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6804发布日期:2018-10-19 19:1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修、机械、智能电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地漏很多,但都是原始的水封地漏的改良,基本无法平衡体积较小、排水通畅和封闭可靠这三个最基本功能性要求。要么牺牲体积满足排水通畅和封闭可靠,要么牺牲排水通畅满足体积较小、封闭可靠。特别是在封闭方面基本采用水封,当水干涸时,出现无法满足封闭可靠的功能。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智能地漏雏形,但这种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解决电源低压安全和无线问题。

2、头发等少量不可避免的异物阻碍密封无法解决。

3、流量无法很好控制。

4、机械传动部分防水不好且非智能控制。

5、无法满足不易改动的老式大口径铸铁地漏即排水又密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低电压安全、智能电动、密封切割一体化、造价低廉、维修方便、安装方便的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包括堵头控制盒组件和连接于所述堵头控制盒组件下方的地漏堵头组件,所述堵头控制盒组件和所述地漏堵头组件的下方设有与排水系统排水口连接的下水道连接组件,所述下水道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开设有竖直布置且与所述地漏堵头组件配合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下端设有能够伸入排水系统排水口中的排水管道,所述堵头控制盒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地漏堵头组件在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整所述排水孔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侧面进水网,所述连接件本体沿所述侧面进水网的内壁设有积水感应柱线槽和若干积水感应柱容置槽,所述积水感应柱容置槽内设有积水感应柱,所述侧面进水网的外壁靠近上沿的位置设有堵头控制盒连接公丝扣;所述连接件本体位于所述排水孔的外沿设有堵头硅胶垫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地漏还包括顶部开放布置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系统排水口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外壳母丝扣,所述侧面进水网的外壁靠近下沿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外壳母丝扣配合的外壳连接公丝扣;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若干外壳卡爪,所述外壳上设有地漏盖板,所述地漏盖板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壳卡爪配合的盖板卡槽,所述地漏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盖板疏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地漏还包括变径硅胶件,所述变径硅胶件包括变径件主管;所述变径件主管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堵头硅胶垫容置槽配合的变径连接片,所述变径件主管的外壁上套设有若干环状的变径片,所述变径片的外径与排水系统排水口内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地漏堵头组件包括堵头,所述堵头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堵头硅胶垫容置槽配合的堵头硅胶垫,所述堵头的顶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硅胶容置槽,所述硅胶容置槽内设有堵头密封硅胶;所述凸台的中间开设有堵头第一绳钩螺母孔,所述堵头密封硅胶上穿设有与所述堵头第一绳钩螺母孔配合的堵头第一绳钩件;

优化地,所述堵头第一绳钩件包括堵头第一绳钩主体,所述堵头第一绳钩主体上成型有径向布置的第一绳结容置腔,所述堵头第一绳钩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周向布置且与所述第一绳结容置腔连通的拉绳横向通过槽,所述堵头第一绳钩主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轴向布置且与所述第一绳结容置腔和所述拉绳横向通过槽均连通的拉绳纵向通过槽,所述堵头第一绳钩主体的上端沿所述拉绳纵向通过槽的两侧成型有第一绳钩拧紧头,所述第一绳结容置腔内设有堵头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控制盒组件包括堵头控制盒下部、堵头控制盒上部以及设于所述堵头控制盒下部和所述堵头控制盒上部构成的空腔内的堵头控制组件,

优化地,所述控制盒下部包括控制盒下部主体,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的侧壁向下延伸且成型有与所述堵头控制盒连接公丝扣配合的控制盒下部主体母丝扣,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控制盒连接凸起;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底面的几何中心处设有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所述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的底面上设有原点开关容置槽、一体化微型气泵容置槽、电机容置槽和若干可充电电池容置槽,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底面位于所述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外设有第一密封件卡凸;

