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尼龙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4246发布日期:2019-03-13 23:43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尼龙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扎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尼龙扎带。



背景技术:

扎带,顾名思义为捆扎东西的带子,设计没有止退功能,只能越扎越紧,也有可拆卸的扎带。分为金属扎带和塑料扎带,常用于机电产品的电缆,电脑、电子产品及汽车线束等。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扎带在使用之后都需要用剪刀将多余的扎带将切下来,极其容易对捆扎对象造成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携带工具剪切不方便,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尼龙扎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尼龙扎带,包括扎头、插孔、尼龙带、带齿、插头、固定齿、凸点、切削装置、切刀、按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扎头正面中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扎头内部安装有固定齿,所述扎头内部安装有切削装置,所述切削装置一侧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一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安装有切刀,所述扎头一侧安装有尼龙带,所述尼龙带顶面均匀设置有带齿,所述扎头与尼龙带连接处中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且扎头与尼龙带连接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尼龙带远离扎头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顶面均匀设置有凸点。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扎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钮外侧套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推杆为一种高强度的塑料材质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切刀外侧设置有保护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在扎头内部设置有独立的切刀,可以避免因为使用外部刀具而对捆扎对象造成的破坏,按钮外侧安装的橡胶套也可让操作人员更好的使用切刀,同时切刀外部设置有保护壳,避免刀具对操作人员造成创伤,切刀的安装也让操作人员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增加工作效率,本设计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齿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扎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扎头;2、插孔;3、尼龙带;4、带齿;5、插头;6、固定齿;7、凸点;8、切削装置;9、切刀;10、按钮;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尼龙扎带,包括扎头1、插孔2、尼龙带3、带齿4、插头5、固定齿6、凸点7、切削装置8、切刀9、按钮10、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扎头1正面中部开设有插孔2,扎头1内部安装有固定齿6,扎头1内部安装有切削装置8,切削装置8一侧设置有按钮10,所述按钮10一侧设置有推杆13,所述推杆13一端安装有切刀9,扎头1一侧安装有尼龙带3,尼龙带3 顶面均匀设置有带齿4,扎头1与尼龙带3连接处中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且扎头1与尼龙带3连接处中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尼龙带3远离扎头1一端设置有插头5,插头5顶面均匀设置有凸点7。

为了方便此装置的生产和组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 12均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扎头1连接。

为了便于更好的使用切刀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按钮10外侧套有橡胶套。

为了确保切刀9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推杆13为一种高强度的塑料材质的构件。

为了避免刀具对操作人员造成创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切刀9外侧设置有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尼龙扎带,使用时,只需将尼龙带3缠绕在捆扎对象外侧,然后将插头5插入扎头1上的插孔2中,然后捏住扎头1,抽拉插头5,插头5表面的凸点7会增加手指与插头5表面的摩擦力,带齿4与固定齿6 将会紧紧咬合在一起,避免了工作中带齿4与固定齿6松散,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也加强了此装置的结构强度,避免工作中扎头1与尼龙带3发生断裂,当达到所需求的捆扎要求时,按动按钮10,随即切刀9将会把多余的尼龙带3切下,方便快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