围垦工程堤坝防淤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307发布日期:2018-09-14 21:2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堤坝防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围垦工程堤坝防淤设计。



背景技术:

围垦造地是解决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高滩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工程经验的日益丰富,围垦造地逐渐由滩涂区域向浅海区域发展、和偏大型化发展。由于近海海水一半含沙量较高,因此浅海区域的围垦造地防淤工程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防淤措施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围垦工程堤坝防淤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围垦工程堤坝防淤设计,包括沿海岸线设置的中心堤坝,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设置于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所述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所述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所述促淤区外围抛卵石形成卵石围堰,在卵石围堰与边坡之间底部的淤泥滚石层上方,加入大砂和红土形成大砂红土混合层,在所述大砂红土混合层顶部抛填砂卵石形成砂卵石层,在砂卵石层上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水下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扩延堤坝包括多个沿海岸线分布的分区堤坝,且各个分区堤坝均设有所述第二单向水闸,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堤坝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相连通,且水流向所述中心库区方向时所述第二单向水闸处于导通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促淤堤坝,包括中心堤坝,当中心堤坝外侧的水位高于其内部时,可通过第一单向水闸向中心库区内纳水,并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将海水排出去,如此,海水里面的泥沙可在中心库区内不断进行沉降,而且泥沙不会被潮水带走,并在促淤区外围抛填卵石、大沙、红土,再浇筑水下混凝土,可有效的防止促淤区底部的沙土流失,从而避免了形成重复淤沙,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的促淤堤坝,还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进而可以利用潮汐发电,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1、中心堤坝,12、海岸线,13、中心库区,14、第一单向水闸,15、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6、分区堤坝,17、第二单向水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围垦工程堤坝防淤设计,包括沿海岸线12设置的中心堤坝11,中心堤坝11与海岸线12围成中心库区13,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14,中心库区13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进行纳水,且中心堤坝11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中心库区13内的海水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排至外部;设置于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且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与中心库区13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进行纳水。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堤坝,包括中心堤坝11,当中心堤坝11外侧的水位高于其内部时,可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向中心库区13内纳水,并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将海水排出去,如此,海水里面的泥沙可在中心库区13内不断进行沉降,而且泥沙不会被潮水带走。同时,由于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堤坝,还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进而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当中心库区13内的泥沙淤积达到预设高度后,发电库容将减少,使得库容不足以支持发电机组发电时。此时不对库区进行疏浚,而是在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建设扩延堤坝,扩延堤坝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与中心库区13相连通,并且使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进行纳水。

如此设置,海水中的泥沙在扩延堤坝围成的促淤区内进行沉降,之后进入中心库区13,进入中心库区13的海水泥沙含量较少,不会影响发电机组的发电功能,进而海水可以排出中心库区13进行发电,在促淤区内进行沉降的泥沙同样可以避免潮汐或风浪的影响。

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所述促淤区外围抛卵石形成卵石围堰,在卵石围堰与边坡之间底部的淤泥滚石层上方,加入大砂和红土形成大砂红土混合层,在所述大砂红土混合层顶部抛填砂卵石形成砂卵石层,在砂卵石层上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水下混凝土层。

如此设置,可有效的防止促淤区底部的沙土流失,从而避免了形成重复淤沙。

本实施例中,扩延堤坝可以包括多个沿海岸线12分布的分区堤坝16,且各个分区堤坝16均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任意相邻的两个分区堤坝16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相连通,且水流向中心库区13方向时第二单向水闸17处于导通状态。

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堤坝,扩延堤坝可以包括多个沿海岸线12分布的分区堤坝16,即当中心库区13内的泥沙淤积达到预设高度后,在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可以分别建设一个分区堤坝16,该分区堤坝16均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分区堤坝16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与中心库区13相连通,且海水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只能单向的流向该分区堤坝16围成的促淤区内。当上述分区堤坝16内的泥沙沉降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再在该分区堤坝16的外侧建设另一个分区堤坝16,如此反复,可以沿海岸线12形成促淤区。

工作原理:沿海岸线建设中心堤坝,并使中心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在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设置第一单向水闸,中心库区通过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在中心堤坝的前侧设置单向排水发电设备,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待中心库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沿海岸线在中心堤坝的两侧建设第一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一促淤区,第一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第一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第一促淤区通过第一单向水闸与中心库区相连通;待第一促淤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在促淤区的边侧建设第二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二促淤区,第二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三单向水闸,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三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与第一促淤区相连通。

其中,当第二促淤区内的泥沙沉降至设定高度后,可重复上述步骤再建设另一促淤区,如此反复,可在海岸线形成要求长度的促淤区。同样,通过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