优化地,所述堵头控制盒上部包括控制盒上部主体,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的侧面靠近下沿的位置设有控制盒上部表面凸起和控制盒上部表面疏水槽出水斜坡,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的侧面靠近上沿的位置周向设有控制盒连接凸起容置槽开口和控制盒连接凸起容置槽体;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的底面上设有无线充电线圈电路板容置槽和无线充电线圈容置槽,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的内壁设有硅胶膜容置台阶,所述硅胶模容置台阶上设有硅胶膜容置台阶半圆凸台;所述硅胶膜容置台阶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内壁配合的硅胶膜,所述硅胶模与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的底面之间构成第一气室;所述控制盒上部主体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硅胶模的压边,所述压边对应所述硅胶膜容置台阶半圆凸台的位置设有气嘴孔半圆凸台,所述气嘴孔半圆凸台上开设有第一气室气嘴孔和无线充电线圈电路板电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卡凸内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设有硅胶密封垫,所述硅胶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构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一密封件上位于所述第二气室内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水平布置于所述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上方,所述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内设有拉绳第一硅胶棍,所述拉绳第一硅胶棍上端设有防水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硅胶棍容置槽,所述第二硅胶棍容置槽内设有拉绳第二硅胶棍;所述堵头拉绳依次经过所述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所述第一硅胶棍、所述防水板进入所述第二气室,然后经过所述第一滑轮从所述第二硅胶棍穿出所述第二气室;

优化地,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气室外的部分构成第三气室,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底面上设有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和齿轮轴承槽,所述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和齿轮轴承槽内通过轴承分别设有第二滑轮和齿轮,所述齿轮上同轴连接有卷线轮;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底面上位于所述第二滑轮的旁边通过螺丝设有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所述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上设有螺栓容置腔,所述螺栓容置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外套设有螺栓弹簧,所述螺栓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滑轮架,所述第三滑轮架上设有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滑轮的旋转轴平行的第三滑轮;所述控制盒下部主体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硅胶棍容置槽正对的拉绳第三绳钩,所述拉绳第三绳钩上设有第二绳钩件容置槽,所述第二绳钩件容置槽外设有第三硅胶棍容置槽;所述第二绳钩件容置槽内设有第二绳钩件,所述第二绳钩件上设有第二绳结容置腔和第三绳结容置腔,所述第三硅胶棍容置槽内设有第三硅胶棍;穿出所述第二气室的所述堵头拉绳依次经过所述第三硅胶棍、所述第二绳钩件、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最后缠绕至所述卷线轮上,所述堵头拉绳在所述第一绳结容置腔、第二绳结容置腔、第三绳结容置腔内各设有一个绳结。

进一步地,所述原点开关容置槽、所述一体化微型气泵容置槽、电机容置槽和所述可充电电池容置槽内分别设有原点开关、一体化微型气泵、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和可充电电池,所述拉绳第三绳钩靠近所述原点开关的一侧设有第二绳钩原点感应凸起;所述一体化微型气泵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三气室内,所述一体化微型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容置在所述第一气室气嘴孔上的进气连接软嘴将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三气室连通,所述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蜗杆;所述第三气室内还设有中控电路板,所述中控电路板上板载有蜂鸣器,所述中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原点开关、所述一体化微型气泵、所述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和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中控电路板还通过设于所述积水感应柱线槽内的防水导线与所述积水感应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上还设有螺栓伸缩槽,所述螺栓伸缩槽的尺寸大于所述螺栓容置腔的尺寸,所述螺栓的螺帽容置在所述螺栓伸缩槽中,所述电机容置槽朝向所述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的一侧还设有匹配所述螺栓的微动开关。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能够上下运动的地漏堵头组件与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容置槽的打开和关闭,改进了原来依靠水封的方式,改为通过电能和机械运动来进行,达到体积较小、封闭可靠、排水通畅的基本功能要求;其既能作为新装的地面以下地漏,也能不要外壳和地漏盖板,通过变径硅胶件直接插在不易更换的老式铸铁地漏上,通过地面放置堵头控制盒组件侧面进水网侧面进水的方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达到排水通畅和密封严实的基本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变径硅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地漏堵头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堵头第一绳钩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堵头控制盒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堵头控制盒上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堵头控制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i,

