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36593发布日期:2018-11-24 10:07阅读:16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路面建筑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道路上铺设的下水道有污水和雨水、电力、电信、安防光纤线路等设施每隔一定距离因需要定时维护而设置的可人员或机器维护的井口,井口必须配备的盖体也成为了必须品,盖体是一种基础的路面建筑设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盖体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难以规避的问题,在受到重物,通常是受到车辆的反复碾压后盖体会有一定的沉降,连同周围的路面也会遭到破坏。同时盖体在后续翻新或升高时对路面的破坏程度较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影响了路面的美观。

现有技术中,一些厂家采用在井口的周围架设多条钢筋,形成钢筋构成的支撑框架,以防止盖体的沉降,但钢筋框架的成本较高,在施工时,需要挖出较大的孔洞容置钢筋支撑框架,施工成本高、难度大。但翻新路面时,井口的开挖面积较大,翻新难度倍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沉降效果好、翻修窨井盖路面破坏小的窨井盖以及一种窨井盖相对路面平整度高的窨井盖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窨井盖沉降严重、施工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窨井盖,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内圈形成有盖体支撑位,所述盖体嵌设于所述盖体支撑位上;

所述基座的外圈设有上下两层分布的防沉降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防沉降板的数量相同,且二者在所述基座上上下落错交叉设置,所述防沉降板设于地表,所述支撑板在窨井盖地基内部设置。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基座上设有三块所述防沉降板和三块所述支撑板,所述防沉降板与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基座上圆周均匀交叉分布。防沉降稳定性与支撑稳定性更好。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盖体为非回转体,嵌入至所述盖体支撑位中。限制盖体转动的自由度,使得盖体在基座上的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盖体下设有网格状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自所述盖体边缘至中部上拱。从而使得盖体具有更好的变形抗力,盖体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盖体支撑位包括平面支撑位和斜面支撑位。通过对盖体形成平面支撑和斜面支撑,能够有效地防止盖体相对基座的沉降。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窨井盖还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设于所述防沉降板之下。增强基座的防沉降板下的砼的支撑强度,从而优化基座的防沉降效果。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窨井盖还包括支撑竖梁,所述支撑竖梁设于所述支撑板之下。支撑竖梁增强地基的支撑强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基座的整体沉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延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窨井盖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上述的窨井盖,包括步骤:

成型出地基空间;

浇筑出防沉降板下的砼至低于路面一定距离,使得防沉降板放上与路面相平;

浇筑出支撑板下的砼对支撑板进行包裹和支撑;

放入基座并将防沉降板调节至与路面平齐;

支撑板上填充砼。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安装方法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在成型出地基空间后在侧面上安装支撑横梁,或在成型出地基空间的同时安装支撑横梁,支撑横梁设于防沉降板之下,并在地基空间的侧面上刷沥青。

作为对上述的窨井盖安装方法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支撑板上填充砼至低于路面一定距离,放上地基砖与路面平齐。

本发明的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防沉降板、支撑板的双重设置,增大了基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基座对于混凝土的压强,在翻新窨井盖时,由于防沉降板的间隔设置,可以在防沉降板夹出的空间内开槽,一并将防沉降板之下的混凝土凿出,或向防沉降板之外开凿较小的圆孔,利用防沉降板之间的间隙向内开槽,即可将基座取出,对路面修整后,再次浇筑混凝土将窨井盖成型在路面上。修整路面时,对路面的开凿面积小,减小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修补后的路面的完整度高,不会有明显的“补丁”感。

窨井盖的安装方法通过浇筑出支撑防沉降板和支撑板的砼,在放入基座时进行调平,而后在支撑板上填充砼,能够使得防沉降板与支撑板之间的空间的砼的填充效果更好,防沉降板的调平效果更佳。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窨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a;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盖体的固定支脚的局部变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窨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窨井盖的安装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窨井盖;

11-基座;111-盖体支撑位;1111-平面支撑位;1112-斜面支撑位;112-防沉降板;113-支撑板;114-支撑壁;

12-盖体;120-支撑梁;121-盖体本体;122-固定支脚;1221-内凹部;

13-支撑横梁;

14-支撑竖梁;141-端帽;

