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格室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4247发布日期:2019-03-13 23:4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工格室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工格室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土工格室在路基建设、边坡绿化等土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土工格室是由多根筋带按照不同方式连接而构成的蜂窝状或网格状的三维立体结构。目前,市场上的土工格室主要是通过对筋带进行焊接、铆接或插接连接而形成的。

目前,在施工现场,土工格室主要是通过人工铺设。在此过程中,很难张拉到位,使得土工格室及接点处于松弛状态,当承受载荷时,土体变形大,起不到应有的加筋作用,影响土工格室的使用性能。因此,有待对土工格室的设计进行改进,以便于在施工现场的铺设并使土工格室处于预应力状态。另外,由于土工格室的特定的应用环境,土工格室通常需接触潮湿的土体,并且会经受不同程度的应力。因此,也有待进一步提供土工格室在接点处的强度以及抗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或改善以上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土工格室。该土工格室包括多条筋带,多条筋带在多个接点处彼此连接而形成多个单元格。在每个接点处,每个单元格的由相邻筋带段所形成的夹角大体等于土工格室在使用时的每个单元格的相应内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接点处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该角度定型元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筋带段接触,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形成与上述内角相等的角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的一端彼此分开,并且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的另一端彼此一体地连接,使得在相邻的角度定型元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有筋带槽,每个接点处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的各筋带段分别从相应的筋带槽中穿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接点处的每一对相邻筋带段之间均设置有角度定型元件,角度定型元件的与相邻筋带段接触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设置有凸出部,使得形成于相邻的角度定型元件之间的每个筋带槽被分成较宽的腔室和较窄的狭槽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接点处还设置有盖部,盖部固定至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的上述一端,并且每个接点处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的各筋带段分别被夹紧在相应的狭槽部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接点均被胶体覆盖,胶体位于腔室内。

胶体在熔融状态下经盖部的注胶孔注入腔室内,使得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相邻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盖部以及胶体彼此形成一体。可替换地,在设置角度定型元件之前,胶体被压合至接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两个或更多个所述角度定型元件彼此分开,并且每个角度定型元件被固定至相邻筋带段。

角度定型元件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固定至所述相邻筋带段:铆接、粘结或焊接。

上述相邻筋带段是同一筋带的与同一接点相连的两个筋带段。可替换地,上述相邻筋带段中的一个筋带段是一条筋带的筋带段,并且上述相邻筋带段中的另一个筋带段是相邻的另一条筋带的筋带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一条筋带包括多个接点区域和位于相邻接点区域之间的筋带段,接点区域的厚度大于筋带段的厚度,并且接点位于接点区域内。

上述角度定型元件的不与相邻筋带段接触的表面为以下之一:弧形凹面、弧形凸面、单个平面、由彼此成角度的多个平面形成的折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筋带、角度定型元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筋带、角度定型元件以及胶体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多条筋带在多个接点处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彼此连接:铆接、粘结或焊接。

土工格室的单元格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土工格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一个接点处,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彼此连接;使该接点处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的相邻筋带段所形成的夹角大体等于土工格室在使用时的每个单元格的相应内角;重复上述步骤,在土工格室的所有接点处进行上述处理,以形成土工格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在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彼此连接之前或之后,在每个接点处设置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使角度定型元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筋带段接触,以使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的相邻筋带段所形成的夹角大体等于土工格室在使用时的每个单元格的相应内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的一端彼此分开,并且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的另一端彼此一体地连接,从而在相邻的角度定型元件之间形成有筋带槽。该方法包括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的各筋带段分别从相应的筋带槽中穿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盖部固定至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的上述一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接点处,在相邻的每一对相邻筋带之间均设置有角度定型元件,角度定型元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与相邻筋带段接触,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设置有凸出部,使得形成于相邻的角度定型元件之间的每个筋带槽被分成较宽的腔室和较窄的狭槽部,并且两条或更多条筋带的各筋带段分别被夹置在相应的狭槽部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设置角度定型元件之后,将处于熔融状态的胶体经盖部的注胶孔注入所述腔室内。可替换地,该方法包括:在设置角度定型元件之前,将胶体压合至接点,使得在设置角度定型元件之后,胶体容置在腔室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两个或更多个角度定型元件彼此分开,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将角度定型元件固定至相邻筋带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筋带段为同一筋带的与同一接点相连的两个筋带段。可替换地,相邻筋带段中的一个筋带段是一条筋带的筋带段,并且相邻筋带段中的另一个筋带段是相邻的另一条筋带的筋带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条筋带包括接点区域和位于接点区域之间的筋带段,接点区域的厚度大于筋带段的厚度。

