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插式双重密封地漏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6802发布日期:2018-10-19 19:1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漏,尤其是涉及一种即插式双重密封地漏芯。



背景技术:

地漏是地面连接排水管的一种排水配件,常用于卫生间、浴室等场地,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排水速度及异味控制效果。目前常用的地漏采用水封,但是水封一般位于地漏框上(靠近地表且水封较浅),用于水封的水极易蒸发,长时间不用会因缺水而失去防臭功能,而且出水速度慢,极易积水。

另外,授权公告号cn20362599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吸式防臭阀芯,在阀芯下端的出水口设置了一块可翻转的封板,封板和出水口附近设置了一对磁吸件,无水的时候,封板利用自身的重量和磁吸力将出水口封闭,排水的时候,水流会将封板顶开,从出水口排走。这种磁吸式防臭阀芯虽可以解决目前水封式地漏阀芯长时间不用缺水而失去防臭功能,但存在以下缺陷:(1)出水口斜向上,出水较慢;(2)封板与出水口之间采用硬接触,密封效果差,尤其是封板边缘附着有毛发等杂物时,封板与出水口之间便存在间隙,失去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地漏芯出水慢,密封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巧妙,使用方便,通用性好,能有效阻隔毛发等异物,不易堵塞,排水快,密封效果与防臭效果好的即插式双重密封地漏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即插式双重密封地漏芯,包括上盖、地漏芯上主体及地漏芯下主体,所述地漏芯上主体及地漏芯下主体均为顶部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地漏芯上主体底部设有下水口,所述上盖包括挡水面板、固定环、滤筒及环状溢流边,所述挡水面板位于下水口上方并通过若干栅杆固定在固定环内,栅杆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水口,所述滤筒上端与挡水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滤筒侧面设有若干滤孔,环状溢流边上端与滤筒下端边缘固定连接,环状溢流边下端与地漏芯上主体贴合接触,所述环状溢流边内、外侧面均设为斜面,环状溢流边的内侧面合围形成与下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为缩口结构,环状溢流边、滤筒与地漏芯上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水腔,所述地漏芯下主体上端与地漏芯上主体底面固定连接,地漏芯下主体内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位于下水口下方且导水管上端与地漏芯上主体底面固定连接,导水管内设有能使下水口处于打开或密封状态的磁悬浮密封结构,地漏芯下主体的上部外侧面设有排水口,位于排水口下方的地漏芯下主体与导水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水封腔。本发明中的地漏芯上主体及地漏芯下主体在使用时直接插入至下水管中,挡水面板位于下水口上方可避免毛发等杂物直接落入下水口,避免堵塞导水管;栅杆起到阻拦作用,可将毛发等较大杂物拦截在上盖表面,同时使得排水时进水口不易产生液膜,排水快速,保证了排水速度;本发明中增加了环状溢流边,环状溢流边起到阻挡、溢流及支撑的作用,进水腔中的水需要漫过环状溢流边后才能经滤筒上的滤孔进入进水通道,使得进水腔中水流出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从而减少水中杂物的带入,并避免杂物堵塞滤筒上的滤孔,同时使得上盖能平稳放置在地漏芯上主体内;环状溢流边外侧面设为斜面,进水通道为缩口结构,进水通道中的水能集中,出口压力较大,使得磁悬浮密封结构打开快速灵敏;磁悬浮密封结构采用永磁铁同性相斥原理,通过对重力及磁力的精确计算、控制以实现自动打开与密封,开闭自如,可长久使用;从导水管流出的水从水封腔中溢流至排水口排至下水管中排出,水封腔中留存的水则起到水封作用,由于导水管位于地漏芯下主体内,且水封腔中的存水高度较高,水封腔中的存水蒸发缓慢,密封时间长;本发明对地漏芯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磁悬浮密封和水封的双重密封结构,结构新颖巧妙,使用方便,通用性好,能有效阻隔毛发等异物,不易堵塞,排水快,密封效果与防臭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磁悬浮密封结构包括伞状密封头、连接肋板及导向套管,所述伞状密封头的顶面设为球形面,伞状密封头与下水口相配,伞状密封头的底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有导向段,所述导向套管通过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肋板固定在导水管内,连接肋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水流通道,导向套管内设有导向腔,导向腔底部固定有第二永磁块,所述导向段穿过导向套管且导向段的下端位于导向腔内,导向段的自由端部设有第一永磁块,所述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相互排斥。本发明中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相互排斥,进水通道内没有水流进入冲击时,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相斥使得伞状密封头完全密封住下水口,而当进水通道内有水流进入并冲击伞状密封头时,水的重力及冲击力克服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的排斥力使得伞状密封头下移,从而使得下水口打开,水流能进入导水管中,伞状密封头的顶面设为球形面,伞状密封头上不易积累杂物,且能减少水的阻力,使水顺着伞状密封头更为顺畅的流下,排水速度快;通过导向段与导向导套的配合,保证伞状密封头能沿直线上、下运动,保证密封效果与使用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伞状密封头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限位边,限位边底部设有永磁环,所述连接肋板上端端面上与永磁环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永磁块,所述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相互吸引。限位边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伞状密封头与下水口之间过度受力而造成密封不严而影响密封性;当伞状密封头受力向下运动时,随着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变小,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也逐渐变大,造成下水口的打开速度逐渐变慢,影响排水速度,基于此因考虑,本发明限位边底部设有永磁环,同时在连接肋板上端端面上与永磁环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永磁块,且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相互吸引,这样当伞状密封头受力向下运动时,随着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变小,两者之间的吸引力也逐渐变大,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的吸引力便可抵消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的部分排斥力,使得伞状密封头能顺利下移,从而使得下水口的开闭速度与排水量相匹配,不易积水。