图10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ii。

附图序号及名称:1、堵头控制盒组件,2、地漏堵头组件,201、堵头,202、堵头硅胶垫,203、凸台,204、硅胶容置槽,205、堵头密封硅胶,206、第一绳钩螺母孔,207、第一绳钩件,208、第一绳钩主体,209、第一绳结容置腔,210、拉绳横向通过槽,211、拉绳纵向通过槽,212、第一绳钩拧紧头,3、排水系统排水口,4、下水道连接组件,401、连接件本体,402、排水孔,403、排水管道,404、侧面进水网,405、积水感应柱线槽,406、积水感应柱容置槽,407、积水感应柱,408、堵头控制盒连接公丝扣,409、堵头硅胶垫容置槽,410、外壳连接公丝扣,5、外壳,501、通孔,502、外壳母丝扣,503、外壳卡爪,504、地漏盖板,505、盖板卡槽,506、盖板疏水孔,6、变径硅胶件,601、变径件主管,602、变径连接片,603、变径片,7、堵头拉绳,8、堵头控制盒下部,801、控制盒下部主体,802、控制盒下部主体母丝扣,803、控制盒连接凸起,804、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805、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806、原点开关容置槽,807、一体化微型气泵容置槽,808、电机容置槽,809、可充电电池容置槽,810、第一密封件卡凸,9、堵头控制盒上部,901、控制盒上部主体,902、控制盒上部表面凸起,903、控制盒上部表面疏水槽出水斜坡,904、控制盒连接凸起容置槽开口,905、控制盒连接凸起容置槽体,906、无线充电线圈电路板容置槽,907、无线充电线圈容置槽,908、硅胶膜容置台阶,909、硅胶膜容置台阶半圆凸台,910、硅胶膜,911、压边,912、气嘴孔半圆凸台,913、第一气室气嘴孔,914、无线充电线圈电路板电线孔,10、堵头控制组件,1001、第一密封件,1002、硅胶密封垫,1003、第一滑轮,1004、拉绳第一硅胶棍,1005、防水板,1006、第二硅胶棍容置槽,1007、拉绳第二硅胶棍,1008、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1009、齿轮轴承槽,1010、第二滑轮,1011、齿轮,1012、卷线轮,1013、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1014、螺栓容置腔,1015、螺栓,1016、螺栓弹簧,1017、第三滑轮架,1018、第三滑轮,1019、拉绳第三绳钩,1020、第二绳钩件容置槽,1021、第三硅胶棍容置槽,1022、第二绳钩件,1023、第二绳结容置腔,1024、第三绳结容置腔,1025、原点开关,1026、一体化微型气泵,1027、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1028、可充电电池,1029、第二绳钩原点感应凸起,1030、进气管,1031、进气连接软嘴,1032、蜗杆,1033、中控电路板,1034、蜂鸣器,1035、螺栓伸缩槽,1036、微动开关,11、第一气室,12、第二气室,13、第三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包括堵头控制盒组件1和连接于堵头控制盒组件1下方的地漏堵头组件2,堵头控制盒组件1和地漏堵头组件2的下方设有与排水系统排水口3连接的下水道连接组件4,下水道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件本体401,连接件本体401上开设有竖直布置且与地漏堵头组件2配合的排水孔402,排水孔402的下端设有能够伸入排水系统排水口3中的排水管道403,堵头控制盒组件1用于控制地漏堵头组件2在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整排水孔402的开闭。

如图1所述,连接件本体40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侧面进水网404,连接件本体401沿侧面进水网404的内壁设有积水感应柱线槽405和若干积水感应柱容置槽406,积水感应柱容置槽406内设有积水感应柱407,侧面进水网404的外壁靠近上沿的位置设有堵头控制盒连接公丝扣408;连接件本体401位于排水孔402的外沿设有堵头硅胶垫容置槽409。

如图2,地漏还包括顶部开放布置的外壳5,外壳5的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系统排水口3对应的通孔501,通孔501的内壁设有外壳母丝扣502,侧面进水网404的外壁靠近下沿的位置设有与外壳母丝扣502配合的外壳连接公丝扣410;外壳5的内壁设有若干外壳卡爪503,外壳5上设有地漏盖板504,地漏盖板504的侧壁上设有与外壳卡爪503配合的盖板卡槽505,地漏盖板504的上表面开设有盖板疏水孔506。

如图3,地漏还包括变径硅胶件6,变径硅胶件6包括变径件主管601;变径件主管601的上端设有与堵头硅胶垫容置槽409配合的变径连接片602,变径件主管601的外壁上套设有若干环状的变径片603,变径片603的外径与排水系统排水口3内径配合。

结合图4和图5地漏堵头组件2包括堵头201,堵头201的底面设有与堵头硅胶垫容置槽409配合的堵头硅胶垫202,堵头201的顶面设有凸台203,凸台203上设有硅胶容置槽204,硅胶容置槽204内设有堵头密封硅胶205;凸台203的中间开设有堵头第一绳钩螺母孔206,堵头密封硅胶205上穿设有与堵头第一绳钩螺母孔206配合的堵头第一绳钩件207;堵头第一绳钩件207包括堵头第一绳钩主体208,堵头第一绳钩主体208上成型有径向布置的第一绳结容置腔209,堵头第一绳钩主体208的侧壁上开设有周向布置且与第一绳结容置腔209连通的拉绳横向通过槽210,堵头第一绳钩主体208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轴向布置且与第一绳结容置腔209和拉绳横向通过槽210均连通的拉绳纵向通过槽211,堵头第一绳钩主体208的上端沿拉绳纵向通过槽211的两侧成型有第一绳钩拧紧头212,第一绳结容置腔209内设有堵头拉绳7。