该方法还包括:在两条或更多个筋带彼此连接之后,将接点放置到模具中以使相邻筋带段之间形成上述夹角,并对接点区域进行热处理,使得接点区域中的材料部分熔化,熔化的材料流动并附着至各筋带段的表面,并且在熔化的材料凝固后,将接点从所述模具取出。

本发明通过使土工格室的各接点处的相邻筋带段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体等于土工格室在使用时的各单元格的相应内角,实现对接点的预张拉,一方面,使得土工格室能够在施工现场容易地张拉到位,实现了预应力,充分发挥该土工格室的性能,另一方面,特别是将接点容置在角度定型件内部、并且将接点用胶体覆盖时,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工格室的每个接点处的强度,并且保护筋带之间的接点免受潮湿环境的腐蚀,显著提高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防腐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接点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接点处的角度定型件的本体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角度定型件的本体部的三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接点处的角度定型件的盖部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角度定型件的盖部的三视图;

图7示出了在接点处直接焊接在一起的筋带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在接点处通过连接片而焊接在一起的筋带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在接点处铆接在一起的筋带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在接点处通过连接片而铆接在一起的筋带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在接点处焊接在一起的筋带放置到角度定型件中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所使用的角度定型件的另一示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示意图;

图14至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的各示例的立体图;以及

图20和图2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筋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表述方位的术语“上部”、“下部”、“顶部”、“底部”等均是结合附图中所示出的定向进行描述的,在实际应用状态下,这些定向有可能被颠倒。例如,附图中所示出的“上部”、“顶部”可以是在实际应用状态下的下部、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土工格室包括多条筋带,多条筋带在多个接点处彼此连接而形成多个单元格。为了改善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以使土工格室的各单元格能够容易地被张拉至预定形状,本发明人提出了在土工格室的制造过程中,使每个接点处的相邻筋带段彼此形成施工现场铺设所需的预定角度(土工格室在使用时的各单元格的相应内角),实现筋带在每个接点处的预张拉。根据本发明的土工格室既能够改善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使得土工格室易于张拉到位,使土工格室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够实现提高土工格室的抗腐蚀性的进一步优点。下面以单元格的内角为直角(即,单元格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土工格室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的土工格室的一个接点的立体图和局部分解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其他接点与该接点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以该接点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彼此连接,接点被容置在角度定型件100内,第一筋带s1在接点i处的两端以及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的两端分别从角度定型件100上的相应的筋带槽t1、t2、t3、t4穿出。然后,如下面将详细介绍的,熔融的胶体经角度定型件100上的注胶孔15注入角度定型件100内,使得在该接点处,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以及角度定型件100结合为一体。通过这种设置,能够使接点i处的各筋带段之间呈预定角度,实现对土工格室的预张拉,从而便于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另外,由于土工格室的特定的应用环境,土工格室通常需接触潮湿的土体,并且会经受不同程度的应力。通过将接点i放置到角度定型件内,并加注熔融胶体以完全覆盖接点,并与角度定型件结合为一体,还使得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强度以及土工格室的抗腐蚀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角度定型件100包括盖部10和本体部20。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部20包括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以及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在相邻的角度定型元件之间形成有筋带槽t1、t2、t3、t4,筋带槽t1、t2、t3、t4在本体部20的中心处交汇、彼此连通。筋带槽t1、t2、t3、t4彼此之间形成预定角度,在本示例中,筋带槽t1、t2、t3、t4彼此之间形成约90度的角度。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筋带槽从本体部20穿出。筋带槽t1-t4的纵向高度略大于与所夹置的筋带的高度。筋带槽t1-t4分别从本体部20的顶部沿本体部20的纵向一直延伸至本体部20的下部,但未延伸穿过整个本体部20,使得本体部20的四个角度定型元件(即,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以及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在本体部20的顶部彼此分开并且在本体部20的底部彼此一体地连接。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以及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具有大体相同的结构,下面仅对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所示出的该实施方式中,沿本体部20的纵向观察,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外轮廓呈凹弧形,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内轮廓大体呈角部被倒圆的直角形,并且在内轮廓的两个端部处分别形成有凸出部241、242,使得在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内轮廓与相邻的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的内轮廓之间形成的筋带槽t4可以分成较宽的腔室c4以及较窄的狭槽部。类似地,形成于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内轮廓与相邻的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的内轮廓之间的筋带槽t3可以分成较宽的腔室c3以及较窄的狭槽部。狭槽部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所夹置的筋带的厚度,从而当盖部附接至本体部时,各角度定型元件的内轮廓上的凸出部分别抵靠筋带的两侧,使得筋带被夹紧在筋带槽的狭槽部中。筋带槽t4与筋带槽t3之间形成约90度的夹角。类似地,本体部20中的其他的相邻筋带槽之间也形成大体90度的夹角。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筋带s2在该接点处的两端s21、s22分别从本体部20的中心处穿过筋带槽t4、t3(具体地,穿过腔室c4、c3以及相应的狭槽部)而穿出本体部20。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上部的外周还设置有凸缘f。当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接点i放置到本体部20中并且筋带的端部分别从相应的筋带槽穿出时,筋带的上边缘大体与凸缘f齐平。即,从筋带槽的底部至凸缘f处的高度大体等于筋带的高度。

