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8466发布日期:2018-12-22 09:1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道改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湾道中的透水坝。

背景技术

生态湾道是用于河道生态与生境修复。在河道漫滩营造流速相对主槽缓慢的洼地,为鱼类及底栖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作为河川生态系的保护对策,生态湾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近年,由于河川的直线化以及河岸的改造,使水生生物没有一个好的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使其丧失了河川构造上的多样性,从而导致生态系发展不均衡。因此,在河川整备规划中,扩大其横断面的环境要素变得十分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提出了一种生态湾道(公告号为cn207659172u)包括河道以及在所述河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所述湾道与所述河道的连接部位设有两个生态岛;两个所述生态岛漏出所述河道水面的部分彼此互不接触,并且两个所述生态岛漏出所述河道水面的部分与所述河道及湾道的岸边互不接触。水流通过两个生态岛之间活生态岛与河道之间的空间流入到湾道中。

对于上述生态湾道,水是直接流入到湾道内的,湾道内的水流速度过快,依旧不利于湾道内的鱼类和栖底生物生存和繁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解决了湾道中水流过快,不利于湾道内的鱼类和栖底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河道以及在所述河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所述湾道与所述河道的连接处设置生态岛,所述生态岛的上游侧与河岸之间设置透水坝。

所述透水坝的顶部高于所述河道的常水位线,低于所述河道的洪水位线。

所述透水坝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所述容纳室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所述容纳室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所述钢筋砼透水墙上间隔排布多个透水孔;所述容纳室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所述人工生物栅挂设在所述生态浮床的底部。

所述透水坝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坝体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小粒径滤料层,中粒径滤料层和第一大粒径滤料层;所述透水坝靠近所述湾道的一侧的坝体为由大粒径滤料构成的第二大粒径滤料层。

所述透水坝的坝体外侧铺设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及所述生态浮床的上方为水生植物层。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透水坝的下方两侧与第一石笼网箱护脚相连,所述第一石笼网箱护脚的底部连接第一毛石基础,所述第一毛石基础埋设在河底土层内。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透水坝的底部设有钢筋砼防渗基座,所述钢筋砼防渗基座埋设在河底土层内。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河岸包括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雨水渗透箱、蛇形铅丝石笼、大块石护岸以及第二石笼网箱护脚。

所述第二石笼网箱护脚的底部连接第二毛石基座,所述第二毛石基座埋设在河底土层内;所述大块石护岸设置在所述第二石笼网箱护脚的侧上方,所述大块石护岸的下方铺设第一碎石垫层。

所述大块石护岸的侧上方间隔埋设多个松木桩,所述蛇形铅丝石笼设置在多个松木桩之间,所述蛇形铅丝石笼内填设碎石。

所述蛇形铅丝石笼的侧上方设置雨水渗滤箱,所述雨水渗滤箱的底部铺设第二碎石垫层。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雨水渗滤箱由多级木桩及砾石交错铺设而成,并且在所述雨水渗滤箱的顶部铺设供人们行走的砾石层。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蛇形铅丝石笼的上方为湿生植物层。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生态岛的外周设有多个呈围绕状排列的固定桩。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生态岛的主体为由种植土壤堆积而成的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顶部种植有植被层,所述土壤层的底部铺设碎石过滤层。

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土壤层与所述碎石过滤层之间铺设透水无纺布层。

本发明通过石料堆砌的透水坝将湾道与河道主槽分隔,通过控制透水坝顶端标高,调节湾道水位。汛期时洪水通过透水坝顶端溢流至湾道,可增加河道洪水调蓄总量;雨后,由于透水坝阻水,湾道内水流速远小于河道内的水流速,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繁衍场所。

透水坝的钢筋砼防渗基座是防止水从坝底渗透损害坝基;第一石笼网箱护脚是由铁丝网包裹块石做成,是为了护住坡脚,防止水流冲蚀坝基,同时防止生态袋在水的拖拽力的作用下下滑。钢筋砼透水墙起承受上游水力的作用。

透水坝的坝前(坝前是指靠近靠近河道的一侧)分为四层,由下到上,前三层是滤料,渗透系数从大变小,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坝身的淤堵,延长坝的使用期,最上面一层是生态袋,种植植物,在坝的迎水面表面,覆盖一层生态袋;透水坝的坝后分两层,下层为第一大粒径滤料层,在滤料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生态袋。

两道钢筋砼透水墙之间为坝中的容纳室,会充满水,放有悬挂有人工生物栅的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种植对水质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加强生态透水坝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生态袋是聚丙烯(pp)或聚酯纤维(pet)为原料制成的,将其覆盖在透水坝的坝前后表面,一是防止滤料在水的拖拽力的作用下流失,二是拦截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防治坝体淤堵;三是起到反滤层的作用,防治渗透破坏;当生态袋淤堵严重,透水坝失去透水能力时,可以将其更换。

