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7749发布日期:2018-11-17 01:1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防堵塞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生洁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堵塞地漏。

背景技术

室内装饰工程中,有排水需求的卫浴间、厨房、游泳池等均设有地漏。目前,地漏大多采用滤网过滤的方式,过滤后需要人工定期清理毛发,如未及时清理,易导致地漏堵塞。人工清理需要借助清理工具,耗时长,效率低,且毛发长时间堆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毛发难清理造成地漏堵塞问题,提供一种防堵塞地漏。

一种防堵塞地漏,包括:

主体;

盖板,盖设于所述主体上;

驱动机构,包括保护筒、螺杆、按钮与受力件,所述保护筒滑动穿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螺杆转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并穿设所述保护筒,所述受力件弹性设置在所述保护筒内且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按钮滑动设置在所述保护筒上并与所述受力件转动抵接,按压所述按钮时能够使所述受力件带动所述螺杆相对所述保护筒转动,同时带动所述螺杆朝向保护筒外伸出;以及

研磨机构,包括弹性抵接的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筒上,所述第二齿盘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二齿盘在周向上与伸出所述保护筒外的所述螺杆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齿盘在轴向上相对所述螺杆滑动设置,按压所述按钮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盘朝向第二齿盘运动,且第二齿盘相对第一齿盘转动。

上述的防堵塞地漏,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一齿盘朝向第二齿盘运动,且第二齿盘相对第一齿盘转动,从而将毛发磨碎后再排出,避免毛发堵塞,同时避免频繁地将地漏取出进行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上均设有多个流水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面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上的伸出端和套接端,所述伸出端伸入保护筒内与所述受力件转动抵接,所述套接端位于保护筒外并与保护筒扣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端上设有容腔用于提供所述螺杆的活动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抵接在所述受力件与保护筒之间用于提供所述受力件相对所述保护筒回位的弹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和围设在第二弹簧外侧的保护套,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之间用于提供第一齿盘相对第二齿盘回位的弹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盘设有朝向第二齿盘的第一凸齿,所述第二齿盘包括底盘和由底盘外周延伸而出的侧面,所述底盘上设有朝向第一齿盘的第二凸齿,第一齿盘朝向第二齿盘运动时所述第一凸齿与所述第二凸齿能够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件与定位轴,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定位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齿盘连接在所述定位轴上,所述螺杆与定位轴在周向上传动连接,所述螺杆与定位轴在轴向上滑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上设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轴孔,所述轴孔内壁沿轴向开设键槽,所述螺杆上设置与所述键槽配合的键,所述键槽沿轴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键沿轴向延伸的长度,以使所述螺杆在轴向上相对所述定位轴滑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内芯与外芯,所述外芯包括第一下水筒及沿筒壁外周延伸的第一边沿,所述第一边沿扣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下水筒的筒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内芯包括第二下水筒及沿筒壁呈夹角延伸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二下水筒套置于所述第一下水筒内,且所述第二边沿扣接于第一边沿上以使所述内芯套置于所述外芯内,所述固定件包括底柱与设置于底柱外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芯的内壁,所述底柱中部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不贯穿所述底柱的底壁以支撑所述定位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防堵塞地漏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防堵塞地漏中的螺杆与受力件的组合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防堵塞地漏中的按钮伸出端的仰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防堵塞地漏中的固定件与内芯的组合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防堵塞地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防堵塞地漏包括主体10、盖板20、驱动机构30及研磨机构40。

盖板20盖设于主体10上,如图1所示,盖板20上设有多个第一流水缝隙21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水缝隙210呈圆弧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流水缝隙210还可以为三角形、方形、五边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主体10与下水管100连接,水流及毛发等杂质由盖板20上的第一流水缝隙210流经主体10内后可进入下水管100。

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30包括按钮310、保护筒320、受力件330、螺杆340、第一弹簧350及第二弹簧360。保护筒320滑动穿设于盖板20上,按钮310滑动设置于保护筒320上。具体地,按钮310包括面板311、设置于面板311上的伸出端312与套接端313,伸出端312伸入保护筒320内,套接端313位于保护筒320外且与保护筒320扣接。本实施方式中,按钮310的面板311与伸出端312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钮310的面板311与伸出端312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面板311与伸出端312通过卡扣卡接或螺纹螺孔方式固定。

受力件330转动设置在保护筒320内,按钮310的伸出端312与受力件330转动抵接。如图4所示,受力件330的上表面331上设有多个滚珠槽332,滚珠槽332内放置滚珠333。如图5所示,按钮310的伸出端312的下表面314上设有滑槽315,滚珠槽332与滑槽315对应,使得受力件330转动时,滚珠333可沿滑槽315转动,避免与按钮310之间形成摩擦而产生阻止受力件330的转动的阻力。如图2所示,伸出端312还设有容腔316,容腔316开口朝向靠近受力件330的一侧,用于提供螺杆340的活动空间。

如图2所示,受力件330弹性设置于保护筒320内,具体的,可在受力件330与保护筒320之间设置第一弹簧350,用于提供受力件330相对保护筒320回位的弹力。螺杆340穿设保护筒320并与主体10形成转动连接。螺杆340与受力件330传动连接,如图4所示,螺杆340表面设有螺纹341,受力件330内侧设有与螺纹341配合的倾斜导槽334。请参考图2及图4,按压按钮310时,受力件330受力而相对螺杆340沿轴向向下滑移,螺纹341与倾斜导槽333啮合,受力件330带动螺杆340相对保护筒320转动,因而使螺杆340相对主体10转动,同时带动螺杆340朝向保护筒320外伸出。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350受压处于压缩状态,由于力的传递,也会带动保护筒320相对盖板20滑动。当停止按压按钮310时,第一弹簧350提供受力件330相对保护筒320回位的弹力,受力件330和螺杆340一起有向上滑移趋势,而由于螺杆340的转动惯性,受力件330仍然通过螺纹341与倾斜导槽334的配合,会跟随螺杆340一起转动,直至因摩擦阻力而停止转动。

