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9513发布日期:2018-12-01 01:36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筑领域,涉及一种房屋基础,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是在山区的城市外延时,面对建设用地少,渣土无法外运的问题,提出的节省物质材料,环保且结构稳定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土地的集约利用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在我国西南山区和中部山区的一些城市,在城市发展中遇到建设用地不足,城市外延被群山沟壑阻挡的窘境。对于山体开挖,穿山通隧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岩石渣土,这些渣土由于地形、环境、政策等因素不能外运清除,不仅在施工期间浪费资源,增加工程费用,而且对对周围环境产生不理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种更好的利用碎石、渣土回填的挡土墙和房建地基的结构和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山区城市发展外延问题;山区建筑工程生态环境问题;山区地质灾害严重问题等,提供一种施工工艺简单、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其特在于:包括挡土墙护坡和设于挡土墙护坡内的多个灌注桩,所述挡土墙护坡的外部墙面采用大块岩石制成的宾格网堆砌而成,外部墙面与山体之间铺垫填充碎石,并且在碎石内预埋用于排水的透水管,所述灌注桩底部承力在山体基岩上,多个灌注桩顶部设置用于房建的承台。

作为优先,挡土墙护坡的外部前面采用阶梯式收缩结构,每个收缩阶梯对应一个碎石铺层,相邻碎石铺层之间铺垫格栅土工布。

作为优先,每个碎石铺层内均设有一排从山体向外侧设置的透水管。

作为优先,所述灌注桩为现浇混凝土灌注桩。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地基处理,在山体待建房区域的山体基岩上,清理山体表面风化岩石,后钻孔形成灌注桩底部桩孔;

步骤二、挡土墙护坡施工,在山体脚下外侧采用大块岩石制成的宾格网堆砌形成外部墙面,在外部墙面与山体之间铺填碎石,在碎石内预埋用于排水的透水管,当碎石铺填到底部桩孔处时,在底部桩孔内安装钢护筒;

步骤三、继续堆砌外部墙面和碎石填充,每当碎石填充到钢护筒上部口处时,在其上加一节钢护筒,直至挡土墙护坡达到房建设计标高;

步骤四、灌注桩浇筑,在钢护筒形成的桩孔内浇筑灌注桩,浇筑好后,拔出钢护筒;

步骤五、待灌注桩固化后,在灌注桩桩顶浇筑用于房建的承台,即完成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施工。

作为优先,挡土墙护坡的外部墙面采用阶梯收缩式分层堆砌方法施工,每砌好一层外部墙面,在外部墙面与山体之间铺填一层碎石,在碎石层顶部铺设格栅土工布,每一层碎石内均预埋一排用于排水的透水管。

作为优先,步骤一中,底部桩孔施工时,钻孔至岩石持力层。

作为优先,所述钢护筒之间通过连接扣相连,所述透水管为塑料透水管。

作为优先,所述灌注桩按照以下步骤浇筑:

步骤1.1捆扎钢筋笼,将钢筋笼下放至钢护筒内;

步骤1.2将浇筑混凝土的混凝土导管下放至钢护筒内;

步骤1.3通过混凝土导管对钢护筒内部形成空间浇筑,浇筑过程中,边浇筑边拔出钢护筒和混凝土导管,直至原钢护筒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满混凝土,同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还渗入周边碎石缝中,固化后灌注桩与其周围碎石形成稳定的桩基结构,即完成灌注桩的浇筑。

作为优先,在灌注桩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导管和钢护筒始终处于混凝土液面以下,直至浇筑到灌注桩标高顶部处,并且钢护筒与混凝土导管应保持同步向上拔出。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性的为山区房建基础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施工方法,该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地形,节约空间,还能将山体开挖,穿山通隧过程中的岩石渣土充分利用,极大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山体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山体基岩剖面图。

图2为山体基岩成孔至持力层剖面图。

图3为挡土墙护坡及桩基结构施工初步剖面图。

图4为格栅土工布与钢护筒布置横断面图。

图5为成桩后灌注桩桩身横断面效果图。

图6为下放钢筋笼、拔出钢护筒、浇灌混凝土施工剖面图。

图7为灌注桩桩基结构纵断面详图。

图8为挡土墙护坡与灌注桩施工完成剖面图。

图9为挡土墙护坡与灌注桩桩基结构效果图。

1-山体基岩,2-底部桩孔,3-格栅土工布,4-碎石,5-钢护筒,6-钢筋笼,7-灌注桩,8-承台,9-房屋建筑,10-连接扣,11-透水管,12-外部墙面,13-混凝土,14-混凝土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包括挡土墙护坡和设于挡土墙护坡内的多个灌注桩7,所述挡土墙护坡的外部墙面12采用大块岩石制成的宾格网堆砌而成,具体为将大块岩石装在宾格网内形成石笼,并堆砌形成稳定的挡土墙护坡结构,外部墙面12与山体之间铺垫填充碎石4,并且在碎石4内预埋用于排水的透水管11,所述灌注桩7底部承力在山体基岩1上,多个灌注桩7顶部设置用于房建的承台8。

