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9795发布日期:2019-01-28 14:21阅读:1613来源:国知局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水工程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防水材料主要有防水涂料类和防水卷材类。防水涂料较为常用的有聚氨酯、氯丁胶乳以及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它们都有一个通病,如不易长期在受水浸的环境中使用,易受地面基层裂缝而产生伸展开裂。

防水卷材中sbs、app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采用热熔施工与基层粘接,由于火焰温度不均匀,难以保证卷材与地面基层的粘接效果,而且热熔施工易受环境影响,地面基层潮湿会使粘结失效,产生漏水现象。

而当前地下防水施工中,地面基层较为潮湿,使用上述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的防水工程经常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它通过选用与地面基层粘结性较好的防水卷材以及改进防水卷材之间的搭接结构,提升了防水工程中防水层的防水能力,减少了防水工程中漏水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预先加工好搭接边的湿铺防水卷材,搭接边上带有cps膜并覆盖有保护膜;s2:在基础地面上铺设一层30cm厚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地面基层;s3:湿铺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s4:刮压或滚压排出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底部的空气,保证其上表面的平整,撕开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搭接边上的保护膜,露出上表面的cps膜;s5:在搭接边和地面基层相接处现浇一层混凝土层;s6:在地面基层凝固前湿铺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撕开其搭接边上的保护膜,露出下表面的cps膜,然后将搭接边湿铺在现浇混凝土层上;s7:以同样步骤依次铺设后续湿铺防水卷材,并在最后向湿铺防水卷材上表面再浇筑一层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选用当前较为常用的湿铺防水卷材,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1694114a,名称为:与混凝土进行化学交联和物理卯榫协同粘结的防水卷材所公布的防水卷材。

该防水卷材是将改性沥青复合物浸涂在胎体上,经控厚定型,覆膜收卷制成,其改性沥青复合物的成分和重量份数含量如下:改性沥青30-50份;增强剂1-3份;抗氧化剂0.2-1份;功能性助剂0.5-3份;填充剂30-70份。

其中加入了特殊改性剂,具有化学交联与物理卯榫的协同作用,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蠕动渗入到混凝土毛细孔内,形成网状卯榫,并与水泥相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交联作用,起到cps效应,使得防水卷材和混凝土粘接的较为牢固;同时其搭接边处也充分利用了cps效应,使得防水卷材的拼接较为牢固,防水性能突出。

相比现有技术,上述施工方法使得防水卷材与地面基层之间粘结性更好,同时防水卷材相互之间也利用了cps效应,粘结性也更好,两方面的改进使得地下防水工程不易出现漏水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铺防水卷材的搭接边依次包括有网格布增强膜、cps膜以及保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湿铺防水卷材的抗刺穿能力,使得其更适应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铺防水卷材为单面粘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铺防水卷材通常只用到一个面层粘接,单面粘结构可以降低卷材的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搭接边上cps膜上设置有双面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面胶层具有更强的胶性,其与混凝土层发生物理卯榫和化学交联作用;同时其与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的粘结性更好,适用于地表受力较大的地下防水工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6中,现浇混凝土在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和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的接缝处做斜面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斜面形成挡水沿,填补了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和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之间的间隙,使得防水工程的防水能力更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接边的宽度为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标准化,使得湿铺防水卷材之间的搭接更完善,防水性更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地面基层表面平整、无起砂和空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湿铺防水卷材和地面基层的粘接更牢固,防水性能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比现有技术,上述施工方法使得防水卷材与地面基层之间粘结性更好,同时防水卷材相互之间也利用了cps效应,粘结性也更好,两方面的改进使得地下防水工程不易出现漏水现象;

2.通过设置双面胶层,使得卷材能适用于地表受力更大的地下防水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和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基层;2、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3、混凝土层;4、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5、双面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预先加工好搭接边的湿铺防水卷材,搭接边上带有cps膜并覆盖有保护膜;s2:在基础地面上铺设一层30cm厚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地面基层1;s3:湿铺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2;s4:刮压或滚压排出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2底部的空气,保证其上表面的平整,撕开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2搭接边上的保护膜,露出上表面的cps膜;s5:在搭接边和地面基层1相接处现浇一层混凝土层3;s6:在地面基层1凝固前湿铺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4,撕开其搭接边上的保护膜,露出下表面的cps膜,然后将搭接边湿铺在现浇混凝土层3上;s7:以同样步骤依次铺设后续湿铺防水卷材,并在最后向湿铺防水卷材上表面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地面基层1表面平整、无起砂和空鼓。现浇混凝土在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4和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2的接缝处做斜面处理。混凝土斜面形成挡水沿,填补了第一块湿铺防水卷材2和第二块湿铺防水卷材4之间的间隙,使得防水工程的防水能力更好。搭接边的宽度为10cm。

施工时,选用当前较为常用的湿铺防水卷材,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1694114a,名称为:与混凝土进行化学交联和物理卯榫协同粘结的防水卷材所公布的防水卷材。

该防水卷材是将改性沥青复合物浸涂在胎体上,经控厚定型,覆膜收卷制成,其改性沥青复合物的成分和重量份数含量如下:改性沥青30-50份;增强剂1-3份;抗氧化剂0.2-1份;功能性助剂0.5-3份;填充剂30-70份。

其中加入了特殊改性剂,具有化学交联与物理卯榫的协同作用,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蠕动渗入到混凝土毛细孔内,形成网状卯榫,并与水泥相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交联作用,起到cps效应,使得防水卷材和混凝土粘接的较为牢固;同时其搭接边处也充分利用了cps效应,使得防水卷材的拼接较为牢固,防水性能突出。

相比现有技术,上述施工方法使得防水卷材与地面基层1之间粘结性更好,同时防水卷材相互之间也利用了cps效应,粘结性也更好,两方面的改进使得地下防水工程不易出现漏水现象。

湿铺防水卷材通常只用到一个面层粘接,为了降低其生产成本,将其加工成单面粘结构。湿铺防水卷材的搭接边依次包括有网格布增强膜、cps膜以及保护膜,其具有较好的抗刺穿能力,能适应更复杂的地下防水工程。

湿铺防水卷材搭接边上cps膜上可以设置双面胶层5。双面胶层5具有更强的胶性,其与混凝土层3能发生物理卯榫和化学交联作用;同时与湿铺防水卷材的粘结性更好,适用于地表受力较大的地下防水工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