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位于凸缘f以上的部分设置有卡扣槽243。卡扣槽243包括从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顶表面沿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纵向向下延伸的部分和与该部分连通的沿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横向延伸的部分,以使得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顶表面上的开口2431与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侧表面上的开口2432连通,以容纳将在下文描述的盖部10的卡扣。

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角度定型件100的盖部10的立体图和三视图。盖部10的周缘的外轮廓与本体部20的外轮廓大体对应,并且盖部10的周缘的内轮廓与本体部20的凸缘f上方的部分的外轮廓配合。盖部10一体地设置有卡扣11、12、13、14。当盖部10附接至本体部20时,盖部10的卡扣11、12、13、14分别接合在本体部20的相应的卡扣槽中,使得卡扣11、12、13、14的卡接部突出到相应角度定型元件的卡扣槽的横向开口中,从而将盖部10卡扣固定至本体部20。例如,卡扣14的第一部分141插入本体部20的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开口2431中,使得卡扣14的卡接部142突出到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侧表面上的开口2432中。盖部10的周缘的内轮廓配合在本体部20的位于凸缘f上方的部分上,以将本体部20的四个角度定型元件(即,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以及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彼此固定,使得本体部20的四个角度定型元件的内轮廓上的凸出部(例如,凸出部241、242)分别抵靠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两侧,从而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分别夹紧在本体部20的相应的筋带槽t1、t2、t3、t4中(具体地,夹紧在筋带槽的狭槽部中)。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将相应的腔室分成位于筋带两侧表面上的两部分,用于容置胶体,以使胶体结合至筋带的两侧表面以覆盖筋带上的切缝。具体地,例如,第四腔室c4和第三腔室c3均被第二筋带s2分成位于第二筋带s2的两侧的两个部分,第四腔室c4和第三腔室c3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筋带s2的背对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表面侧,而第四腔室c4和第三腔室c3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筋带s2的面向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表面侧,从而在第二筋带s2与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内轮廓之间形成一个模腔,该模腔由第四腔室c4和第三腔室c3的底表面、第二筋带s2的侧表面、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内轮廓的凸出部以及内轮廓的其他部分限定,以用于容置待注入的胶体。

盖部10还设置有注胶孔15。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之间的接点容置到本体部20中并将盖部10附接至本体部20之后,可以通过注胶孔15将胶体注入角度定型件100内,使得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以及角度定型件100在该接点处彼此结合成一体。角度定型件100和注入的胶体的材料可以是与筋带的相熔性较好的材料。优选地,这三者使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由pp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优选地,注入的胶体以及角度定型件100也由pp材料制成,以实现较好的相熔性,从而彼此结合成一体,以增强接点处的强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的土工格室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彼此连接。在接点i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连接在一起,例如,铆接、焊接或者粘结。

在接点i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直接焊接在一起,如图7所示。可替换地,在接点i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通过连接片而彼此焊接在一起。如图8所示,在接点i处,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片31,使得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被夹在两个连接片31之间,然后在通过焊接将它们彼此连接在一起。