堵头控制盒组件1包括堵头控制盒下部8、堵头控制盒上部9以及设于堵头控制盒下部8和堵头控制盒上部9构成的空腔内的堵头控制组件10,

对照图6,控制盒下部8包括控制盒下部主体801,控制盒下部主体801的侧壁向下延伸且成型有与堵头控制盒连接公丝扣408配合的控制盒下部主体母丝扣802,控制盒下部主体80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控制盒连接凸起803;控制盒下部主体801底面的几何中心处设有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804,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804的底部开设有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805;控制盒下部主体801的底面上设有原点开关容置槽806、一体化微型气泵容置槽807、电机容置槽808和若干可充电电池容置槽809,控制盒下部主体801底面位于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804外设有第一密封件卡凸810;

对照图7,堵头控制盒上部9包括控制盒上部主体901,控制盒上部主体901的侧面靠近下沿的位置设有控制盒上部表面凸起902和控制盒上部表面疏水槽出水斜坡903,控制盒上部主体901的侧面靠近上沿的位置周向设有控制盒连接凸起容置槽开口904和控制盒连接凸起容置槽体905;控制盒上部主体901的底面上设有无线充电线圈电路板容置槽906和无线充电线圈容置槽907,控制盒上部主体901的内壁设有硅胶膜容置台阶908,硅胶模容置台阶908上设有硅胶膜容置台阶半圆凸台909;硅胶膜容置台阶908上设有与控制盒上部主体901内壁配合的硅胶膜910,硅胶模910与控制盒上部主体901的底面之间构成第一气室11;控制盒上部主体901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用于限制硅胶模的压边911,压边911对应硅胶膜容置台阶半圆凸台909的位置设有气嘴孔半圆凸台912,气嘴孔半圆凸台912上开设有第一气室气嘴孔913和无线充电线圈电路板电线孔914。

参阅图6和图8,堵头控制组件10包括设于第一密封件卡凸810内的第一密封件1001,第一密封件1001的顶部设有硅胶密封垫1002,硅胶密封垫1002、第一密封件1001和控制盒下部主体801构成第二气室12;第一密封件1001上位于第二气室12内设有第一滑轮1003,第一滑轮1003水平布置于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804上方,拉绳第一硅胶棍容置槽804内设有拉绳第一硅胶棍1004,拉绳第一硅胶棍1004上端设有防水板1005;第一密封件100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硅胶棍容置槽1006,第二硅胶棍容置槽1006内设有拉绳第二硅胶棍1007;堵头拉绳7依次经过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805、第一硅胶棍1004、防水板1005进入第二气室12,然后经过第一滑轮1003从第二硅胶棍1007穿出第二气室12;控制盒下部主体801位于第二气室外12的部分构成第三气室13,控制盒下部主体801底面上设有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1008和齿轮轴承槽1009,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1008和齿轮轴承槽1009内通过轴承分别设有第二滑轮1010和齿轮1011,齿轮1011上同轴连接有卷线轮1012;控制盒下部主体801底面上位于第二滑轮1010的旁边通过螺丝设有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1013,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1013上设有螺栓容置腔1014,螺栓容置腔1014内设有螺栓1015;螺栓1015外套设有螺栓弹簧1016,螺栓1015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滑轮架1017,第三滑轮架1017上设有旋转轴与第二滑轮1010的旋转轴平行的第三滑轮1018;控制盒下部主体801底面上设有与第二硅胶棍容置槽1006正对的拉绳第三绳钩1019,拉绳第三绳钩1019上设有第二绳钩件容置槽1020,第二绳钩件容置槽1020外设有第三硅胶棍容置槽1021;第二绳钩件容置槽1020内设有第二绳钩件1022,第二绳钩件1022上设有第二绳结容置腔1023和第三绳结容置腔1024,第三硅胶棍容置槽1021内设有第三硅胶棍1025;穿出第二气室12的堵头拉绳7依次经过第三硅胶棍1025、第二绳钩件1022、第二滑轮1010和第三滑轮1018,最后缠绕至卷线轮1012上,堵头拉绳7在第一绳结容置腔209、第二绳结容置腔1023、第三绳结容置腔1024内各设有一个绳结。原点开关容置槽806、一体化微型气泵容置槽807、电机容置槽808和可充电电池容置槽809内分别设有原点开关1025、一体化微型气泵1026、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1027和可充电电池1028,拉绳第三绳钩1019靠近原点开关1025的一侧设有第二绳钩原点感应凸起1029;一体化微型气泵1026的出气口位于第三气室13内,一体化微型气泵1026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1030,进气管1030通过容置在第一气室气嘴孔913上的进气连接软嘴1031将第一气室11和第三气室13连通,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1027的输出轴上设有与齿轮1011啮合的蜗杆1032;第三气室13内还设有中控电路板1033,中控电路板1033上板载有蜂鸣器1034,中控电路板1033分别与原点开关1025、一体化微型气泵1026、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1027和可充电电池1028电连接,中控电路板1033还通过设于积水感应柱线槽405内的防水导线1034与积水感应柱407连接。