如图2所示,研磨机构40包括弹性抵接的第一齿盘410与第二齿盘420,例如可将第二弹簧360设置于第一齿盘410与第二齿盘420之间,用于提供第一齿盘410相对第二齿盘420回位的弹力。第二弹簧360外侧围设保护套361以防止毛发缠绕。第一齿盘410固定连接于保护筒320上。

第二齿盘420转动设置在主体10内,并在周向上与伸出保护筒320外的螺杆340传动连接,因而当螺杆340转动时,可带动第二齿盘420相对主体10转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内转动设置定位轴50,第二齿盘420连接在定位轴50上。第二齿盘420与定位轴50之间设有垫圈60,垫圈60内侧与定位轴50相接,垫圈60外侧与第二齿盘420中部抵接,以使得第二齿盘420抵接固定于定位轴50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齿盘420还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于定位轴50上,不需要设置垫圈60以抵接。螺杆340与定位轴50在周向上传动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可定位轴50上设有与螺杆340匹配的轴孔510,轴孔510内壁沿轴向开设键槽520,螺杆340上设置与键槽520配合的键342,以实现周向上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盘420在轴向上相对螺杆340滑动设置。例如,可将键槽520沿轴向延伸的长度大于键342沿轴向延伸的长度,以使螺杆340在轴向上相对定位轴50滑动设置。

按压按钮310时,由于第二齿盘420与定位轴50连接,定位轴50在周向上与伸出保护筒320外的螺杆340传动连接,螺杆34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齿盘420及定位轴50转动。同时,保护筒320带动第一齿盘410朝向第二齿盘420运动,因而可使第一齿盘410和第二齿盘420相互靠近并相对转动,从而将进入到第一齿盘410和第二齿盘420之间的毛发绞碎。第一齿盘410和第二齿盘420相互靠近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簧360处于压缩状态。停止按压按钮310后,第二弹簧360提供第一齿盘410相对第二齿盘420回位的弹力。由于第一齿盘410与保护筒320固定连接,第一齿盘410及保护筒320均能回位,以便再次反复按压按钮310以形成更大的转动速度来磨碎毛发。

为使第一齿盘410和第二齿盘420的磨碎效果更好,可在第一齿盘410上设有朝向第二齿盘420的第一凸齿411。进一步地,第二齿盘420包括底盘421和由底盘421外周延伸而出的侧面422,所述底盘421上设有朝向第一齿盘410的第二凸齿423。

如图2所示,第一齿盘410上设有多个第二流水缝隙412,第二齿盘420上设有多个第三流水缝隙424,以使水流及毛发等杂质能由盖板10流至主体10内,且毛发可通过第一齿盘410上的第二流水缝隙412进入到第一齿盘410和第二齿盘420之间。

如图2和图6所示,还包括固定件70。固定件70固定设置在主体10内,定位轴50转动设置在固定件70上。固定件70包括底柱710、设置于底柱710外侧的支架720,支架720镂空设置形成第四流水缝隙730。流水以及磨碎的毛发等杂质经第四流水缝隙730流至下水管100。如图3所示,底柱710中部设有凹槽740且不贯穿底柱710的底壁750,定位轴50可设置在凹槽740内,以使固定件70形成对定位轴50的支撑。

如图2所示,还包括外芯80和内芯90。外芯80包括第一下水筒810及沿第一下水筒810的筒壁外周延伸的第一边沿820,第一边沿820扣接于主体10上,第一下水筒810的筒壁上设有出水口811。内芯90包括第二下水筒910及沿第二下水筒910的筒壁呈夹角延伸的第二边沿920,第二下水筒910套置于第一下水筒810内,且第二边沿920扣接于第一边沿820上,以使内芯90套置于外芯80内。支架720端部固定于内芯90的第二边沿910上。请参考图2,水流及研磨后的毛发经固定件70上的第四流水缝隙730流至内芯90,经第二下水筒910下端流至外芯80,再经外芯80的第一下水筒810的出水口811流至下水管100,形成水封,起到防臭效果。

上述防堵塞地漏的运动原理为:按压按钮310,受力件330受到向下的压力带动螺杆340转动,且受力件330与螺杆340均向下滑移,保护筒320带动第一齿盘410朝向第二齿盘420运动,螺杆340的转动带动定位轴50及第二齿盘420相对于第一齿盘410转动,以实现对位于第一齿盘410和第二齿盘420之间的毛发的绞碎功能。在上述过程中,第一弹簧350与第二弹簧360均处于压缩状态。停止按压按钮310后,螺杆340及受力件330会由于惯性继续转动,但受外界摩擦力的影响速度逐渐下降,与此同时第一弹簧350与第二弹簧360释放势能,使相关元件回位。具体的,第一弹簧350提供受力件330相对保护筒320回位的弹力,受力件330有向上滑移趋势,由于受力件330与螺杆340之间通过螺纹341与倾斜导槽334的传动配合,受力件330也会带动螺杆340向上滑移。第二弹簧360提供第一齿盘410相对第二齿盘420回位的弹力,第一齿盘410与保护筒320同时向上回位。回位后,可再次按压按钮310以往复循环上述过程。上述的防堵塞地漏,通过驱动机构30带动第一齿盘410朝向第二齿盘420运动,且第二齿盘420相对第一齿盘410转动,从而将毛发磨碎后再排出,避免毛发堵塞,同时避免频繁地将地漏取出进行清理。地漏外芯80上还设有出水口811,水流流经内芯90、外芯80及下水管100时,能形成水封,起到防臭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