可替换地,在接点i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直接铆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可替换地,在接点i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通过连接片而彼此铆接在一起。如图10所示,在接点i处,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片32,使得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被夹在两个连接片32之间,然后在通过焊接将它们彼此连接在一起。

然后,将在接点i处彼此连接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放置到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中,使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腔室c1、c2、c3、c4和狭槽部而从相应的筋带槽t1、t2、t3、t4穿出。图11示出了在接点处彼此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放置在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中。接下来,将角度定型件100的盖部10附接至本体部20。具体地,将盖部10的卡扣11、12、13、14分别卡接到本体部的卡扣槽213、223、233、243中,盖部10的周缘配合在本体部20的凸缘f上,以将盖部10固定接合至本体部20,从而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分别夹紧在相应的筋带槽的狭槽部中,并且在筋带的侧表面与本体的四个角度定型元件的内轮廓之间分别形成相应的模腔。

接下来,通过角度定型件100的的盖部10上的注胶孔15将熔融的胶体注入角度定型件100内。熔融的胶体流入每条筋带的两侧的模腔中,并粘附在筋带的两侧表面上。待胶体冷却并凝固之后,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角度定型件100以及胶体结合成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体的接点。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所有接点均如上所述地形成。由此,形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

以上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的土工格室。在以上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的四个角度定型元件(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以及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的外侧表面为弧形凹面,使得罩壳100的整个外轮廓呈侧表面为弧形凹面的柱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中,罩壳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外轮廓,例如,如图12所示。

<第一改型示例>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中,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彼此连接之后再放置到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考虑到当角度定型件100的盖部10固定至本体部20之后,能够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分别夹紧在相应的狭槽部中,并且通过注胶后,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角度定型件100以及胶体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省略将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预先连接的步骤。基于此,在本第一改型示例中,在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放置到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中之前,无需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连接。即,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直接放置到本体部20中,然后执行与上述步骤类似的步骤。

<第二改型示例>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中,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放置到角度定型件100中之后,通过注胶孔15将熔融胶体注入本体部20中,以使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角度定型件100以及胶体形成为一体。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上文所述,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中的筋带槽t1、t2、t3、t4彼此之间形成预定角度,当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端部分别从筋带槽t1、t2、t3、t4中穿出时,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之间也将形成与大体相同的预定角度,因此即使不将胶体注入到角度定型件100内,也可以通过角度定型件100来实现接点处的角度预定型。基于此,在本第二改型示例中,当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连接后,放置到角度定型件100中,而不再进行注胶。

<第三改型示例>

在在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中,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设置有四个角度定型元件(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以及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与此不同,在本第三改型示例中,角度定型件100的本体部20可以仅设置彼此相对的两个角度定型元件,这两个角度定型元件在本体部的下部彼此一体连接。例如,与角度定型件100相比,第三改型示例中的角度定型件的本体部可以仅设置第一角度定型元件21和第三角度定型元件23,或者可以仅设置第二角度定型元件22和第四角度定型元件24。第三改型示例中的角度定型件的盖部也进行相应的修改,以与本体部固定连接。

在该第三改型示例中,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处连接之后,将接点i放置到角度定型件的两个角度定型元件之间,使得该角度定型件的一个角度定型元件在接点i的一侧被夹置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之间,而另一个角度定型元件在接点i的另一侧被夹置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之间。然后,再将该角度定型件的盖部固定至两个角度定型元件,以形成根据本第三改型的土工格室的接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在各接点处设置角度定型件,该角度定型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本体部和盖部,不仅能够使每个接点处的各筋带段呈预定角度,便于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尤其是当接点容置在角度定型件内部时,还能够提高接点处的强度和土工格室的抗腐蚀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和各改型示例中,角度定型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本体部和盖部,通过本体部和盖部的彼此固定,实现筋带在每个接点处的预张拉,使筋带之间能够形成预定角度,便于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与此不同,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角度定型件直接固定至各筋带来实现筋带在每个接点处的预张拉。

下面结合图13-图1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进行说明。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一个接点ii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其他接点与该接点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以该接点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每个接点处设置的角度定型件包括两个角度定型元件。具体地,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i处彼此连接在一起,并且在接点ii的两侧,两个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分别固定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两个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具有相同的构型,均大体呈l形或者具有大体呈l形的外轮廓(例如,呈直角三棱柱状),具有第一部段211和第二部段212,第一部段211与第二部段212大体呈直角。优选地,第一部段211和第二部段212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一部段211与第二部段212之间的连接处被倒圆,以避免尖锐部对筋带产生应力,并且避免在角度定型元件210中形成应力集中。

