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5204发布日期:2018-11-07 10:5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对空间的探索和利用逐渐延伸至地下,甚至江河湖海的水下。强大的市场需求带来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水下隧道工程的繁荣发展,海底真空隧道的建设也逐渐起步。

对于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水下隧道工程、真空隧道工程等方面,结构在变形缝或管节接头处的防水问题,工程单位普遍采用的常规中埋式止水带,它是在混凝土变形缝等位置设置的防水材料,因橡胶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压缩变形能力,在常规低水压下可以起到较好的止水效果。然而随着地下工程逐渐向地下深层发展,结构面临的水压力逐渐增大;特别是海底真空隧道,不仅要承受较大的水压力,还要承受大气压力以及压力差的急剧变化。常规止水带在面临较大压差时,难以保证止水带协同变形、均匀受力,对抗较大压差的缓冲能力差,在急剧变形中不断累积材料塑性损伤,弹性变形能力逐渐降低,导致材料耐久性达不到预期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常规中埋式止水带难以保证止水带协同变形、均匀受力,对抗较大压差的缓冲能力差,在急剧变形中不断累积材料塑性损伤,弹性变形能力逐渐降低,导致材料耐久性达不到预期要求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保证止水带在较大压力差下能够及时分散泄压,止水带结构各部位协同变形、均匀受力,增强止水带对抗压力差的缓冲能力,保障材料耐久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包括中部气囊,中部气囊两侧均设置有止水主带体和实心边囊,实心边囊上均设置有金属定位片;所述中部气囊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中部气囊分隔为上层和下层,隔板上设置有通孔。

本发明中所述中部气囊、两侧的实心边囊、止水主带体和金属定位片共同构成中埋式止水带止水体系,适用于地下结构变形缝处,或者水下隧道的管节接头处,或者真空隧道的变形缝处或管节接头处,但不限于地下结构、水下隧道、真空隧道变形缝处或管节接头处,所述中部气囊及隔板的通孔,共同实现中埋式止水带的分散泄压功能。

当外部压力作用到气囊外层结构且止水带两侧压差较小时,气囊外层结构把压力均匀分布后,传递至气囊内层结构,实现气囊外层结构和气囊内层结构的协同变形、均匀受力,此时隔板及其上通孔尚未发挥作用;当外部压力较大或止水带两侧压差较大时,气囊外层结构向内侧变形,引起被隔板分隔的中部气囊的上层的空气受压,气体分子内能增大,通过隔板的通孔流入中部气囊的下层,实现分散泄压,把气囊外层结构承受的压力均匀分散至气囊内层结构,止水带结构各部位协同变形,增强止水带对抗压力差的缓冲能力。气囊外层结构即中部气囊的外表面,气囊内层结构即中部气囊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气囊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气囊的上层和下层相互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孔洞在结构顶板、底板、每侧侧墙处各设1~2个,圆形孔洞直径为2mm~6mm,根据地下结构或隧道结构的实际尺寸来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气囊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主带体、实心边囊及金属定位片均设置为两层。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边囊为纺锤形或锥形,但不限于纺锤形或锥形。

本发明所涉及的尺寸及型号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尺寸及型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通过中埋式止水带中部气囊的上层和下层结构体系的分散泄压功能,避免了止水带在承受较大压差时产生的不协调急剧变形,减少了在使用寿命中不断累积的材料塑性损伤,提高了止水带弹性变形能力,增强了材料的耐久性,显著提高止水效果。

2、本发明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生产制作简单,在施工铺设时不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本发明通过对中埋式止水带受力机理的深入分析,研究出更为合理的受力结构,在保证相同止水效果的条件下,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圆形中部气囊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双孔双带”加强型中埋式止水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地下结构,2-变形缝或管节接头,3-中部气囊,4-实心边囊,5-金属定位片,6-气囊外层结构,7-上层,8-隔板,9-下层,10-气囊内层结构,11-通孔,12-止水主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包括中部气囊3,中部气囊3两侧均设置有止水主带体12和实心边囊4,实心边囊4上均设置有金属定位片5;所述中部气囊3内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中部气囊3分隔为上层7和下层9,隔板8上设置有通孔11。

本发明中所述中部气囊3、两侧的实心边囊4、止水主带体12和金属定位片5共同构成中埋式止水带止水体系,适用于地下结构1的变形缝或管节接头2处,例如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处,或者水下隧道的管节接头处,或者真空隧道的变形缝或管节接头处,但不限于地下结构、水下隧道、真空隧道的变形缝处或管节接头处,所述中部气囊3及隔板8的通孔11,共同实现中埋式止水带的分散泄压功能。

当外部压力作用到气囊外层结构6且止水带两侧压差较小时,气囊外层结构6把压力均匀分布后,传递至气囊内层结构10,实现气囊外层结构6和气囊内层结构10的协同变形、均匀受力,此时隔板8及其上通孔11尚未发挥作用;当外部压力较大或止水带两侧压差较大时,气囊外层结构6向内侧变形,引起被隔板8分隔的中部气囊3的上层7的空气受压,气体分子内能增大,通过隔板8的通孔11流入中部气囊3的下层9,实现分散泄压,把气囊外层结构6承受的压力均匀分散至气囊内层结构10,止水带结构各部位协同变形,增强止水带对抗压力差的缓冲能力。气囊外层结构6即中部气囊3的外表面,气囊内层结构10即中部气囊3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中部气囊3为圆形,实心边囊4为纺锤形,中部气囊3的上层7和下层9相互对称,所述通孔11为圆形孔洞,且在结构顶板、底板、每侧侧墙处各设1个,圆形孔洞直径为5mm。

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安装模板,模板要牢固,谨防混凝土浇灌振捣时模板移位。

步骤二、先将止水带固定在规定部位,利用钢边橡胶止水带两边的安装孔,用铁丝将止水带与钢筋网捆扎定位。

步骤三、浇筑一侧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

步骤四、拉直止水带另一侧并固定。

步骤五、立模浇筑另一侧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3~图5所示,一种具有分散泄压功能的中埋式止水带,中部气囊3为矩形,实心边囊4为纺锤形,中部气囊3的上层7和下层9相互对称,通孔11为圆形孔洞,圆形孔洞在结构顶板、底板、每侧侧墙处各设2个,圆形孔洞直径为3mm,止水主带体12、实心边囊4及金属定位片5均设置为两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止水带施工过程同实施例1,所述止水主带体12、边囊4及金属定位片5均为2层设置,并未引起施工难度的增大;止水带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更牢固、更紧密,可以抵抗更大的压力差,增强了止水带止水性能。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