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1610发布日期:2019-05-11 00:42阅读:1111来源:国知局
生态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护坡是指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其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其中,大多数河流都较窄,不适合使用间接防护。因此,河岸边坡还是以石块堆积的方式进行加固为主,而这种方式的加固,需要使用非常多的石料,并且需要使用混凝土加固,导致其堆砌需要非常多的原料,成本高且施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生态挡土墙,具有施工简单、节省原料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

边坡防护网,覆盖于边坡表面;

强化连接柱,穿过边坡防护网插设于边坡土壤中;

混凝土覆盖层,覆盖于边坡防护网外;

强化连接件,贯穿混凝土覆盖层和边坡防护网,将强化连接柱连接于混凝土覆盖层上;

导流通道,设于强化连接柱内,导流通道的导流进口设于连接柱位于土壤内的一端端部,且贯穿强化连接件、于强化连接件端部形成导流出口。

如此设置,强化连接柱插入土壤中,使得混凝土覆盖层很好的可以被固定在边坡上,而边坡防护网的设置,则能够将混凝土覆盖层连接成一体;而导流通道可以对土壤中水分进行汇聚,并导流到混凝土覆盖层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强化连接柱包括塑料套管和包覆于塑料套管外的混凝土包覆层,所述塑料套管内部中空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如此设置,塑料套管的设置,首先可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韧性,其次,便于强化连接柱的生产加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凝土包覆层通过混凝土浇筑于塑料套管和土壤之间形成;所述强化连接柱的端部设置有防止浇筑混凝土包覆层时混凝土堵住导流通道的堵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堵头上沿轴向凸起设置有多边形的凸块,所述堵头内设置有贯穿设置的内螺纹孔;所述强化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塑料套管插设的插接部。

如此设置,插接部设置首先可以避免混凝土进入导流通道中,其次,可以通过强化连接件在塑料套管滑移来将未凝固前的混凝土包覆层压实。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塑料套管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

如此设置,增强对土壤中水分的汇聚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塑料套管外侧包覆有透水土工布。

如此设置,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堵塞通水孔,同时又能够让水能够进入到通水孔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强化连接柱呈斜向上插设于边坡土壤中。

如此设置,便于将水流从导流出口中导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凝土覆盖层上覆盖有生态覆盖层。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墙钉,将强化连接件和塑料套管依次套设到一墙钉上,使强化连接件的插接部插设到塑料套管上,此时,塑料套管未插至插接部底部;其中,所选墙钉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另一端折弯形成有把手,在墙钉靠近把手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在第二螺纹处连接有一调节螺母;将堵头螺纹连接到第一螺纹上;

s2、安装,在边坡上钻设插孔,将边坡防护网铺设到边坡上,并将完成s1的墙钉插入到插孔中,并通过强化连接件将边坡防护网固定在边坡上,同时使强化连接件与插孔间保持有空隙;其中,堵头与插孔间间隙配合;

s3、初加固,通过空隙将混凝土浇筑到插孔内,直至混凝土灌满插孔,此时,转动调节螺母,推动强化连接件向插孔方向移动压实插孔中的混凝土;

s4、边坡加固,在边坡防护网外喷涂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覆盖层,喷涂至覆盖强化连接件、当裸露调节螺栓为止;

s5、拆卸,混凝土固化后,通过把手转动墙钉,将墙钉从边坡中拔出形成导流通道。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施工非常方便,同时,由于导流通道的设置,能够将土壤总水分汇聚然后导出,既能避免土壤中水分过多导致土壤变的松软,同时能够将水分导出到生态覆盖层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生态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生态挡土墙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生态挡土墙中强化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生态挡土墙中塑料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坡防护网;2、混凝土覆盖层;3、强化连接柱;31、塑料套管;311、通水孔;32、混凝土包覆层;33、透水土工布;4、堵头;41、凸块;5、强化连接件;51、插接部;6、导流通道;7、墙钉;71、把手;72、第一螺纹;73、第二螺纹;8、旋转螺母;9、生态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生态挡土墙,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边坡防护网1、强化连接柱3、混凝土覆盖层2、强化连接件5、导流通道6和生态覆盖层9。

在边坡土壤上打设有插孔,插孔呈斜向上打设在边坡土壤上,强化连接柱3插设在插孔中。其中,强化连接柱3包括塑料套管31、透水土工布33和混凝土包覆层32,在塑料套管3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311(如图3和图4所示),通水孔311保持朝上设置。透水土工布33包覆在塑料套管31外侧,混凝土包覆层32包覆在透水土工布33外。

塑料套管31呈中空设置形成上述的导流通道6。

其中,混凝土包覆层32通过混凝土浇筑于塑料套管31和土壤之间形成。并且,在强化连接柱3的端部设置有堵头4,用以防止浇筑混凝土包覆层32时混凝土堵住导流通道6。

堵头4上沿轴向凸起设置有正六边形的凸块41,正六边形的凸块41的外径小于堵头4的最大外径,堵头4内设置有贯穿设置的内螺纹孔,螺纹孔与导流通道6连通,并且螺纹孔的端部形成导流通道6的导流进口。

强化连接件5设于强化连接柱3的另一端,并且,在强化连接件5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塑料套管31插设的插接部51,导流通道6贯穿强化连接件5于强化连接件5的外侧形成导流出口。

边坡防护网1铺设在边坡表面上,混凝土覆盖层2覆盖于边坡防护网1外,生态覆盖层9覆盖于混凝土覆盖层2外,生态覆盖层9上种植有植株。

实施例2:一种生态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墙钉7,将强化连接件5和塑料套管31依次套设到一墙钉7上,使强化连接件5的插接部51插设到塑料套管31上,此时,塑料套管31未插至插接部51底部;其中,所选墙钉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72、另一端折弯形成有把手71,在墙钉7靠近把手71处设置有第二螺纹73,在第二螺纹73处连接有一调节螺母;将堵头4螺纹连接到第一螺纹72上;

s2、安装,在边坡上钻设插孔,将边坡防护网1铺设到边坡上,并将完成s1的墙钉7插入到插孔中,并通过强化连接件5将边坡防护网1固定在边坡上,同时使强化连接件5与插孔间保持有空隙;其中,堵头4与插孔间间隙配合;

s3、初加固,通过空隙将混凝土浇筑到插孔内,直至混凝土灌满插孔,此时,转动调节螺母,推动强化连接件5向插孔方向移动压实插孔中的混凝土;

s4、边坡加固,在边坡防护网1外喷涂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覆盖层2,喷涂至覆盖强化连接件5、当裸露调节螺栓为止;

s5、拆卸,混凝土固化后,通过把手71转动墙钉7,将墙钉7从边坡中拔出形成导流通道6。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