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浇灌给水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2591发布日期:2019-04-05 22:11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绿地浇灌给水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浇灌给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地浇灌给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园林绿地在城市环境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供游人观赏,而且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有城市“绿肺”的美誉,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场地等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训练基地、学校田径场、棒球场、高尔夫球场建设逐渐规范,这一切都取决于绿地的建植和养护,“三分种、七分养”,而养护的关键之一是如何作到科学灌水。

传统的粗放式浇水方式,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日益珍贵的水资源、电力和大量人工,更严重的在于灌水的不及时、不均匀等因素,影响草木的生长,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换苗、换草、土壤板结。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提取地下水来对绿地进行灌溉,而在提取地下水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较长的管路,而地下水会对管路进行冲击,地下水会对管路进行损伤,从而影响对西下水的提取情况和浇灌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使用高效的绿地浇灌给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绿地浇灌给水系统,包括预制泵房和阀门箱,预制泵房和阀门箱之间通过给水主管相连通;所述预制泵房下方设有深井泵,深井泵与给水主管相连通;所述阀门箱内设有快速取水器,快速取水器与给水主管相连通;所述给水主管外套设有隔离钢管和齿型管槽,给水主管转弯处设有管道镇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钢管沿给水主管方向设置,且隔离钢管两侧设有连接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钢管与齿型管槽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部分位于齿型管槽的槽口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镇墩由上下结构的上镇墩和下镇墩组成,上镇墩和下镇墩之间形成定型弧槽,给水主管位于定型弧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镇墩与下镇墩之间通过固定孔杆相连接,固定孔杆穿过上镇墩与下镇墩连接,固定孔杆位于上镇墩和下镇墩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杆内设有固定杆,固定孔杆顶部设有带孔压固梁,带孔压固梁底部与固定孔杆顶部相抵,带孔压固梁与固定杆之间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与带孔压固梁顶部相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泵房内设有升降平台和升降轨道,升降平台位于升降轨道上,升降轨道沿预制泵房方向设置,预制泵房内还设有与升降平台相连接的升降卷扬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泵房外设有变频控制柜,变频控制柜与预制泵房之间连有电缆,电缆穿过预制泵房与深井泵连接。

绿地浇灌给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安装深井泵,并在深井泵上安装井泵立管和电缆;

步骤b:现浇泵房基础,并在泵房基础上安装预制泵房,井泵立管穿过泵房基础延伸至预制泵房内,并在井泵立管上连接给水主管;

步骤c:在预制泵房内安装升降平台和升降轨道,升降平台通过升降卷扬机控制,并在预制泵房内安装倾斜设置的安全爬梯;

步骤d:在预制泵房外设置变频控制柜,电缆穿过预制泵房与变频控制柜连接;

步骤e:在给水主管上连接给水管,给水管上连接快速取水器,并根据位置在快速取水器旁埋设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快速取水器和给水管相连接;

步骤f:在快速取水器外设置阀门箱,阀门箱底部设置预制基础,给水管穿过预制基础,且预制基础上方设有反滤层;

步骤g:在给水主管弯道或需支撑位置处设置镇墩开挖槽,在镇墩开挖槽内设置上下结构的上镇墩和下镇墩,在上镇墩和下镇墩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给水主管的定型弧槽;通过将上镇墩和上镇墩锁紧实现对给水主管的定位;

步骤h:在给水主管的其余位置外设置齿型管槽和隔离钢管,隔离钢管空套于给水主管外,隔离钢管与齿型管槽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泵房和阀门箱顶部均为易开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在快速取水器一侧设置定型化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底部设置埋入式支腿及支架锚固脚板,通过二者将支架固定在土层内,同时支架通过固定套箍与快速取水器固定,防止快速取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偏位等问题;阀门箱底部设置预制基础来取代传统施工的现场砖砌基础,可提高施工效率;预制基础上设置基础固定孔,同时在固定支架上预制固定连板,用固定钉将预制基础及固定支架固定成一整体,提高快速取水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在泵房基础上设置杯口基础,杯口基础内设置预埋连接螺杆,预制泵房采用预制结构,预制泵房底部设置环形板,施工时将预制泵房底部预埋连接螺杆置于杯口基础内,并在空隙内灌入封闭防水砂浆,可提高施工效率;预制泵房壁上设置升降轨道及升降平台,通过卷扬升降机控制升降平台,便于后期检修维护施工,同时在升降轨道一侧设置斜向安全爬梯,斜向安全爬梯可在升降平台故障或停电时使用,保证特殊情况下检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3)在给水主管适当位置或者弯曲位置设置管道镇墩,可保证管道工作的稳定性;镇墩采用预制装配式上下分离组合的施工方式,两者通过对称固定杆连接,可提高镇墩安装施工效率,同时在上镇墩顶面设置固定槽,槽内放置带孔压固梁,通过带孔压固梁将多个对称固定杆固定,可提高安装质量;下镇墩定型弧槽内设置镇墩过渡弧段,过渡弧段上设置管道过渡弧段,管道过渡弧段与管道空隙内设置管道柔性隔离体,可保证镇墩与管道的柔性接触,防止由于外力原因引起镇墩压迫管道引起破裂。

