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5211发布日期:2018-11-07 10:51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固纠偏施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开展施工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中,特别是基坑工程、地铁隧道工程等项目极为容易造成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周边建筑造成诸如沉降、倾斜等问题,并且因基坑开挖、地铁隧道施工导致地面坍塌、建筑沉降、倾斜等事故时有发生,当施工工程发生上述问题后,就需要对已经发生变形、倾斜的建筑进行纠偏加固。在已有的建筑内进行纠偏加固施工时,容易受到场地和空间限制,因此锚杆静压桩是最优选的技术。然而,现代建筑内由于空间利用需求,很多都设置有地下室,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中,当地下室底板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在底板开孔进行锚杆静压桩施工时,压桩过程中将会出现渗漏水情况,而渗水将会减小建筑基础下地层的孔隙水压力,降低土层承载力,加剧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旨在提高静压桩的压桩过程安全性更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地下室底板以梅花形布置方式开设若干个注浆孔,通过所述注浆孔向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灌注柔性灌浆料,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形成一道柔性防水层;步骤s2:待所述步骤s1中的灌注材料在一定时间t1内达到工艺强度后,在原筏板确定的压桩点开设上开孔以作为静压桩的压桩孔;步骤s3:钻孔后,在所述上开孔顶面边沿设置纵截面呈上小下大喇叭状的喇叭钢管,所述喇叭钢管顶部设有上法兰以及底部设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原筏板紧固相连;步骤s4:所述上开孔内填充由水泥膨润土和化学浆液混合而形成的止水材料并直至所述喇叭钢管内部,所述上法兰顶面相连有用于密封的铁板;步骤s5:在原筏板顶面绑扎钢筋以及在原筏板顶面浇注一层的新筏板,待新筏板达到结构强度后,使用法兰盘替换所述铁板以作为定位工装,再进行静压桩施工。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为25mm,孔深度为1.5~2.0m,相邻孔间距为2~3m,所述柔性灌浆料包括按照一定配比混合的水泥、膨润土粉以及化学浆。优选地,所述水泥和所述膨润土粉的重量比为1:0.4~0.8,所述水泥和所述膨润土粉混合后的水泥膨润土与所述化学浆的重量比为1:0.2。优选地,所述柔性灌浆料的注浆压力为0.2~0.4mpa。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时间t1为15天,所述上开孔的开孔直径为280mm。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下法兰与所述原筏板之间设有密封胶垫,所述步骤s4中的所述上法兰和所述铁板之间设有密封胶垫。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的法兰盘内孔径为230mm。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能够防止静压桩的压桩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过高而出现渗漏水现象,因此使得静压桩的压桩过程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的施工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的静压桩施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原筏板4密封胶垫11上开孔5止水材料2喇叭钢管6新筏板21下法兰7静压桩22上法兰8法兰盘3铁板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出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地下室底板以梅花形布置方式开设若干个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向地下室底板下方灌注柔性灌浆料,在地下室底板下方形成一道柔性防水层,其中注浆孔的孔径为25mm,孔深度为1.5~2.0m,相邻孔间距为2~3m,柔性灌浆料包括按照一定配比混合的水泥、膨润土粉以及化学浆,优选地,水泥和膨润土粉的重量比为1:0.4~0.8,水泥和膨润土粉混合后与化学浆的重量比为1:0.2,并且柔性灌浆料的注浆压力为0.2~0.4mpa。