可活动第三滑轮母座1013上还设有螺栓伸缩槽1035,螺栓伸缩槽1035的尺寸大于螺栓容置腔1014的尺寸,螺栓1015的螺帽容置在螺栓伸缩槽1035中,电机容置槽808朝向第二滑轮轴承容置座1008的一侧还设有匹配螺栓1015的微动开关1036。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如下:

请参阅图9,第一种安装模式:

将下水道连接件插接到排水系统排水口,将外壳主体埋进结合层;调节地漏盖板与瓷砖水平对齐,并将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用砂浆固定在结合层中;将瓷砖沿着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铺平。

请参阅图10,第二种安装模式:

拆除铸铁排水件上的盖子或遮挡物品,清理干净烘干后粘上防水胶泥带,再将变径硅胶件套在下水道连接件上,然后一起插接到已有的铸铁排水件上,只要侧面进水网的孔洞平于或低于瓷砖水平面,粘接牢固即可。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假设一开始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和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容置槽重合,此时下水道处于非连通状态,此时下水道内的异味不会通过地漏进入卫生间;

当卫生间地面上开始有水,积水通过侧面进水网进入下水道连接件,任意两个积水感应柱感应到有积水信号时向中控集成电路板发出发出排水信号,然后中控集成电路板向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发送正转指令,主线绳带动地漏堵头组件升起,此时下水道连接件与下水道连通,卫生间地面上的水可以排至下水道;在发出排水信号的同时,集成电路板也给一体化微型气泵发出加压信号,一体化微型气泵将第一气室的空气抽到第三气室给第三气室加压,第三气室又通过拉绳第二硅胶棍和堵头拉绳末端线之间的间隙这个唯一通路向第二气室泄压,第二气室又通过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和堵头拉绳末端线之间的间隙这唯一通路向外泄压,以达到地漏堵头组件在升起的极短的零点几秒时间内积水不会进入第三气室的目的;当地漏堵头组件完全抵住堵头控制盒下部底面时,堵头密封硅胶和带密封硅胶容置槽凸台完全堵住控制盒下部拉绳通过孔周围的水,水无法进入堵头控制盒及组件;与此同时,底部带螺纹带螺帽螺栓容置腔受主线绳的越拉越紧作用,最终会抵住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给中控集成电路板发出信号,指令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和一体化微型气泵同时停止工作;这样,在保证堵头控制盒及组件不会进水的同时,达到节能等待排水结束;

当卫生间内积水排放至积水感应柱未感应到水时,向中控集成电路板发出关闭信号,然后中控集成电路板向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发出缓慢反转的指令,堵头拉绳末端线在地漏堵头组件的重力引导下下移,此时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和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容置槽重合,下水道再次处于闭合状态;当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和不锈钢堵头硅胶垫容置槽重合时,第二绳钩原点感应凸起刚好扫到原点开关的原点感应,原点开关向中控集成电路板发出信号,带减速齿轮一体化电机停止,此时拉绳第三硅胶棍堵住拉绳第二硅胶棍容置槽,水汽无法进入第三气室破坏电器组件;需要注明的是,当堵头拉绳末端线在地漏堵头组件的重力引导下下移的缓慢时间内,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第三气室的气压恢复到与外界气压相等,整个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恢复到开始状态。

由于地面地下两用智能地漏内设有与电池连接的无线充电组件,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设备对其进行无线充电,不需要额外地连接外接电源线路,使用安全且工作寿命长。

综上,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