(4)通过水稳基层内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体隔离置换开槽的施工方式,可提高在水稳基层内开槽的施工速度;隔离钢管底部设置齿形管槽,隔离钢管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钢管对称连接侧板,两者通过固定钢钉连接,可提高钢管稳定性;隔离钢管外侧设置包管细石混凝土,提高隔离钢管受外界压力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快速取水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制泵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环形杯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管道镇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镇墩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上镇墩和下镇墩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给水主管的保护示意图;

图9是土工布包裹碎石体位置示意图;

图10是齿形管槽与隔离钢管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给水管1、固定支架2、支腿3、锚固脚板4、固定套箍5、预制基础6、固定孔杆7、固定钉8、固定连板9、阀门箱10、反滤层11、球阀12、螺纹接头13、快速取水器14、易开启式箱盖15、变频控制柜16、电力电缆17、橡胶电缆18、深井泵19、井泵立管20、压力表21、闸阀22、止回阀23、橡胶软接头24、给水主管25、泵房基础26、环形杯口27、连接螺杆28、预制泵房29、环形板30、防水砂浆31、带丝套筒32、升降轨道33、升降平台34、安全护栏35、升降卷扬机36、安全爬梯37、预制房顶38、易开启式井盖39、草皮绿化40、镇墩开挖槽41、下镇墩42、固定土钉43、下镇墩44、固定杆45、定型弧槽46、过渡弧托47、管道过渡段48、柔性隔离体49、上镇墩50、固定孔杆51、固定槽52、带孔压固梁53、固定螺母54、防水橡胶套55、过路管线56、原土地基57、水稳基层58、路面结构层59、土工布包裹碎石体60、齿形管槽61、隔离钢管62、连接板63、固定钢钉64、包管细石混凝土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10所示,绿地浇灌给水系统,包括预制泵房29和阀门箱10,预制泵房29和阀门箱10之间通过给水主管25相连通;预制泵房29下方设有深井泵19,深井泵19与给水主管25相连通;阀门箱10内设有快速取水器14,快速取水器14与给水主管25相连通;所述给水主管25外套设有隔离钢管62和齿型管槽61,给水主管25转弯处设有管道镇墩。

通过深井泵19收取地下水,通过给水主管25流至快速取水器14中,从快速取水器14中进行浇灌,隔离钢管62、齿型管槽61和管道镇墩均用于使得给水主管25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隔离钢管62沿给水主管25方向设置,且隔离钢管62两侧设有连接板63,隔离钢管62与齿型管槽61之间通过连接板63相连接,连接板63部分位于齿型管槽61的槽口内,齿型管槽61位于原土地基57和水稳基层58之间,且齿型管槽61底部与原土地基57相抵,从而使得齿型管槽6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齿型管槽61通过管细石混凝土65浇筑与原土地基57和水稳基层58之间。

管道镇墩由上下结构的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组成,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之间形成定型弧槽46,给水主管25位于定型弧槽46内,上镇墩50与下镇墩44之间通过固定孔杆51相连接,固定孔杆51穿过上镇墩50与下镇墩44连接,固定孔杆51位于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两侧。

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用于对给水主管25进行夹紧,根据实际需要对给水主管25上的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位置进行设计,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用于对给水主管25进行支撑和加固。

固定孔杆51内设有固定杆45,固定孔杆51顶部设有带孔压固梁53,带孔压固梁53底部与固定孔杆51顶部相抵,带孔压固梁53与固定杆45之间设有固定螺母54,固定螺母54与带孔压固梁53顶部相抵。

预制泵房29内设有升降平台34和升降轨道33,升降平台34位于升降轨道33上,升降轨道33沿预制泵房29方向设置,预制泵房29内还设有与升降平台34相连接的升降卷扬机36,通过升降卷扬机36控制升降平台34,便于后期检修维护施工.

