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99370发布日期:2018-11-27 23:56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房建、道路、市政工程中,都有很多地下混凝土结构。比如地下室、遂道、综合管廊、排水箱涵等,这些地下混凝土结构每隔几十米都设置有一道变形缝,以防止热胀冷缩导致结构开裂。

但变形缝处的防止地下水渗漏,一直是困扰着工程地下防水的一道难题。传统的橡胶止水带止水效果都不理想,都只能暂时起作用,十年以后橡胶老化,变形缝处都易发生渗漏,而且对地下结构的渗漏,处理起来也十分困难,甚至要破坏混凝土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能够在综合管廊地下防水施工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可适用于所有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底板、墙板、顶板的变形缝的防渗止水工程。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中埋式止水带和及位于该中埋式止水带下部的泡沫板安装好后,在变形缝的上方两侧分别安装异形止水板,两侧的异形止水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与变形缝的预设宽度d相对应,每侧的异形止水板都包含:横向设置并向着变形缝外延伸的横短板,与横短板的外端固定相连、向下并向着靠近变形缝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长板,与斜长板的底端固定相连并向着变形缝外横向延伸的横长板,以及与横长板的外端固定相连、向下并向着远离变形缝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短板;并在每侧的所述斜长板上固定安装连接件;在两侧的异形止水板都安装好后,进行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养护、和拆模,然后沿着两侧的斜长板的内壁安装异形橡胶止水带,异形橡胶止水带包含:与两侧的斜长板分别相对应且贴合斜长板内壁延伸的两个斜边部,和两侧顶端分别与两个斜边部的底端相连、并且形成在变形缝顶部内的凹槽状的底部;采用压板和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将异形橡胶止水带压紧固定贴合在斜长板的内壁上;最后盖上盖缝板,该盖缝板的两侧边部上、沿着变形缝的长度方向布设有多个固定用孔,每个横短板上、沿着变形缝的长度方向也布设有与多个固定用孔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固定用孔和连接孔通过固定件固定相连,从而将盖缝板盖合固定在两侧的异形止水板上。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异形止水板中,斜长板与横长板的夹角为60°,横长板与斜短板之间的夹角为150°。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异形止水板的平行于变形缝宽度方向的截面中,设横短板、斜长板、横长板、以及斜短板的延伸宽度依次为D1、D2、D3、D4,则D1≥10mm,d:D2:D3=1~4:10:12~16:2~4。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d:D2:D3=3:10:15,这样设置效果最佳。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设异形橡胶止水带的底部的高度为D4,则D4:d=1~1.5:1。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D4:d=7:6,这样设置效果最佳。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固定件为可拆卸式固定件。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异形止水板为异形镀锌止水钢板,压板为镀锌扁钢压板,固定件为螺母固定件,盖缝板为镀锌扁钢盖缝板,固定用孔为长圆槽。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紧固件为沿着长度方向布设并焊接在所述斜长板上的多个螺栓,并且该螺栓均朝向所述盖缝板延伸,所述紧固件为与所述多个螺栓相匹配拧紧的多个螺母。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1)传统的变形缝止水方式,止水带与钢筋模板安装时同步进行,是浇筑在混凝土内部的,安装钢筋模板时不可避免地或对止水带局部损坏,给渗漏留下隐患。本方法中,异形橡胶止水带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安装,不会损坏止水带,而且方便日后更换维修,不用破坏混凝土结构。

(2)本方法所提供的变形缝止水方式,有效地将中埋式防水作法与外贴式防水作法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止水。

(3)本方法所提供的变形缝止水方式,异形橡胶止水带是明装的,即便后期有局部渗漏,直接可以看到止水带的破裂处,方便查找漏点及采取维修措施,不像传统的防水结构,只看到有水渍,找不到漏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的安装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异形止水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异形橡胶止水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盖缝板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尺寸的单位均为mm。

具体实施方式

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作详细阐述。

<实施例>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一般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宽度为20~35mm。本实施例中,以变形缝宽度为30mm,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包括:

如图1所示,先安装钢筋,再安装外模板中埋式橡胶止水带1以及位于中埋式橡胶止水带1下部的泡沫板2,保证变形缝3处的两块立模之间的宽度为d。中埋式橡胶止水带1和泡沫板2均与变形缝3等长。