15-防坠网;

16-基座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但是,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窨井盖及其安装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窨井盖1,包括基座11和盖体12,基座11固定在路面上,作为井口,盖体12盖设于基座11上,将井口封闭。

基座11内圈上设有盖体支撑位111,盖体12嵌设于盖体支撑位111上后固定在基座11中,同时基座11的外圈上设有防沉降板112和支撑板113。多块防沉降板112圆周间隔地设置在基座11的上层,支撑板113圆周间隔地设置在基座11的下层且与防沉降板112交叉设置。

防沉降板112嵌入于路面表面,作为基座11的上表面,与路面相平。支撑板113设于路面内侧,嵌入于混凝土中,通常设于井壁端面之上,增大基座11与井壁端面的接触面积,对整个窨井盖1进行支撑,提升窨井盖1的支撑稳定性。通过窨井盖1和井座的双重设置,增大了井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基座11对于混凝土的压强,有效地抑制了基座11,也就是窨井盖1的下沉。

即便是由于长期使用,车辆的反复碾压,造成了窨井盖1的一定的下沉,在修整路面时,由于防沉降板112的间隔设置,可以在防沉降板112夹出的空间内开槽,一并将防沉降板112之下的混凝土凿出,或向防沉降板112之外开凿较小的圆孔,利用防沉降板112之间的间隙向内开槽,即可将基座11取出,对路面修整后,再次浇筑混凝土将窨井盖1成型在路面上。修整路面时,对路面的开凿面积小,减小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修补后的路面的完整度高,不会有明显的“补丁”感。

本实施例中,基座11包括三个防沉降板112和三个支撑板113。三个防沉降板112在基座11上圆周均匀分布,且与基座11的上表面相平,三个支撑板113在基座11上圆周均匀分布,且与基座11的下表面相平。三个防沉降板112和三个支撑板113在基座11的圆周上的投影交叉分布。

上述,三点支撑是一种稳定程度较高的支撑,能够使得基座11与路面之间的稳定性更好,抑制了基座11的晃动,进一步防止了基座11晃动造成了路面的破碎。

同时,防沉降板112和支撑板113之间的交叉分布,使得基座11与砼的接触更加均衡,砼的受力均衡,无受力陡增点,进一步抑制了砼的破碎。

防沉降板112呈扇形,三个防沉降板112的外弧面落在同一柱面上,支撑板113呈扇形,支撑板113的外弧面与防沉降板112的外弧面落在同一柱面上。从而构件出的基座11的外观更加圆润,安装时露于路面上的窨井盖1外观更加规整、美观,在安装时需要预留出的基座11地基空间形状更加规整。

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窨井盖1还包括支撑横梁13和支撑竖梁14,支撑横梁13设于防沉降板112的下侧,在安装后窨井盖1后,支撑横梁13嵌设于混凝土中,增强了防沉降板112下的混凝土的支撑强度,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沉降板112下的混凝土的破碎,进而有效地防止基座11下沉。

支撑板113在井座的下部间隔分布,由于支撑横梁13设于支撑板113与防沉降板112之间,通过将支撑板113间隔分布,在安装时将支撑横梁13自支撑板113之间的间隙穿入至支撑板113与防沉降板112之间,简化支撑横梁13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横梁13可以为钢筋,其轴线可以在水平面上,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倾角。

支撑竖梁14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在土质松软的地质情况下安装支撑竖梁14。支撑竖梁14设于支撑板113的下侧,用于对支撑板113形成竖向的支撑,抑制基座11的沉降。支撑板113上设有支撑孔,支撑孔下设有支撑连接板,支撑连接板是一种折弯板,将支撑板113的支撑位置由井壁上导出到井壁外侧,从而被设于井壁外侧的支撑竖梁14所支撑。可以理解,支撑竖梁14本身可以为折弯杆体,通过折弯向支撑板113底延伸,对支撑板113进行支撑。