图14和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优选示例中,两个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分别固定至一条筋带上。具体地,如图14所示,一个角度定型元件210的第一部段211和第二部段212均固定至第一筋带s1的同一侧表面上。类似地,另一角度定型元件220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均固定至第二筋带s2的同一侧表面上。两个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具有相同的构型,在下文中,将仅介绍角度定型元件210。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角度定型元件210的第一部段211和第二部段212铆接至第一筋带s1。具体地,第一部段211铆接至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1所在一侧(图14中的左侧)的筋带段,从而分别形成多个铆接孔203,多个铆接孔203穿过角度定型元件210的第一部段211和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1所在一侧的筋带段,铆钉(未示出)穿过这些铆接孔203,以将第一部段211与第一筋带s1的该筋带段固定。第二部段212铆接至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2所在一侧(图14中的右侧)的筋带段,从而分别形成多个铆接孔204,多个铆接孔204穿过角度定型元件211的第二部段212和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2所在一侧的筋带段,铆钉(未示出)穿过这些铆接孔204,以将第二部段212与第一筋带s1的该筋带段固定。优选地,铆接孔203与铆接孔204的数量相同,并且沿筋带的纵向方向大致对准。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角度定型元件210的第一部段211和第二部段212粘结或者焊接至第一筋带s1。具体地,第一部段211粘结或者焊接至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1所在一侧的筋带段,第二部段212粘结或者焊接至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2所在一侧的筋带段。

下面,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的土工格室的制造方法。

首先,分别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接点ii所在的区域上固定一个角度定型元件。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分别压靠在角度定型元件210、220上,使得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接点区域分别与角度定型元件210、220的外表面(即,角度定型元件的凸面)贴合。然后,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可以分别铆接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替换地,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可以分别粘结或者焊接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

接下来,将第一筋带s1与第二筋带s2在接点ii处彼此连接。将固定有角度定型元件210的第一筋带s1与固定有角度定型元件220的第二筋带s2彼此对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未固定有角度定型元件的一侧彼此抵靠,使得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被夹置在角度定型元件210与角度定型元件220之间。然后,将第一筋带s1与第二筋带s2彼此连接。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彼此铆接在一起,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中形成有多个铆接孔205。铆接孔205穿过角度定型元件210、第一筋带s1、第二筋带s2以及角度定型元件220,铆钉(未示出)穿过铆接孔205,以将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彼此连接在一起。铆接孔205沿筋带的纵向方向x位于角度定型元件210的第一部段211与第二部段212之间的连接处,位于铆接孔203与铆接孔204之间。优选地,为了使接点处的应力均匀,铆接孔205与铆接孔203、204沿筋带的高度方向y彼此错开。如图14和图15所示,铆接孔205与铆接孔203、204位于筋带的不同高度处。

可替换地,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彼此焊接在一起。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所有接点均如上所述地形成。由此,形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的土工格室。

<第一改型示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示例中,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i处彼此连接之前,将角度定型元件分别固定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然而,也可以在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i处彼此连接之后,再将角度定型元件分别固定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下面结合图16至图1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型示例。

图16示出了根据该第一改型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接点ii处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在接点ii处彼此连接在一起,角度定型元件210和角度定型元件220分别在接点ii的两侧夹置在第一筋带s1与第二筋带s2之间。如图16所示,角度定型元件210夹置并固定在筋带s1的端部s11所在一侧(图16中的左侧)的筋带段与筋带s2的端部s21所在一侧(图16中的右侧)的筋带段之间,角度定型元件220夹置并固定在筋带s1的端部s12所在一侧(图16中的右侧)的筋带段与筋带s2的端部s22所在一侧(图16中的右侧)的筋带段之间。

与上述优选示例类似,在接点ii处,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铆接在一起,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可以直接铆接在一起,或者可以通过连接片铆接在一起。