然后,在变形缝3的上方两侧分别安装异形止水板4,并且异形止水板4与变形缝3等长,即在每一侧都安装一块异形止水板4,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异形止水板4为异形镀锌止水钢板。如图1所示,两块异形止水板4之间的最小间距与变形缝3的预设宽度d相对应。如图2和3所示,每块异形止水板4均呈类Z字形,并且从上之下依次包含横短板4a、斜长板4b、横长板4c、和斜短板4d。横短板4a为横向设置,并向着变形缝3外延伸。斜长板4b与横短板4a的外端固定相连,向下并向着靠近变形缝3的方向倾斜延伸。横长板4c与斜长板4b的底端固定相连并向着变形缝3外横向延伸。斜短板4d与横长板4c的外端固定相连,向下并向着远离变形缝3的方向倾斜延伸。本实施例中,设横短板4a、斜长板4b、横长板4c、以及斜短板4d的延伸宽度依次为D1、D2、D3、D4,则D1=20mm,D2=100mm,D3=150mm,D4=30mm;并且,斜长板4b与横长板4c的夹角为60°,横长板4c与斜短板4d之间的夹角为150°。并且异形止水板4的斜长板4b上沿着长度方向每隔100mm焊有一个M10螺栓(浇筑前焊接),横短板4a上每隔250mm开有一个M5的内螺纹孔。

将上述异形止水板4点焊在钢筋上固定,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后进行养护,待强度达到建筑要求后,拆除模板,形成了混凝土底板5。由于在浇混凝土之前在两侧均安装了异形止水板4,两块异形止水板4之间是60度角,因此浇出来的混凝土自然形成夹角为60度、并且上下开口的V形槽。

随后,通过V形槽向变形缝3上部装填入泡沫板2,泡沫板2顶端到横长板4c的距离为50mm;再在V形槽中沿着两侧的斜长板4b的内壁安装异形橡胶止水带6;并且泡沫板2和异形橡胶止水带6均与变形缝3等长。如图2和4所示,异形橡胶止水带6包含两个斜边部6a和一个底部6b;两个斜边部6a与两侧的斜长板4b分别相对应,并且均贴合斜长板4b内壁延伸;底部6b的两侧顶端分别与两个斜边部6a的底端相连,并且形成在变形缝3顶部内,呈向上开口的凹槽状。本实施例中,设异形橡胶止水带6的底部6b的高度为D4,则D4=35mm,两个斜边部6a的宽度与斜长板4b相等。

如图1和2所示,将上述异形橡胶止水带6用压板7和固定件8压紧固定贴合在斜长板4b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压板7为镀锌扁钢压板,并且与变形缝3等长;固定件8为多组M10螺母。压板7、异形橡胶止水带6上沿着长度均匀布设有多个相匹配的固定孔,如图5所示,固定孔的间距是100mm,固定件8伸入这些固定孔中与斜长板4b上伸出的M10螺栓相拧紧从而实现压紧固定。

最后盖上盖缝板9,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盖缝板9为镀锌扁钢盖缝板,并且与变形缝3等长。如图6所示,该盖缝板9的两侧边部上、沿着变形缝3的长度方向上布设多个U形槽,这些U形槽与横短板4a上的M5孔位置一一对应,槽间距为250mm;U形槽和连接孔通过固定件10固定相连,从而将盖缝板9盖合固定在两侧的异形止水板4上。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0为沉头螺钉。采用长圆槽作为固定用孔可以保证变形缝3两边热胀冷缩时有一定的滑动余量。

基于上述止水方法,中埋式橡胶止水带1与混凝土结构浇筑一次安装完成,起第一道防水作用,异形止水板4既起到止水作用,同时起到固定异形橡胶止水带6的作用。异形橡胶止水带6起第二道防水作用,通过拧紧压板固定件8起到一个密封垫圈的作用。如果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局部渗漏,可以揭开盖缝板9,对渗漏处拧紧压板螺母,或直接更换异形橡胶止水带6,后期维修非常方便。

以上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中所描述的结构,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