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倒虹吸施工过程中双层止水带的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29303发布日期:2018-09-14 21:24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倒虹吸施工过程中双层止水带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当渠道与道路或河沟高程接近,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修一种立交水工建筑物,使水从路面或河沟下穿过,此建筑物通常叫做倒虹吸。

在大型倒虹吸建筑(包括基建工程、水利、涵洞等)设计中,由于不能连续浇筑,或者由于地基的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热胀冷缩等原因,均需要留施工缝、沉降缝和变形缝,在这些缝处必须安装止水带来解决水的渗漏问题,并起到有效紧固密封和减振缓冲等作用,从而确保工程构筑物中的防水防渗漏要求。

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否则就会出现浇筑时止水带固定不牢发生位移、端部模板跑模等问题,给建筑物的使用造成极大的隐患,增大了运营和维修成本。现阶段运用最多的止水带固定方法有钢丝固定法、焊接固定法和钢筋棍支撑法等,其中,钢丝固定法和钢筋棍支撑法施工较为简便,在工程中大量采用,但安装效果差;焊接固定法安装效果好,但损伤止水带本体,适用范围有限。无论哪种固定方法,均是只能起到安放支撑止水带的作用,不能解决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的固定问题,特别对于施工双层的止水带,问题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倒虹吸施工过程中双层止水带的固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倒虹吸施工过程中双层止水带的固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预制组合框架

根据双层止水带的安装位置和距离,用钢管焊接三个高度相同的u形框架,并将三个u形框架的开口端同平面间隔焊接在与混凝土结构厚度等高的外立柱上,保证相邻两u形框架之间的间距与双层止水带的埋置位置相适应;

第二步,卡位止水带

将第一步预制的组合框架垂直于止水带布置,上下两层止水带分别与组合框架的相邻两u形框架之间的间隙对应,使止水带分别插入组合框架的上下间隙内;相邻两组合框架之间的间距≤1m;

第三步,框架固定

将组合框架和端模配合架立,各组合框架通过上下两对水平设置的固定钢管连成整体,所述固定钢管由穿过端模的拉筋进行固定,拉筋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浇筑管节的结构钢筋焊接为一体;

第四步,浇注拆模

进行混凝土浇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组合框架和端模。

为保证止水带的固定效果,所述组合框架的u形框架、外立柱以及固定钢管均为φ48钢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施工简便,附件成本低廉,对止水带固定效果好。具体来说:1、本发明采用预制的组合框架对止水带进行固定,不仅操作便捷,施工中还不会损伤止水带体,并且固定效果好,浇注时不会出现止水带移位或模板跑模等问题;2、同一工程中,预制的组合框架可重复使用,材料利用率高;当该工程结束,还可根据其他工程的设计尺寸,调整框架的布局重新焊接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用组合框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施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倒虹吸施工过程中双层止水带的固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预制组合框架

根据双层止水带1的安装位置和距离,用φ48钢管焊接三个高度相同的u形框架,并将三个u形框架的开口端同平面间隔焊接在与混凝土结构厚度基本等高的外立柱(φ48钢管)上,保证相邻两u形框架之间的间距与双层止水带1的埋置位置相适应,成型的组合框架2如图1所示;

第二步,卡位止水带

将第一步预制的组合框架2垂直于止水带1布置,上下两层止水带1分别与组合框架2的相邻两u形框架之间的间隙对应,使上、下止水带1分别插入组合框架2的上下间隙内;为保证对止水带1固定牢固,相邻两组合框架2之间的间距为1m,如有需要局部还可加密;

第三步,框架固定

将组合框架2和端模3配合架立,各组合框架2通过上下两对水平设置的固定钢管4连成整体,固定钢管4可由穿过端模3的拉筋5进行固定,拉筋5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浇筑管节6的结构钢筋焊接为一体;为保证固定强度,拉筋5可采用hrb400公称直径为10mm的钢筋;此时,所有组合框架2和拉筋5作为一个整体用来对上下两层止水带1进行可靠固定,如图2所示;

第四步,浇注拆模

按常规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浇注,待浇注管节6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组合框架2和端模3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倒虹吸施工过程中双层止水带的固定方法,首先根据止水带的安装位置焊接组合框架;将组合框架垂直于止水带布置,两层止水带分别与组合框架的间隙对应,止水带分别插入组合框架的上下间隙内;将组合框架和端模配合架立,各组合框架通过两对水平设置的固定钢管连成整体,固定钢管由穿过端模的拉筋进行固定,拉筋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浇筑管节的结构钢筋焊接为一体;进行混凝土浇注,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组合框架和端模即可。本发明施工简便,附件成本低廉,对止水带固定效果好。采用预制的组合框架对止水带进行固定,不会损伤止水带体,浇注时不会出现止水带移位或模板跑模等问题;同时调整框架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伟;赵廷华;张明恩;袁榆梁;尹岩;朱子晗;皇甫伟;李庆亮;刘国龙;刘洪飞;严勇;李中晖;张晓林;朱颖放;陈晓光;申鲁;谢夏玲;付超云;孙大为;王志华;郭晓萌;乔一乐;石真瑞;马啸中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5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