并且,与上述优选示例类似,角度定型元件210、220可以粘结或者焊接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相应筋带段,如图17所示,或者可以铆接至第一筋带s1和第二筋带s2的相应筋带段,如图16和图18所示。在图18中,在角度定型元件的一个部段上形成有多个铆接孔206,铆接孔206穿过角度定型元件220的该部段和第一筋带s1的位于接点ii的端部s12所在一侧的筋带段,铆钉(未示出)穿过铆接孔206以将角度定型元件220的该部段固定至第一筋带s1的筋带段。类似地,形成穿过角度定型元件220的另一部段和第二筋带s2的多个通孔(未示出),并通过铆钉经角度定型元件220的该另一部段固定至第二筋带s2的筋带段。

<第二改型示例>

在上述优选示例和第一改型示例中,在每个接点处使用了两个角度定型元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第二改型示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接点ii处的每一对相邻筋带段之间均设置角度定型元件,使得根据该第二改型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接点ii形成为如图19所示。

在根据该第二改型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每个接点处,相邻筋带段之间的的各角度定型元件可以与上述优选示例和第一改型示例中的角度定型元件相同。

可替换地,该第二改型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每个接点处的角度定型元件可以通过对该接点进行包胶来实现。

为了对该接点进行包胶,可以将各预成型的胶体直接压合至各筋带段,使得各胶体完全覆盖该接点。可替换地,可以将熔融的胶体注塑到该接点。在此情况下,首先,将第一筋带和第二筋带在接点处彼此连接,例如,通过铆接、粘结或者焊接而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该接点放置到注塑模具中,在各筋带段的两侧形成模腔,并将熔融的胶体注入各模腔内,等胶体凝固后取出筋带,从而得到根据该第二改型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对该土工格室的所有接点同时地或者相继地进行上述处理,从而得到根据该第二改型示例的土工格室。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中,在每个接点处均设置角度定型元件,该角度定型元件彼此呈预定角度的一体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该角度定型元件直接固定或附接至接点处的各筋带段,使得每个接点处的各筋带段彼此能够呈预定角度,实现接点处的预张拉,便于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不同类型的角度定型元件使第一筋带和第二筋带的各筋带段在接点处彼此之间形成预定的角度,实现土工格室的各接点的预张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中,在每个接点处并不设置任何单独的角度定型元件,而是通过对形成土工格室的筋带的厚度进行设计,并对接点进行相应的加工来实现接点处的预张拉。

图20和图2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筋带s的示意图。图20示出了从筋带s的正面观察的筋带s的正视图。图21示出了图20中的筋带s的俯视图,示出了筋带s的厚度。当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时,相邻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分别在相应的接点区域(例如,接点区域j1、接点区域j2)彼此连接,从而形成多个单元格。如图20和图21所示,筋带s在其接点区域j1和接点区域j2中的厚度大于筋带s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为了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首先,将相邻的两条或多条筋带s在接点区域(例如,接点区域j1或接点区域j2)处彼此对准,并彼此连接在一起。两条或多条筋带s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例如,铆接、粘结或者焊接在一起。接下来,对该接点进行加热处理,使接点区域处的筋带部分地熔化,但筋带的其他部分、特别是两个接点区域之间的部分并不熔化。为此,将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筋带的接点放置到模具中,并使该接点处的各筋带段彼此呈预定角度,然后仅对该接点区域加热,使得该接点区域的外侧部分的材料熔化,但该接点不完全熔化,并且接点之外的各筋带段也不熔化,这样,部分熔融的筋带材料在位于模具内的该接点区域中流动,并附着到呈预定角度的各筋带段上,从而通过筋带自身的加厚的接点区域的部分材料的熔融、流动以及附着到各筋带段上来实现接点处的预张拉,使得在该接点处的各筋带段彼此呈预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实现在施工现场的铺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通过在制造过程中使筋带的接点处的自身材料局部熔化、流动并附着至各筋带段,使得接点处的各筋带段彼此呈预定角度,实现了接点处的预张拉,便于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的铺设。另外,部分熔化的筋带材料流动并附着至各筋带段并覆盖了该接点,使得彼此相邻的筋带在该接点处彼此成一体,因此也能够提高接点处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以上以单元格的内角为直角的土工格室为例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然而,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各种形式的单元格的土工格室。

在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单元格的内角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任意其他角度。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在每个接点处被预张拉成使得每个接点处的各筋带彼此呈所需的预定角度。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角度定型元件的轮廓的角度相应地设计呈所需的预定角度,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使用的夹置筋带段的模具之间的夹角设计成所需的预定角度。

在此,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