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式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7642发布日期:2018-11-17 01:12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井筒式泵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田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浇灌农田的井筒式泵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的不断加大,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等涉农项目持续推进,小型农田泵站项目建设数量也随着剧增。

由于小型泵站工程引水水源多为田间沟渠,泵站位置多建于田间地头、引水沟旁,且大部分为固定式泵站,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投资大:传统的小型泵站大都为砖混结构、固定式泵站,其进水池、拦污栅、水泵室、泵房、机电设施等一应俱全,工程投资较大,一般控制500亩农田面积的泵站投资在20~30万元左右;

2.建设工期长:传统的泵站建设包括打坝排水、打井降水、基槽开挖、砖石砌筑、泵房建设、机电设备安装等建设程序,工期一般60~90天左右;

3.影响农机耕作:泵站泵房建设与田间,影响农机耕作的矛盾十分突出;

4.看护困难:由于小型泵站工程数量多、分布广、运行时间短、闲置时间长(一般每年灌溉3-4次,每次灌溉5-7天),造成看护十分困难,站内设施被盗及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5.淤积严重,运行困难:由于田间沟渠多为土渠,雨水冲刷、沟坡坍塌,造成沟渠淤积严重,在引用黄河水灌溉的灌区沟渠淤积的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沟渠淤积而造成泵站进水池淤积,导致水泵进水口淤积,往往灌溉之前需清理淤泥,造成运行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筒式泵站,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主要包括位于田间地面种植层之下的井筒泵室,所述井筒泵室下部和农田沟渠底部之间连接有埋于地下并且用于向井筒泵室内部引水的引水连通管,所述位于农田沟渠沟底一端的引水连通管高于农田沟渠底部一定距离并且连接有拦污笼,所述井筒泵室内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有向上分布的上水管,所述上水管连接有用于灌溉农田的灌溉管道。

井筒泵室起到传统蓄水池作用,且整体结构均位于地面种植层之下,拦污笼可以有效防止杂草或杂物进入井筒泵室,通过引水连通管将水引至井筒泵室内,然后通过水泵将水输送到需要灌溉的田间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连通管在农田沟渠底部到井筒泵室下端方向上为自上而下并且倾斜一定角度的分布。

引水连通管自上而下倾斜一定角度分布,方便农田沟渠内的水流入井筒泵室内,避免淤泥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防止淤泥堆积的防淤高压喷头,所述防淤高压喷头位于水泵底部与井筒泵室底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井筒泵室上端连接有保护筒,所述水泵与保护筒之间连接有吊绳。

水泵通过吊绳连接于井筒泵室内,水泵产生故障时,打开保护筒,通过吊绳将水泵取出,便于将水泵维修。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筒上端与田间地面的距离为40~60cm,井筒泵室距离靠近农田沟渠一侧20~50cm。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管与灌溉管道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水流倒流的三通止回阀,所述三通止回阀连接有多功能保护阀。

通过设置止回阀,可以有效防止水泵停机后灌溉管道内的水倒流,从而造成水泵倒转,对水泵产生损害,多功能保护阀可以起到进排气、超压保护的功能,保证灌溉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管连接有电磁水表。

通过上水管内设置电磁水表,可以方便的检测并计量灌溉用水的多少。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地面层上方的固定接电桩,所述电磁水表信号线、水泵电缆线均连接于固定接电桩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接电桩上部设有接电箱,所述接电箱内设有断路器和接线端子排,接电箱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移动控制器,所述移动控制器包括水电双控智能装置、与水泵相连的软启动器或变频器。

水泵连接软启动器或变频器,对水泵启动起到保护作用,水电双控智能装置方便对用水量、用电量起到检测、控制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工程投资小,省去了传统泵站的进水池、拦污笼、水泵室、泵房等土建工程,仅设置井筒泵室与引水连通管,工程投资小,仅为同等灌溉面积传统泵站的十分之一左右;

2.建设工期短:井筒式泵站施工工期仅需一天,比传统泵站建设工期缩短60~90天左右;

3.不影响农机耕作:井筒式泵站主体全部埋设于地下,地面以上仅在农田沟口处设一固定接电桩,对田间农机耕作无任何影响;

4.无需看护:井筒式泵站主体全部埋设于地下,地面以上仅在农田沟口处设固定接电桩,固定接电桩底部用混凝土浇筑,桩顶接电箱内仅设置断路器和接线端子排,无盗用价值,且接电箱门设防盗锁,因此无需看护;

5.无需清淤:井筒泵室底部设有防淤高压喷头自清洗系统,进入井筒内的淤泥可自清洗排放,无淤积现象,无需清淤;