支撑竖梁14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如与竖直方向成15-30°夹角,可以将支撑竖梁14统一设定为15°,一方面给能够提升支撑效果,另一方面又由于小角度支撑不会对周围的管道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支撑竖梁14端部该设有端帽141,端帽141的端部为球面,支撑竖梁14通过端帽141与支撑板113抵接,具体通过端帽141对支撑连接板进行支撑,从而对支撑板113形成支撑。端帽141的球面使得支撑竖梁14可以通过端帽141对支撑板113形成万向支撑,无论支撑竖梁14在竖直方向上还是与竖直方向上呈15°、30°,均能够通过孔槽与球头的万向配合形成稳定的支撑。

同时,可以通过配备不同高度的端帽141,或在端帽141中设置不同厚度的垫片,此时端帽141的空腔足够长,从而改变支撑竖梁14的支撑位置,适应不同的支撑位置的需求。

另外,支撑板113设于基座11的下表面,支撑板113的下板面为基座11的底面,支撑板113放置在井壁的端面上进行支撑。支撑板113的下表面呈网格状,增加了支撑板113的厚度,节约材料的同时,增强了其支撑强度。支撑板113自上板面到下板面逐渐收敛,即有一定的脱模斜度,从而使得在修整路面,将支撑板113上部的砼凿除时,支撑板113与砼更容易分离,便于基座11的取出。

防沉降板112的下板面呈网格状,增加了防沉降板112的厚度,节约材料的同时,增强了其抗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基座沉降时,防沉降板112变形发生翘动。

需要说明的时,为了防止金属制成的支撑板113不和井壁的砖块、砂浆直接接触,可以在支撑板113的下部用水泥或砼平整地包覆,或者用几公分的水泥或砼地基铺垫在砖块上,从而使得支撑板113对井壁砖块的压力更加均衡,有效地防止因砖块破碎而造成的基座11的沉降。

通过上述防沉降板112、支撑横梁13、支撑板113、支撑竖梁14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基座11的沉降,具体解决了圆窨井盖1的:

1.窨井盖1外部沉降:通过在基座11的上表面设置防沉降板112以及在防沉降板112下设置支撑横梁13,增大基座11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以及强化路面的支撑强度,解决与外部沉降的问题,也就是抑制了圆窨井盖1的路面沉降。

2.窨井盖1整体沉降:通过在基座11的下表面设置支撑板113以及在支撑板113下设置支撑竖梁14,增大基座11与砼的接触面积以及将基座11沉降力施加在支撑竖梁14上,解决了整体沉降的问题,也就抑制了圆窨井盖1的整体沉降。

盖体为非回转体,嵌入至盖体支撑位中。本实施例中,盖体12包括盖体本体121和固定支脚122,三个固定支脚122环设于盖体本体121外侧且与盖体支撑位111相匹配。基座11内圈环设有三个盖体支撑位111。

本实施例中,盖体12的固定支脚122在基座11的内圈上相对防沉降板112交叉分布。盖体本体121呈圆形,固定支脚122为设于盖体本体121外沿的扇形支脚。

基座11对盖体12形成三段支撑,而不是传统的基座11对盖体12的环形支撑。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基座11的支撑面加工误差或盖体12加工误差,造成的二者不能平整的接合,盖体12在基座11上的翘动明显。将制作对盖体12进行三段支撑,减小了由于加工误差引起的翘动的敏感。

基座11对盖体12形成平面支撑和斜面支撑,即盖体支撑位111包括平面支撑位1111和斜面支撑位1112。本实施例中,盖体12的外圈的底面为平面,平面支撑位1111对盖体的外圈形成平面支撑。盖体12的外圈的内下侧形成有斜面,斜面支撑位1112对盖体的形成斜面支撑,可以理解,此处的斜面支撑可以为直斜面支撑、阶梯斜面支撑或锥面支撑。

基座11对盖体12的斜面支撑不仅具有竖直反向力,还有水平推力,能够将受力分解,使得盖体12在竖直向和水平向都能与基座11形成作用力。同时设置平面支撑和斜面支撑,进一步增强了基座11对盖体12的支撑效果,盖体12相对基座11的沉降更弱。

本实施例中,盖体12下设有网格状的支撑梁120,支撑梁120自盖体12边缘至中部上拱。支撑梁120的端部为斜面或锥面,支撑梁120的端部落在斜面支撑位1112上与基座11形成斜面配合。支撑梁120的上拱结构类似桥下拱形支撑结构,支撑梁120一方面增强了盖体12的力学强度,有效地抑制盖体12的变形,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斜面受力结构,简化盖体12的加工。