挡土墙护坡的外部前面采用阶梯式收缩结构,每个收缩阶梯对应一个碎石铺层,相邻碎石铺层之间铺垫格栅土工布3;每个碎石铺层内均设有一排从山体向外侧设置的透水管11。

作为一种更优实施例,所述灌注桩7为现浇混凝土灌注桩7。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地基处理,在山体待建房区域的山体基岩1上,清理山体表面风化岩石,后钻孔形成灌注桩底部桩孔2;

步骤二、挡土墙护坡施工,在山体脚下外侧采用大块岩石制成的宾格网堆砌形成外部墙面12,在外部墙面12与山体之间铺填碎石4,在碎石4内预埋用于排水的透水管11,当碎石4铺填到底部桩孔2处时,在底部桩孔2内安装钢护筒5;

步骤三、继续堆砌外部墙面12和碎石4填充,挡土墙护坡的外部墙面12采用阶梯收缩式分层堆砌方法施工,总体上在外部墙面1形成逐级收缩的台阶状,有利于护坡的稳定,每砌好一层外部墙面12,在外部墙面12与山体之间铺填一层碎石4,在每层碎石层顶部均铺设格栅土工布3,格栅土工布3的铺设与成孔施工同步进行;每一层碎石4内均预埋一排用于排水的透水管11;每当碎石4填充到钢护筒5上部口处时,在其上加一节钢护筒5,直至挡土墙护坡达到房建设计标高;

步骤四、灌注桩7浇筑,在钢护筒5内浇筑灌注桩7,浇筑好后,拔出钢护筒5,具体灌注桩7按照以下步骤浇筑:

步骤1.1捆扎钢筋笼6,将钢筋笼6下放至钢护筒5内;

步骤1.2将浇筑混凝土13的混凝土导管14下放至钢护筒5内;

步骤1.3通过混凝土导管14对钢护筒5内部形成的桩孔浇筑,浇筑过程中,边浇筑边拔出钢护筒5和混凝土导管14,直至原钢护筒5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满混凝土13,同时混凝土13在浇筑过程中还渗入周边碎石4缝中,固化后灌注桩7与其周围碎石形成稳定的桩基结构性,即完成灌注桩7的浇筑。

步骤五、待灌注桩7固化后,在灌注桩7桩顶浇筑用于房建的承台8,即完成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施工,在承台8上即可进行房屋建筑施工。

需要指出的是,步骤一中,底部桩孔2施工时,钻孔至岩石持力层(较浅)即可;所述钢护筒5之间通过连接扣10相连,最优的钢护筒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于每一层碎石层中部处,具体本实施例中,钢护筒5相互连接处应高于每层碎石层上格栅土工布3高度为300mm-500mm。在格栅土工布3铺设过程中,需要把设有钢护筒5处的格栅土工布3剪切一个与钢护筒5同样大小的圆孔,以便更好的将碎石层分层堆叠;

所述透水管11为塑料透水管11。在灌注桩7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导管14和钢护筒5始终处于混凝土液面以下,直至浇筑到灌注桩7标高顶部处,并且钢护筒5与混凝土导管14应保持同步向上拔出;本实施例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导管14始终位于混凝土液面以下1.5m-2m左右,以便在混凝土导管14出口产生一定静压力,使得混凝土13浇筑更密实,钢护筒5始终保持在位于混凝土液面以下0.8m-1.0m左右,当混凝土13浇筑到灌注桩7设计标高时,同时拔出钢护筒5与混凝土导管14,混凝土13固化即可完成灌注桩7浇筑;需要指出的是,在混凝土13浇筑过程中,由于边浇筑边拔钢护筒5,因此还没有凝固的混凝土13会渗透到周围的碎石4缝中,这样固化后灌注桩7与其周围碎石形成稳定的桩基结构,成桩后可增大桩壁周围密实度,增加桩身承载力和稳定性,也可防止桩孔的孔壁碎石脱落造成的塌孔现象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填充碎石4可就地取材,利用山区岩石粉碎后形成,具体铺填时,可以用一定比例的泥土混合碎石进行铺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