作为优选,所述地漏芯上主体的上端边缘向外弯折形成卡持翻边,地漏芯上主体的外侧面套设有调整密封圈。卡持翻边用于安装时卡在地漏框内的台阶面上,使本发明的地漏芯能平稳放置,调整密封圈安装后与下水管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与固定作用,防止地漏芯转动,可根据下水管的直径选择不同厚度的调整密封圈,以提高本发明的通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水管下端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结构。导水管下端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结构,出水快速,且冲击力小。

作为优选,所述地漏芯下主体下部设为锥顶为弧形面的锥形结构。地漏芯下主体下部设为锥顶为弧形面的锥形结构,起到导向作用,可使本发明快速插入下水管中,另外有利于将地漏芯下主体内的水导向排水口,加快排水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栅杆围绕挡水面板呈辐射状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通道的小口端直径大于等于下水口直径。进水通道的小口端直径大于等于下水口直径以保证伞状密封头完全、充分受力。

作为优选,所述地漏芯上主体与地漏芯下主体连接处设有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形成卡持肩部。

作为优选,所述挡水面板直径大于等于进水通道的大口端直径。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对地漏芯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磁悬浮密封和水封的双重密封结构,结构新颖巧妙,使用方便,通用性好,能有效阻隔毛发等异物,不易堵塞,排水快,密封效果与防臭效果好;

(2)伞状密封头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限位边,限位边底部设有永磁环,所述连接肋板上端端面上与永磁环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永磁块,所述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相互吸引,使得下水口的开闭速度能与排水量相匹配,不易积水;

(3)地漏芯下主体下部设为锥顶为弧形面的锥形结构,起到导向作用,可使本发明快速插入下水管中,另外有利于将地漏芯下主体内的水导向排水口,加快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处于密封状态时一种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一种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导向套管的一种固定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上盖的一种侧视图。