河岸采用生态处理,由下至上分为三段,底岸带为大块石护岸,可防止水流冲刷河岸底部,同时大块石之间的空隙可提供水生动物生存空间;水旱交错岸带为多级蛇形铅丝石笼并填充块石,层级间填充经配比的种植土壤,并种植湿生、挺水植物,构成湿生植物层,可同时净化雨水及径流雨水;顶岸带为多级木桩砾石构成的砾石层,可防止洪水时对岸边的冲刷,同时通过砾石层净化径流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透水坝的结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河道,1a、常水位线,1b、洪水位线,2、湾道,3、生态岛,32、土壤层,33、植被层,34、碎石过滤层,35、透水无纺布层,4、固定桩,5、透水坝,51、容纳室,51a、人工生物栅,52、钢筋砼透水墙,52a、透水孔,53、生态袋,54、水生植物层,54a、小粒径滤料层,54b、中粒径滤料层,55c、第一大粒径滤料层,55、生态浮床,56、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7、第一毛石基础,58、钢筋砼防渗基座,59、第二大粒径滤料层,7、河岸,71、雨水渗透箱,71a、第二碎石垫层,71b、砾石层,72、蛇形铅丝石笼,72b、湿生植物层,72a、松木桩,73、大块石护岸,73a、第一碎石垫层,74、第二石笼网箱护脚,75、第二毛石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河道1以及在所述河道1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2,所述湾道2与所述河道1的连接处设置生态岛3,所述生态岛3的上游侧与河岸7之间设置透水坝5。图1中箭头的指示方向是从河道1的上游指向河道1的下游。

如图5所示,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高于所述河道1的常水位线1a,低于所述河道1的洪水位线1b。

如图4、图5所示,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51,所述容纳室51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51a;所述容纳室51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52,所述钢筋砼透水墙52上间隔排布多个透水孔52a;所述容纳室51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55;所述人工生物栅51a挂设在所述生态浮床55的底部。

所述透水坝5靠近所述河道1的一侧坝体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小粒径滤料层54a,中粒径滤料层54b和第一大粒径滤料层54c;所述透水坝5靠近所述湾道2的一侧的坝体为由大粒径滤料构成的第二大粒径滤料层59。

所述透水坝5的坝体外侧铺设生态袋53,所述生态袋53及所述生态浮床55的上方为水生植物层54。

生态袋53是聚丙烯(pp)或聚酯纤维(pet)为原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中间夹填改良土壤制成,在生态袋53的上层土工布上打孔,向里面投放水生植物种子,培植水生植物。将其覆盖在坝前后表面,一是防止滤料在水的拖拽力的作用下流失,二是拦截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防治坝体淤堵;三是起到反滤层的作用,防治滲透破坏;当生态袋淤堵严重,透水坝失去透水能力时,可以将其更换。

如图5、图6所示,所述透水坝5的下方两侧与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6相连,所述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6的底部连接第一毛石基础57,所述第一毛石基础57埋设在河底土层内。

所述透水坝5的底部设有钢筋砼防渗基座58,所述钢筋砼防渗基座58埋设在河底土层内。

本发明中透水坝5的钢筋砼防渗基座58是防止水从坝底渗透损害坝基;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6是由铁丝网包裹块石做成,是为了护住坡脚,防止水流冲蚀坝基,同时防止生态袋53在水的拖拽力的作用下下滑。钢筋砼透水墙52起承受上游水力的作用。

透水坝5的坝前(坝前是指靠近靠近河道的一侧)分为四层,由下到上,前三层是滤料,渗透系数从大变小,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坝身的淤堵,延长坝的使用期,最上面一层是生态袋53,种植植物,在透水坝5的迎水面表面,覆盖一层生态袋53;透水坝的坝后分两层,下层为第一大粒径滤料层,在滤料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生态袋53。

两道钢筋砼透水墙52之间为坝中的容纳室51,会充满水,放有悬挂有人工生物栅51a的生态浮床55,生态浮床55上种植对水质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加强生态透水坝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河岸7包括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雨水渗透箱71、蛇形铅丝石笼72、大块石护岸73以及第二石笼网箱护脚74。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二石笼网箱护脚74的底部连接第二毛石基座75,所述第二毛石基座75埋设在河底土层内;所述大块石护岸73设置在所述第二石笼网箱护脚74的侧上方,所述大块石护岸73的下方铺设第一碎石垫层73a。

所述大块石护岸73的侧上方间隔埋设多个松木桩72a,所述蛇形铅丝石笼72设置在多个松木桩72a之间,所述蛇形铅丝石笼72内填设碎石。

所述蛇形铅丝石笼72的侧上方设置雨水渗滤箱71,所述雨水渗滤箱71的底部铺设第二碎石垫层71a。

所述雨水渗滤箱71由多级木桩及砾石交错铺设而成,并且在所述雨水渗滤箱71的顶部铺设供人们行走的砾石层71b。

如图7、图8所示,所述蛇形铅丝石笼72的上方为湿生植物层72b。

河岸7采用生态处理,由下至上分为三段,底岸带为大块石护岸73,可防止水流冲刷河岸底部,同时大块石之间的空隙可提供水生动物生存空间;水旱交错岸带为多级的蛇形铅丝石笼72并填充块石,层级间填充经配比的种植土壤,并种植湿生、挺水植物,构成湿生植物层,可同时净化雨水及径流雨水;顶岸带为多级木桩砾石构成的砾石层71b,可防止洪水时对岸边的冲刷,同时通过砾石层净化径流雨水。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生态岛3的外周设有多个呈围绕状排列的固定桩4,固定桩4用于加固生态岛3。

如图7、图9所示,所述生态岛3的主体为由种植土壤堆积而成的土壤层32,所述土壤层32的顶部种植有植被层33,所述土壤层32的底部铺设碎石过滤层34。所述土壤层32与所述碎石过滤层3)之间铺设透水无纺布层35。

本发明通过石料堆砌的透水坝5将湾道2与河道1的主槽分隔,通过控制透水坝5顶端标高,调节湾道2水位。汛期时洪水通过透水坝5顶端溢流至湾道2,可增加河道1的洪水调蓄总量;雨后,由于透水坝5阻水,湾道2内水流速远小于河道1内的水流速,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繁衍场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