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及其组成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5074发布日期:2018-12-19 05:5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及其组成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属于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基坑围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基坑深度大于5m的围护墙结构形式有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的复合围护结构(smw工法)和地下连续墙等。smw工法与钢内撑连接不方便,其适用的基坑深度有限;对于超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其成本高,工艺复杂,接缝处容易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及其组成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包括主腔体、连接板和一对子母扣,所述子母扣包括子扣和母扣,所述主腔体两相背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外侧壁围合成腔体,两侧所述的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分别设置在连接板与主腔体组合后结构的端部的中线上;将连接板和主腔体的外侧壁围合形成腔体,增加连接板的抗剪力,同时减少连接板和外侧壁连接处的扭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腔体为单腔体;减少单个组成单元的重量,方便施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腔体由四块平板首尾连接围合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腔体为矩形钢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为四块平板,两两所述平板和所述主腔体外侧壁组成截面呈三角形的腔体,所述子扣和母扣设置在两所述平板的连接处;通过两块钢板和主腔体侧板形成横截面呈三角形的腔体,子扣或母扣设置在三角形的顶角,此种设置增加连接板的抗剪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钢板;半圆形的钢板和主腔体侧壁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腔体,子扣或母扣设置在半圆弧面的中点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扣为圆管,所述母扣为开口圆管;使用时,相邻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的母扣套在子扣上。

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若干个所述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通过子母扣首尾连接形成连续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配式连续墙顶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周边用钢环板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装配式连续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装配式连续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腔体;2、平板;31、子扣;32、母扣;4、半圆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4对本实发明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及其组成单元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一种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包括主腔体1、连接板和一对子母扣32,所述子母扣32包括子扣31和母扣32,所述主腔体1两相背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外侧壁围合成腔体,两侧所述的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子扣31和母扣32,所述子扣31和母扣32分别设置在连接板与主腔体1组合后结构的端部的中线上;将连接板和主腔体1的外侧壁围合形成腔体,增加连接板的抗剪力,同时减少连接板和外侧壁连接处的扭力。

进一步的,所述主腔体1为单腔体;减少单个组成单元的重量,方便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主腔体1由四块钢板首尾连接围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主腔体1为矩形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四块平板2,两两所述平板2和所述主腔体1外侧壁组成截面呈三角形的腔体,所述子扣31和母扣32设置在两所述平板2的连接处;通过两块钢板和主腔体1侧板形成横截面呈三角形的腔体,子扣31或母扣32设置在三角形的顶角,此种设置增加连接板的抗剪力。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横截面呈半圆形钢板4;半圆形钢板4和主腔体1侧壁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腔体,子扣31或母扣32设置在半圆弧面的中点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子扣31为圆管,所述母扣32为开口圆管;使用时,相邻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的母扣32套在子扣31上。

一种装配式连续墙,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若干个所述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通过子母扣32首尾连接形成连续墙。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式连续墙顶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周边用钢环板加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连续墙组成单元,包括主腔体、连接板和一对子母扣,所述子母扣包括子扣和母扣,所述主腔体两相背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外侧壁围合成腔体,两侧所述的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分别设置在连接板与主腔体组合后结构的端部的中线上;将连接板和主腔体的外侧壁围合形成腔体,增加连接板的抗剪力,同时减少连接板和外侧壁连接处的扭力。

技术研发人员:金天德;曾尚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天德
技术研发日:2018.09.14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