支撑梁120自固定支脚122向盖体本体121中心呈辐射状设置,从而保证每一固定支脚122下能够与基座11形成平面支撑与斜面支撑。

同时,盖体12与基座11之间通过盖体支撑位111与固定支脚122之间形成非回转连接,能够有效地防止盖体12与基座11之间的转动。

盖体12的面部的侧面的局部与基座11形成微量的过盈配合,其余侧面向内收敛具有一定的脱模斜度,与基座11形成间隙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盖体12相对于基座11的移动,另一方面使得盖体12与基座11的安装更为简单。

本实施例中,盖体12上的固定支脚122的面部与平面支撑位1111的侧壁之间形成局部过盈配合,固定支脚122的下部也就是固定支脚122上的骨架向内收敛,与平面支撑位1111的侧壁之间形成渐进式间隙配合。

具体的,每一固定支脚122的侧面上设有内凹部1221,内凹部1221将固定支脚122分为两个肩膀,两个肩膀的外凸与平面支撑位1111的侧壁形成过盈配合,内凹部1221与平面支撑位1111的侧壁形成间隙配合,用于作为容许过盈配合部分的变形空间。

带有侧边凸台的固定支脚122在接触到平面支撑位1111的侧边时,由于接触的部位为基座11的内边缘部分,该处的基座11的侧边壁厚较薄,易于变形,从而使得固定支脚122与平面支撑位1111之间形成微量的过盈配合。平面支撑位1111的底面与侧面同时支撑盖体12,有效地解决了盖体12与基座11之间上下翘动的问题,使得盖体12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磨合和变形。

上述,盖体12在放入至基座11上时,由于固定支脚122的侧面除了面板层以外都是避空的,盖体12的装配较为容易,固定支脚122的面板层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可进一步和平面支撑位1111的侧面紧密的配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位移的问题。

如图3所示,过盈配合为三个固定支脚122的侧面,每个固定支脚122又由于内凹部1221分为两个肩位,使得该配合为微量的过盈配合,少量的变形达到盖体12与基座11之间的稳定即可。

平面支撑位1111的底面之下设有支撑壁114,即基座11上设有平面支撑位1111的底面之下的部分称作支撑壁114。支撑壁114的顶面为平面支撑位1111,支撑壁的内壁面为斜面支撑位1112。

同时,支撑壁114整体具有自上而下向外倾的倾角。支撑壁114的上部与平面支撑位1111相对,向下逐渐外倾,使得支撑壁114的受力点避开井壁边缘向井壁台面的中心靠拢,通过支撑壁114的设置增强了盖体支撑位111的支撑强度,有效地防止了盖体12相对基座11的沉降。

本实施例中,盖体12具有向上拱起的弧度,具体为盖体本体121具有向上拱起的弧度,盖体12的固定支脚122的顶面为平面,保持与基座11的上表面相平,构件平整的窨井盖1顶部,仅将中部的圆形的盖体本体121设置向上拱起的弧度,也就是盖体本体121表面为球面,该球面弧度较小,略微的拱起,盖体本体121中心与边缘的高度差可以为5-10mm。

球面状的盖体12具有无极的平滑过渡效果,车辆碾压时能够顺利的通过,车辆的轮胎的向内挤压变形的能力较向外挤压变形的能力强的多,窨井盖1的少量凸起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还预留了盖体12微量沉降的变形量,增大改变的变形容差。

本实施例中,盖体12和基座11转动连接,使得盖体12可以在基座11上开合,同时设置了两个轴连接,盖体12与活动轴为一次成型结构,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配合,将盖体12打开的支架向中心移动一定距离,到达井壁内侧的边缘,使得盖体12在打开时盖体12的力臂变短,使得盖体12的开启力度更小了。

