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7943发布日期:2019-02-22 20:57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防水技术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不断涌现,对建筑地下细部的防水处理直接影响到地下结构的性能,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地下细部防水构造要不断创新,在技术可行、工艺可靠、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实际问题。在高层建筑和大型商场地下室工程建设中,后浇带施工和防水是两个比较关键的作业工序。但在具体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只重视外墙、底板的防水而忽视了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在工程验收或建筑使用中一系列后浇带质量问题便会显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垫层、卷材防水层和混凝土结构底板,所述卷材防水层紧贴所述混凝土垫层铺设,所述混凝土结构底板紧贴所述卷材防水层铺设,所述混凝土垫层浇筑在地面上,地面向下挖设有竖向断面呈梯形的凹槽,所述混凝土垫层紧贴地面高低走势浇筑铺设,混凝土垫层朝向迎水面一侧为迎水面斜坡,其相对侧为背水面斜坡,所述迎水面斜坡和背水面斜坡的底部相对地面的凹槽倾斜;所述混凝土结构底板的上表面的中部预留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中浇筑混凝土后浇带;所述混凝土结构底板包括设在所述迎水面斜坡上方的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和设在所述背水面斜坡上方的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所述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和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之间预留有间隙,该间隙中设有填缝层;所述填缝层的中部、所述混凝土后浇带与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的竖直连接处和所述混凝土后浇带与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的竖直连接处均设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迎水面朝下。

作为优选,所述卷材防水层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搭接的mbp卷材防水垫,相邻所述mbp卷材防水垫的卷材长边选用自粘边搭接、卷材短边选用胶结带搭接;相邻所述mbp卷材防水垫的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卷材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后浇带的强度等级比所述混凝土结构底板的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所述混凝土后浇带选用微膨胀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平整,选用c15混凝土,其厚度为100mm;所述迎水面斜坡和背水面斜坡的底部相对地面的凹槽倾斜45°。

作为优选,所述止水钢板为宽300mm、厚3mm的钢板,其材质选用q235钢,位于所述混凝土后浇带与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的竖直连接处和所述混凝土后浇带与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的竖直连接处的所述止水钢板被连接面平分,位于填缝层中部的所述止水钢板的中线与填缝层的中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填缝层中填充的填缝材料选用聚苯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浇筑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浇筑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且平整混凝土垫层表面;

步骤2:铺设mbp卷材防水层: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好卷材铺贴基线,单层铺设mbp卷材,卷材长边采用自粘边搭接,卷材短边采用胶结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相互错开,先对卷材进行空铺,再对卷材进行粘贴,完成防水卷材大面的铺装工作后,对防水层表面进行修补及清理;

步骤3:浇筑混凝土结构底板:紧贴卷材防水层浇筑混凝土结构底板,并在中部隔断预留出填缝层,在填缝层上预留矩形凹槽;

步骤4:填充填缝层:在预留的缝隙中,使用聚苯板材料完全填充层;

步骤5: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在预留矩形凹槽28天后,在矩形凹槽位置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并养护不少于14天。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mbp卷材新型防水材料,设置止水钢板,双重防水抗渗,抗渗能力强、抗拉强度高,能够与浇筑其上的混凝土结构粘结密实、不窜水,具有施工方便快捷、防水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混凝土垫层,2、卷材防水层,3、混凝土后浇带,4、止水钢板,5、混凝土结构底板,101、迎水面斜坡,102、背水面斜坡,501、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2、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6、填缝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垫层1、卷材防水层2和混凝土结构底板5,卷材防水层2紧贴混凝土垫层1铺设,混凝土结构底板5紧贴卷材防水层2铺设,混凝土垫层1浇筑在地面上,地面向下挖设有竖向断面呈梯形的凹槽,混凝土垫层1紧贴地面高低走势浇筑铺设,混凝土垫层1朝向迎水面一侧为迎水面斜坡101,其相对侧为背水面斜坡102,迎水面斜坡101和背水面斜坡102的底部相对地面的凹槽倾斜;混凝土结构底板5的上表面的中部预留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中浇筑混凝土后浇带3;混凝土结构底板5包括设在迎水面斜坡101上方的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1和设在背水面斜坡102上方的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2,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1和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2之间预留有间隙,该间隙中设有填缝层6;填缝层6的中部、混凝土后浇带3与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1的竖直连接处和混凝土后浇带3与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2的竖直连接处均设有止水钢板4,止水钢板4的迎水面朝下。卷材防水层2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搭接的mbp卷材防水垫,相邻mbp卷材防水垫的卷材长边选用自粘边搭接、卷材短边选用胶结带搭接;相邻mbp卷材防水垫的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卷材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混凝土后浇带3的强度等级比混凝土结构底板5的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混凝土后浇带3选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垫层1表面平整,选用c15混凝土,其厚度为100mm;迎水面斜坡101和背水面斜坡102的底部相对地面的凹槽倾斜45°。止水钢板4为宽300mm、厚3mm的钢板,其材质选用q235钢,位于混凝土后浇带3与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1的竖直连接处和混凝土后浇带3与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底板502的竖直连接处的止水钢板4被连接面平分,位于填缝层6中部的止水钢板4的中线与填缝层6的中线重合。填缝层6中填充的填缝材料选用聚苯板。

本结构中混凝土垫层应平整,在垫层上弹好卷材铺贴基线,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水,卷材宜单层铺设,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结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铺贴卷材时,随时注意与基准线对齐,先对卷材进行空铺,再对卷材进行粘贴。mbp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完成防水卷材大面的铺装工作后,需对表面进行修补及清理,浇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损伤防水层。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高一个等级,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预留28天后浇筑,养护不少于14天。止水钢板的放置应迎水面朝下,后浇带部分与原主体部分各一半,后浇带两侧均放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浇筑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浇筑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且平整混凝土垫层表面;

步骤2:铺设mbp卷材防水层: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好卷材铺贴基线,单层铺设mbp卷材,卷材长边采用自粘边搭接,卷材短边采用胶结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相互错开,先对卷材进行空铺,再对卷材进行粘贴,完成防水卷材大面的铺装工作后,对防水层表面进行修补及清理;

步骤3:浇筑混凝土结构底板:紧贴卷材防水层浇筑混凝土结构底板,并在中部隔断预留出填缝层,在填缝层上预留矩形凹槽;

步骤4:填充填缝层:在预留的缝隙中,使用聚苯板材料完全填充层;

步骤5: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在预留矩形凹槽28天后,在矩形凹槽位置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并养护不少于14天。

本发明采用mbp卷材新型防水材料,设置止水钢板,双重防水抗渗,抗渗能力强、抗拉强度高,能够与浇筑其上的混凝土结构粘结密实、不窜水,具有方便快捷、防水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