步骤s2:待步骤s1中灌注的柔性材料在一定时间t1内达到工艺强度后,其中时间t1优选为15天,在原筏板1确定的压桩点开设上开孔11以作为静压桩7的压桩孔,优选地,该上开孔11的开孔直径为280mm;步骤s3:钻孔后,在上开孔11顶面设置纵截面呈上小下大喇叭状的喇叭钢管2,喇叭钢管2顶部设有上法兰22以及底部设有下法兰21,下法兰21通过螺栓与原筏板1紧固相连;为了提高密封性能,本发明通过在下法兰21与原筏板1之间设有密封胶垫4。步骤s4:上开孔11内填充由水泥膨润土和化学浆液混合而形成的止水材料5并直至喇叭钢管2内部,上法兰22顶面相连有用于密封的铁板3,优选地,在上法兰22和铁板3之间设有密封胶垫4。步骤s5:在原筏板1顶面绑扎钢筋以及在原筏板1顶面浇注一层的新筏板6,待新筏板6达到结构强度后,使用法兰盘8替换铁板3以作为定位工装进行静压桩7施工,其中法兰盘8内孔径为230mm。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为某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为提高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通过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进行加固纠偏。该建筑物内部设有一个消防水池位于地面以下,消防水池的底板标高为-7.8m,而地下水水位在约为-4.3m,因此存在3.5m的水位差,若直接在水池的底板开孔进行锚杆静压桩施工时,压桩过程中将会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了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具体的施工方式如下:在消防水池内以梅花形方式布置灌浆孔位,其中孔间距为2m,钻孔孔径为25mm,采用快干水泥预埋直径为20mm且长度为3m的钢管,并且钢管露出地面约1m,并且在钢管上方设置止水阀。钢管预埋2天后进行灌浆,其中灌浆过程的灌浆压力为0.2~0.4mpa,在灌浆过程中,首先采用低压,边灌浆边进行加压并直至达到最高压力值,其中灌浆压力最大值不得大于0.4mpa,当压力值大于0.4mpa时则要停止进行灌浆。灌浆过程中,灌浆次数为2~3次,需要根据灌浆效果和压力、灌浆量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水泥和膨润土粉的重量比为1:0.4~0.8;水泥和膨润土粉混合形成的水泥膨润土与化学浆的重量比为1:0.2,其中化学浆为丙烯酸盐堵漏材料,供应到现场的丙烯酸盐材料包括主剂和固化剂两种组合,需要根据配比现场调整浆液的凝固时间。另外灌浆结束的标准以每一轮灌浆终止以孔口返浆为标志,同时需要注意灌浆压力,若灌浆压力值达到最大压力值时即可停止灌浆。灌浆完成15天后,在水池底板(即原筏板1)开孔确定的压桩点位上开孔11,开孔直径为280mm作为静压桩7的压桩孔。钻孔完成后,在钻孔的洞口上方覆盖纵截面呈向下喇叭状的喇叭钢管2,喇叭钢管2的下方设置有下法兰21,其中下法兰21设有若干个通孔,从而使得下法兰21通过膨胀螺栓与原筏板1之间固定相连,为提高结构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的下法兰21与原筏板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垫4,通过螺栓紧固作用而使密封胶垫4有效地将下法兰21与原筏板1之间进行挤压密封,然后再使用由水泥膨润土和化学浆液混合而形成的止水材料5填充原筏板1的上开孔11以及填充喇叭钢管2内部空间,并且喇叭钢管2顶部设置有上法兰22,再通过在上法兰22顶面设置铁板3进行密封,并且铁板3和上法兰22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垫4提高密封性能。在原筏板1顶面绑扎钢筋,设置好相应的压桩反力装置,并且浇注新筏板6,待新筏板6达到相应的结构强度后,通过使用内径为230mm的法兰盘8替代用于密封的铁板3,安装好压桩架后,进行后期的静压桩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静压桩7的压桩过程中,通过将法兰盘8与喇叭钢管2的上法兰22固定相连,通过法兰盘8的中心孔对静压桩7进行压桩过程中起到定位效果,而当压桩过程中出现止水层失效并且渗漏水严重的情况时,则立即停止压桩,将喇叭钢管2顶部的法兰盘8更换为铁板3进行封堵,然后在该压桩孔区域周边钻若干个灌浆孔并灌注柔性灌浆料以对渗漏区域进行封堵,以保证其压桩过程的安全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