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9797发布日期:2019-01-28 14:2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隔震装置是指利用隔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隔离开来,以此来消耗地震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能够更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与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地震是以波动形式传播能量的。传统房屋采用“刚性抗震”方法通过增加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强度等级,以提高抗震能力。但缺点是允许房屋结构破坏,提高了工程造价,抵御不了大地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房屋结构破坏严重,工程造价高,抵御不了大地震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利用滚珠使隔震层可以水平移动,减少了地震横波对建筑造成的伤害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着圆环状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底部固定连接着底板,所述保护层内设置有多层圆环状橡胶层和圆环状钢板层,每两个所述橡胶层之间夹有两个所述钢板层,每两个所述钢板层之间铺满滚珠,紧挨所述滚珠下面设置有圆环状垫片,所述橡胶层的圆环中心与所述钢板层的圆环中心处设置有圆柱形铅块,所述铅块顶端固定连接着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所述铅块底部固定连接着所述底板,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橡胶层和所述钢板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腔,所述铅块与所述橡胶层和所述钢板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动腔。

采用上述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橡胶层和钢板层组成的隔震带,以及所述铅块可以有效的抵挡大部分地震纵波的冲击,剩余少量余波及时传至建筑物,也不能对建筑物造成威胁;在横波的冲击到来时,所述橡胶层和所述钢板层带动顶板在滚珠上面水平移动,从而减少地震横波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材质包括尼龙、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呈对称的环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垫片的内径与所述铅块的外径相等,所述垫片的外径与所述保护层的内径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层的内径与所述钢板层的内径相等,所述橡胶层的外径与所述钢板层的外径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层的厚度是所述钢板层厚度的两倍。

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橡胶层和铅块抵挡地震纵波的冲击,利用橡胶层和钢板层带动顶板在滚珠上面水平移动,从而减少地震横波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地震对于建筑的伤害主要来自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防止了地址纵波和地震横波对建筑的破坏,就防止了地震对建筑所造成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顶板;2、保护层;3、底板;4、通气孔;5、铅块;6、橡胶层;7、钢板层;8、垫片;9、滚珠;10、第一活动腔;11、第二活动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顶板1,顶板1下表面固定连接着圆环状的保护层2,保护层2底部固定连接着底板3,保护层2内设置有多层圆环状橡胶层6和圆环状钢板层7,每两个所述橡胶层6之间夹有两个所述钢板层7,每两个所述钢板层7之间铺满滚珠9,紧挨所述滚珠9下面设置有圆环状垫片8,橡胶层6的圆环中心与钢板层7的圆环中心处设置有圆柱形铅块5,铅块5顶端固定连接着顶板1的下表面,铅块5底部固定连接着底板3,保护层2与橡胶层6和钢板层7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腔10,铅块5与橡胶层6和钢板层7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动腔11。

作为诸多实施方案的优选案例,保护层2材质包括尼龙、橡胶,尼龙材质韧性好,耐腐蚀,耐疲劳性能突出,橡胶增加其柔软性跟抗震性能,这样的设置能使保护层2经过多次曲折还能保持原有的机械强度,便于隔震装置的多次抗震。

顶板1与底板3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通孔4在顶板1的上表面与底板3的下表面呈对称的环形状,这样的设置便于因为热胀冷缩而导致的顶板1与底板3损坏。

垫片8的内径与铅块5的外径相等,垫片8的外径与保护层2的内径相等。这样的设置避免了橡胶层6和钢板层7在滚珠9上滑动时使滚珠9脱离垫片8掉入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中。

橡胶层6的内径与钢板层7的内径相等,橡胶层6的外径与钢板层7的外径相等,这样的设置便于橡胶层6和钢板层7在滚珠9上有多余的空间进行滑动。

橡胶层6的厚度是钢板层7的厚度的两倍,这样的设置增加了隔震装置的隔震性能,减少了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采用上述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橡胶层6和钢板层7组成的隔震带,以及铅块5可以有效的抵挡大部分地震纵波的冲击,剩余少量余波及时传至建筑物,也不能对建筑物造成威胁;在横波的冲击到来时,橡胶层6和钢板层7带动顶板1在滚珠9上面水平移动,从而减少地震横波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下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底部连接着底板,所述保护层内设置有多层橡胶层和钢板层,每两个所述钢板层中均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中设置有若干个滚珠,形成所述橡胶层内夹所述钢板层,所述钢板层内夹所述垫片的结构,所述橡胶层与钢板层的中心处设置有铅块;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橡胶层和铅块抵挡地震纵波的冲击,利用橡胶层和钢板层带动顶板在滚珠上面水平移动,从而减少地震横波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地震对于建筑的伤害主要来自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防止了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对建筑的破坏,就防止了地震对建筑所造成的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东方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4
技术公布日:2019.0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