图5是图4的一种俯视图。

图6是图4的一种仰视图。

图中:地漏芯上主体1,地漏芯下主体2,下水口3,挡水面板4,固定环5,滤筒6,环状溢流边7,栅杆8,进水口9,滤孔10,进水通道11,进水腔12,导水管13,排水口14,水封腔15,伞状密封头16,连接肋板17,导向套管18,连接杆19,导向段20,水流通道21,导向腔22,第二永磁块23,第一永磁块24,限位边25,永磁环26,第三永磁块27,卡持翻边28,调整密封圈29,卡持肩部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即插式双重密封地漏芯,为不锈钢材质,包括上盖、地漏芯上主体1及地漏芯下主体2,地漏芯上主体及地漏芯下主体均为顶部敞口的筒状结构,地漏芯上主体的上端边缘向外弯折形成卡持翻边28,地漏芯上主体的外侧面套有调整密封圈29,地漏芯上主体底部开有下水口3(见图2),上盖包括挡水面板4、固定环5、滤筒6及环状溢流边7(见图4、图5、图6),挡水面板位于下水口上方并通过六条围绕挡水面板呈辐射状设置的栅杆8固定在固定环内,栅杆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水口9,挡水面板直径大于进水通道的大口端直径,滤筒上端与挡水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挡水面板、固定环、滤筒及栅杆为同质一体结构,滤筒侧面开有若干呈长条形的滤孔10,环状溢流边上端与滤筒下端边缘焊接,环状溢流边下端与地漏芯上主体贴合接触,环状溢流边内、外侧面均设为斜面(环状溢流边截面为等腰梯形),环状溢流边的内侧面合围形成与下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11,进水通道的小口端直径大于下水口直径,进水通道为缩口结构,环状溢流边、滤筒与地漏芯上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水腔12,地漏芯下主体上端与地漏芯上主体底面焊接,且地漏芯上主体与地漏芯下主体连接处设有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形成卡持肩部30,地漏芯下主体下部设为锥顶为弧形面的锥形结构,地漏芯下主体内设有导水管13,导水管位于下水口下方且导水管上端与地漏芯上主体底面焊接,导水管下端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结构,导水管内设有能使下水口处于打开或密封状态的磁悬浮密封结构,磁悬浮密封结构包括伞状密封头16、连接肋板17及导向套管18,伞状密封头的顶面设为球形面,伞状密封头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限位边25,限位边底部固定有永磁环26,连接肋板上端端面上与永磁环对应位置处内嵌有第三永磁块27,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相互吸引,伞状密封头与下水口相配,限位边与地漏芯上主体接触,伞状密封头的底面焊有连接杆19,连接杆下端固定有导向段20,连接杆与导向段为同质一体结构,导向套管通过两块对称设置的连接肋板固定在导水管内,导向套管与连接肋板为同质一体结构,连接肋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水流通道21(见图3),导向套管内设有导向腔22,导向腔底部固定有第二永磁块23,导向段穿过导向套管且导向段的下端位于导向腔内,导向段的自由端部设有第一永磁块24,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相互排斥,地漏芯下主体的上部外侧面开有排水口14,位于排水口下方的地漏芯下主体与导水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水封腔15。

本发明的安装方法为:根据下水管的直径选择合适厚度的调整密封圈,将调整密封圈套在地漏芯上主体外侧面上,再将本发明中的地漏芯下主体插入下水管中,直至卡持翻边与地漏框贴合接触,此时调整密封圈与下水管过盈卡配,本发明的即插式双重密封地漏芯即固定在地漏框内不会转动,最后盖上上盖即完成整个安装过程,而要拆下时,先取出上盖,再下压伞状密封头使其向下移动后,用手指勾住下水口边沿后拔出即可。

本发明的运行原理为:当没有水时,没有压力施加在伞状密封头上,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相斥使得伞状密封头完全密封住下水口(如图1所示),此时本发明处于密封状态;当有水时,水流从进水口流入进水腔中,毛发等较大杂物被栅杆拦截在上盖表面,进水腔中的水漫过环状溢流边后经过滤筒过滤后进入进水通道,由于进水腔中水流出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水中的杂物会沉积在进水腔中从而减少水中杂物的带入,同时避免杂物堵塞滤筒上的滤孔,在进水通道中水的重力和冲击力作用下,伞状密封头克服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的排斥力使得伞状密封头下移,下水口打开(如图2所示)使得水流进入导水管中,当伞状密封头受力向下运动时,随着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变小,两者之间的吸引力也逐渐变大,永磁环与第三永磁块之间的吸引力可抵消第一永磁块与第二永磁块之间的部分排斥力,使得伞状密封头能顺利下移,从而使得下水口的开闭速度与排水量相匹配,导水管中流出的水最后从水封腔中溢流至排水口排至下水管中排出,而水封腔中留存的水则能起到水封作用。

本发明采用磁悬浮密封和水封的双重密封结构,结构新颖巧妙,使用方便,通用性好,能有效阻隔毛发等异物,不易堵塞,排水快,密封效果与防臭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