预制泵房29外设有变频控制柜16,变频控制柜16与预制泵房29之间连有电缆17,电缆17穿过预制泵房29与深井泵19连接,变频控制柜16控制深井泵19的开闭。

绿地浇灌给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安装深井泵19,并在深井泵19上安装井泵立管20和电缆17,现浇泵房基础26,泵房基础26浇筑时预留环形杯口27及预留连接螺杆28,并在泵房基础26上安装预制泵房29,在泵房基础26的环形杯口27内吊装预制装配式泵房29,安装时预制装配式泵房29底部的泵房连接底环板30穿过预埋连接螺杆28置于环形杯口27内,并在杯口内浇灌封闭水泥砂浆31。

井泵立管20穿过泵房基础26延伸至预制泵房29内,并在井泵立管20上连接给水主管25,井泵立管20和给水主管25之间依次安装压力表21、闸阀22、止回阀23和橡胶软接头24,使得井泵立管20和给水主管25具有更好的连接性。

在预制泵房29内安装升降平台34和升降轨道33,升降平台34和升降轨道33位于预制泵房29的侧壁上,且升降轨道33与预制泵房29之间通过带丝套筒32连接,升降平台34通过升降卷扬机36控制,并在预制泵房29内安装倾斜设置的安全爬梯37,在预制装配式泵房29顶面安装预制房顶38,预制房顶38处设有易开启式井盖39,便于对预制房顶38的开启。

易开启式井盖39外围安装土工格栅,随后在预制泵房29上安装易开启式井盖39,易开启式井盖39上铺种植草皮形成绿化曹丕40。

在预制泵房29外设置变频控制柜16,电缆17穿过预制泵房29与变频控制柜16连接,电缆17外套设有橡胶电缆18,起到保护作用,且变频控制柜16控制深井泵19的工作。

在给水主管25上连接给水管1,给水管1上连接快速取水器14,并根据位置在快速取水器14旁埋设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与快速取水器14和给水管1相连接,固定支架2底部设有支腿3及锚固脚板4,固定支架2的支腿3及锚固脚板4埋入土层中,在给水管1上部依次安装球阀12、外螺纹接头13、快速取水器14,并用固定套箍5将该结构固定于固定支架2上。

在快速取水器14外设置阀门箱10,阀门箱10底部设置预制基础6,用固定钉8将阀门箱10上的固定连板9固定于预制基础6上的固定孔7内,使得阀门箱10与预制基础6紧密连接,给水管1穿过预制基础6,且预制基础6上方设有反滤层11,随后盖上易开启式井盖15。

在给水主管25弯道或需支撑位置处设置镇墩开挖槽,在镇墩开挖槽内设置上下结构的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在上镇墩50和下镇墩44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给水主管25的定型弧槽46;通过将上镇墩50和上镇墩50锁紧实现对给水主管25的定位。

在镇墩开挖槽41内放置下镇墩44,下镇墩44底部的下镇墩底板42用固定土钉43固定在镇墩开挖槽41内,定型弧槽46内安装过渡弧段46,并在过渡弧段46内安装过弧托47,管道过弧托47上安装管道过渡段48,管道过渡段48内设有柔性隔离体49,柔性隔离体49与过路管线56相接触。

固定杆45穿入上镇墩50上的固定孔杆51内,在上镇墩50上的固定槽52内安装带孔压固梁53,固定杆45穿过带孔压固梁53,用固定螺母54拧紧,并在外围套上防水橡胶套55。

在原土地基57上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体60,随后施工水稳基层58,水稳基层58达到设计强度后,取出土工布包裹碎石体60形成管槽。

在给水主管25的其余位置外设置齿型管槽61和隔离钢管62,隔离钢管62空套于给水主管25外,隔离钢管62与齿型管槽61固定连接,齿形管槽61内放置隔离钢管62,用固定钢钉64将隔离钢管62外侧的钢管连接板63固定于齿形管槽61上,在隔离钢管62内安装给水主管25,隔离钢管62外侧及齿形管槽61与槽口空隙处灌入包管细石混凝土65,最后施工路面结构层5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给水管1、固定支架2、支腿3、锚固脚板4、固定套箍5、预制基础6、固定孔杆7、固定钉8、固定连板9、阀门箱10、反滤层11、球阀12、螺纹接头13、快速取水器14、易开启式箱盖15、变频控制柜16、电力电缆17、橡胶电缆18、深井泵19、井泵立管20、压力表21、闸阀22、止回阀23、橡胶软接头24、给水主管25、泵房基础26、环形杯口27、连接螺杆28、预制泵房29、环形板30、防水砂浆31、带丝套筒32、升降轨道33、升降平台34、安全护栏35、升降卷扬机36、安全爬梯37、预制房顶38、易开启式井盖39、草皮绿化40、镇墩开挖槽41、下镇墩42、固定土钉43、下镇墩44、固定杆45、定型弧槽46、过渡弧托47、管道过渡段48、柔性隔离体49、上镇墩50、固定孔杆51、固定槽52、带孔压固梁53、固定螺母54、防水橡胶套55、过路管线56、原土地基57、水稳基层58、路面结构层59、土工布包裹碎石体60、齿形管槽61、隔离钢管62、连接板63、固定钢钉64、包管细石混凝土6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