深井一般都配备了防坠的网结构,此结构一般都是在井内壁上打最少六个以上的膨胀螺栓,此结构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了井壁的直径,使标准的井壁内径变成了非标的内径,减少了深井的上下通过率,从而影响了一部分体形较大的工人或机器上下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基座11的下部设有挂钩或挂环,具体可以为基座11上不设有支撑板113处的底面上挂设有挂钩或挂环,用于安装防坠网15,无需在井壁安装挂网结构,在基座11的底部安装防坠网15,需要进入井内维修时,便于将防坠网15拆下,且不影响井的通过面积。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窨井盖1还包括基座模16,基座模16设于基座11外侧且二者之间以砼填充,支撑横梁13固定在基座模16上。基座模16用于围合出基座11地基空间,在成型路面时,不向基座模16内侧浇筑砼,成型出与基座模16内侧面相匹配的孔洞,用于安装基座11,同时基座模16将基座11与路面隔离,在翻修时,仅将基座模16内侧的水泥凿除即可,对于窨井盖1的翻修美观性与路面的完整性有着积极的效果。

同时基座模16还能够对支撑横梁13进行固定,且支撑横梁13的两端相对基座模16的侧壁延伸而出,当成型路面上,可以将支撑横梁13直接打入到路面中固定。可以在基座模16的侧面上设置通孔,用于穿过支撑横梁13,从而限制支撑横梁13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基座模16呈勒洛三角状,三块防沉降板112在基座11上圆周均布,三块防沉降板112分别与基座模16的三个弧边相切。勒洛三角状的基座模16围合出的基座11地基空间,对于基座11有较好的定位效果,能够在围合出较小的空间的同时包括窨井盖1外观的美观性和完整性,修整窨井盖1时开凿面积小而整齐。

另外,采用勒洛三角状的基座模16还能够对支撑横梁13进行定位,基座模16有三个弧形面,在三个弧形面的中心线上设置支撑横梁13,或弧形面中心线上对称地设置支撑横梁13,儿防沉降板112与基座模16相切,从而使得支撑横梁13直接支撑在防沉降板112之下。

将基座11设于基座模16中后用砼将二者之间的间隙填充,从而将基座模16固定在了混凝土中,将基座11固定在了混凝土中,基座模16可看作为窨井盖1的外边框,将基座11与路面割裂开来。可以在基座11的外侧不受力的位置设置隔离层,使得基座11与混凝土分离,修整窨井盖1时基座11的取出更为容易。可以通过在基座11外侧设置泡沫隔离层,实现与混凝土的隔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基座模16还可以呈圆筒状,可以与基座11的支撑板113或防沉降板112中外部轮廓较大的一个相切,或比基座11的外部轮廓尺寸稍大,从而围合出基座11地基空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窨井盖1的安装方法,可以用于安装但不限于安装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的窨井盖1,该方法包括步骤:

一、成型出地基空间;

二、浇筑出防沉降板112下的砼至低于路面一定距离,该距离与防沉降板112的厚度相配;

三、浇筑出支撑板113下的砼对支撑板113进行包裹和支撑;

四、放入基座11并将防沉降板112调节至与路面平齐;

五、支撑板113上填充砼。

上述,基座11地基空间可以在打路面时形成,在翻新时,通过在路面凿出孔洞而成。通过在井口周围预留与基座11地基相匹配的孔洞来获得基座11地基空间。支撑横梁13可以在打路面直接嵌入到路面的砼中进行固定,也可以在路面成型后通过钻孔进行固定,支撑横梁13为钢筋。

不同于现有的窨井盖1的与路面一次成型安装,本窨井盖1在打路面时首先成型出基座11地基空间,而后基座11与地基空间之间填充砼,可以边填充砼边对基座11与路面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安装出的窨井盖1与路面的平整度更好。防沉降板112与路面平齐指的是防沉降板112安装后,混凝土凝固后与路面平齐。

第一次浇筑砼时,浇筑防沉降板112下的砼至与路面有一定距离,该距离与防沉降板112的厚度相等,浇筑支撑板113下的砼,对支撑板113进行包裹和支撑,而后放入基座11将防沉降板112调节至与路面平齐。而后进行第二次浇筑砼,向支撑板113之上浇筑砼至与路面平齐或浇筑砼至一定高度,铺设地基转与路面平齐。