6.免堵塞水泵:引水连通管前端设有拦污笼,沟渠内杂草杂物进入不了井筒泵室,泵站运行无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井筒式泵站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农田沟渠,2-拦污笼,3-引水连通管,4-电磁水表信号线,5-水泵电缆线,6-吊绳,7-水泵,8-防淤高压喷头,9-井筒泵室,10-上水管,11-电磁水表,12-三通止回阀,13-灌溉管道,14-田间地面,15-多功能保护阀,16-保护筒,17-移动控制器,18-固定接电桩,19-接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井筒式泵站,主要包括引水连通管3、分别连接于引水连通管3两端的拦污笼2和井筒泵室9,拦污笼2位于农田沟渠1内,采用钢筋焊接笼状结构并做防锈处理,用于防止杂草或大的杂物流入引水连通管3,引水连通管3一端位于农田沟渠1水面之下并且伸出农田沟渠1底部上方10cm,另一端连接于井筒泵室9的底部,并且引水连通管3整体位于农田沟渠1和田间地面14之下,引水连通管3自拦污笼2向井筒泵室9为自上而下倾斜一定角度的分布,以便增加流速,防止淤积,井筒泵室9埋于田间地面14的种植层之下并呈竖直方向分布,井筒泵室9上端高于引水连通管3位于农田沟渠1内的进水口端,井筒泵室9与引水连通管3为法兰连接,井筒泵室9顶部连接有一保护筒16,井筒泵室9与保护筒16之间为法兰连接,保护筒16上端与田间地面(14)的距离为50cm,井筒泵室9内设有位于其下部的水泵7、连接于水泵7出水口并且位于水泵7上方竖直向上分布的上水管10、连接于上水管10上方的三通止回阀12、连接于三通止回阀12右端并且位于田间地面14种植层下水平分布的灌溉管道13、承插胶粘连接于三通止回阀12顶部的多功能保护阀15,灌溉管道13由保护筒16下部一侧引出并沿所需灌溉田地合理布置,上水管10底部一侧连接有高压水管,高压水管向下与防淤高压喷头8承插连接,防淤高压喷头8位于井筒泵室9底部和水泵7底部之间,具体的,水泵7外侧设支架,支架底部与井筒泵室9下底面之间隔有一段空隙,防淤高压喷头8位于该空隙内,便于将淤泥冲出;水泵7与保护筒16之间连接有吊绳6,吊绳6下端连接水泵7吊勾,上端置于保护筒16内,吊绳6的设置,方便维修水泵7时将水泵吊出,水泵电缆线5一端连接水泵电机,其上端自保护筒16底部一侧引出,置于固定接电桩18顶部的接电箱19内与接线端子排连接,上水管10上部连接有电磁水表11,电磁水表信号线4一端连接电磁水表11,另一端自保护筒16底部一侧引出,置于固定接线柱18顶部的接电箱19内与接线端子排连接。

其中,固定接电桩18位于农田沟渠1沟口处,其底脚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其顶部设接电箱19,接电箱门设防盗锁,接电箱19内设断路器及接线端子排,接线端子排连接一根电磁水表信号线4及两根电缆线,其中一根电缆线与变压器相连,另一根水泵电缆线5与水泵7电机相连,电磁水表信号线4与电磁水表11相连,接电箱19可拆卸连接有移动控制器17,移动控制器17为箱体式结构,内部设水电双控智能物联网控制器、水泵软启控制器或变频器,移动控制器17内连接线与接电箱19内的接线端子排相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中水泵7为潜水泵,多功能保护阀15是申请号为2016210951633的直埋式农田灌溉保护阀,主要起到进气、排气以及超压泄流保护的功能,因此具体结构不再具体阐述。

本发明具体原理及工作流程如下:

灌溉开始前,工作人员将移动控制器17通过螺钉螺栓等安装于接电箱19顶部,将连线与接电箱19内的接线端子排相连接,打开断路器通电;

灌溉开始后,农田沟渠1内的水自拦污笼2、引水连通管3进入井筒泵室9内,水经水泵7进入上水管10,再经电磁水表11进入三通止回阀12,三通止回阀12在水流作用下自动打开,多功能保护阀15在水流作用下自动关闭,水流经三通止回阀12流向灌溉管道13,向田间进行浇水灌溉;

在灌溉过程中,如遇管道内压力增高(如田间给水栓开启不当),多功能保护阀15自动打开泄流减压,待管道内压力正常后自动关闭并正常运行;

灌溉完毕,三通止回阀12下端关闭,阻止灌溉管道13内水流回流,防止水泵7倒转,保护电机;

灌溉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固定接电桩18顶部的接电箱19内的断路器关闭断电,断开移动控制器17的连接线,取下移动控制器17,接电箱19箱门关闭上锁,将移动控制器17进行统一存放保管,泵站无需管理以及其他看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