上述,由于防沉降板112和支撑板113之间的间隔设置,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间隔两次浇筑。

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安装模板对基座11进行安装。安装模板的外部轮廓与地基空间相匹配,本实施例为勒洛三角状,安装模板的内圈呈圆筒状,外廓与内圈之间所夹的空间用于放置基座11的防沉降板112和支撑板113,并间隔分割成空间a、b。空间a对应地放置防沉降板112,防沉降板放置在空间a的顶面上,空间b对应地放置支撑板113,支撑板113放置在空间b的底部。利用模板对防沉降板112下填充砼,对支撑板113下预铺设砼,能够将不同位置填充不同高度的砼,而后将安装模板取出,在预填好砼的对应位置出放入基座11,在向基座11的支撑板113上填充砼即可。

本实施例中,打路面时,将基座模16安装在井壁外侧,在基座模16外侧铺设路面,在基座模16侧壁预制支撑横梁13。也就是打路面时直接将支撑横梁13固定在路面中,且支撑横梁13在水平方向上,用于防止基座11的沉降。

基座模16用于围合出基座11地基空间,在成型路面时,不向基座模16内侧浇筑砼,成型出与基座模16内侧面相匹配的孔洞,用于安装基座11,同时基座模16将基座11与路面隔离,在翻修时,仅将基座模16内侧的水泥凿除即可,对于窨井盖1的翻修美观性与路面的完整性有着积极的效果。

同时基座模16还能够对支撑横梁13进行固定,且支撑横梁13的两端相对基座模16的侧壁延伸而出,当成型路面上,可以将支撑横梁13直接打入到路面中固定。可以在基座模16的侧面上设置通孔,用于穿过支撑横梁13,从而限制支撑横梁13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路面固化后取出基座模16形成基座11地基空间,此时支撑横梁13固定在路面中,且沿基座11地基空间的侧壁上延伸而出。基座模16可以采用板体进行拼接形成侧壁闭合的空间,通过拆解将基座模16取出,能够降低井座成本,窨井盖1周围的路面的完整度更高。

窨井盖1的安装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基座11地基空间的侧壁上涂覆柏油进行隔离处理。本实施例中,对基座11地基空间进行隔离处理进行在将基座模16取出之后,基座11放入至基座11地基空间之前,通过隔离处理将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与第二次、第三次浇筑的混凝土分隔开来。该隔离处理主要考虑到后期窨井盖1的翻新处理,在翻新开槽路面时,可以直接将后浇筑的混凝土开凿,一方面能够形成最小的开槽面积,保持路面的完整度与美观度,另一方面在开凿出基座11地基空间以后,基座11地基空间的壁面不易掉渣,不影响浇筑的混凝土的预算好的沙石比,保证混凝土具有预设的收缩率与抗压强度。

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粘度较高的材料进行隔离。

可以理解,在翻新窨井盖1时,开凿出基座11地基空间,通过向基座11地基空间的侧壁上凿孔,后插入支撑横梁13,实现翻新的窨井盖1的支撑横梁13的预植。

基座11的支撑板113放置在井壁的端面上,为了使得基座11与井壁的砖的接触更加平整,防止金属与砖的接触,造成砖的破碎或损坏,进而造成基座11的沉降、路面的破裂。在支撑板113与井壁的砖面之间设置水泥层,本实施例中,在将基座11放置在基座11地基空间中前,将支撑板113底面上包覆水泥层,将支撑板113的施力均衡,通过调整井壁的端面上的混凝土层的厚度,从而调整上层的防沉降板112相对路面的高度。

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是否采用支撑竖梁14,若地质较为松软,则需加打支撑竖梁14倘若地质较为紧实、坚硬,则可以不采用支撑竖梁14。

在基座11地基空间内打与支撑板113位置匹配的孔洞预埋支撑竖梁14,支撑竖梁14设于支撑板113之下,支撑竖梁14可以相对井的轴线倾斜15°,支撑竖梁14的顶端用于支撑支撑板113,由于打入至地底的深度的较难控制,在支撑竖梁14的顶部设置端帽141通过端帽141调整支撑竖梁14的支撑位置与高度,从而对支撑板113形成位置准确且稳定的支撑。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