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00365发布日期:2019-04-13 01:0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静压挤密成孔制作桩基常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现有的静压挤密成孔制作桩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沉管挤土后灌注,该方法是采用静压桩机将圆形铅笔状钢管压入土中,再向管内灌注混凝土或其他成桩材料,边灌注边拔出沉管;另一种是采用静压或锤击等方法将预应力管桩打入土中形成桩基。在制作多个桩基的过程中,当桩间距较大时不能起到消除土的湿陷性作用,需要另行设计施工土桩或灰土桩以消除湿陷性,相对工期较长成本较高,不利于施工扬尘治理;桩间距较小时上述两种方法,在挤土过程中均可能对临近已施工完成的桩基造成影响,已施工的桩基产生断桩、偏位、开裂等风险,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湿陷性同时可以预先批量浇筑形成桩基或复合地基增强体的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上段桩孔: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形成上段桩孔;

(2)下段桩孔: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

(3)使用浇筑材料自下而上浇筑至桩孔的设计标高,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段桩孔的长度大于湿陷性土层的厚度1-2m。

进一步的,所述的桩孔的长度方向与地面的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的桩为桩基或复合地基增强体。

使用上述的制备方法批量制作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先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数个上段桩孔;

(2)依次再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

(3)使用浇筑材料逐个浇筑数个桩孔,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

本发明在批量形成桩孔时,在首先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形成数个上段桩孔,由于上段桩孔的长度仅大于湿陷性土层的厚度1-2m,因此在第一个上段桩孔形成后,在相邻位置制作第二个上段钻孔时,由于其第二个上段钻孔的长度相对较短,对第一个上段桩孔的影响较小,同时本发明还使用长螺旋钻机依次对数个上段桩孔逐一进行二次切削,钻取下段钻孔,长螺旋钻机在二次切削的过程中,不仅仅重新对上段桩孔的孔径进行了修正,防止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制作上段桩孔时,相邻的上段桩孔互相影响发生的变形,影响到桩孔尺寸。另外,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先批量制作桩孔,批量进行浇筑,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静压桩机就位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挤压上段桩孔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拔出静压桩机的钻头;

图4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钻取下段桩孔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长螺旋钻机的旋转阶段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拔出长螺旋钻机的钻头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对桩孔进行浇筑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放置钢筋笼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对桩孔进行浇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上段桩孔1: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形成上段桩孔1;

(2)下段桩孔2: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

(3)使用浇筑材料自下而上浇筑至桩孔的设计标高,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

所述的上段桩孔1的长度大于湿陷性土层的厚度1.5m,所述的桩孔的长度方向与地面的水平面垂直。

使用上述的制备方法批量制作桩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先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数个上段桩孔1;

(2)依次再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

(3)使用浇筑材料逐个浇筑数个桩孔,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

所述的静压挤密成孔法是使用静压桩机挤压上段桩孔1。

该方法可用于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施工,所述的浇筑材料为素混凝土、水泥砂浆等。

施工过程中,先如图1所示,将静压桩机就位,再如图2所示,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上段桩孔1,再如图3所示,拔出静压桩机的钻头,再如图4所示,长螺旋钻机的钻头自上段桩孔1底部向下钻取下段桩孔2,再如图5所示,长螺旋钻机的旋转阶段,再如图6所示,拔出长螺旋钻机的钻头,再如图7所示,对桩孔进行浇筑。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上段桩孔1: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形成上段桩孔1;

(2)下段桩孔2: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

(3)使用浇筑材料自下而上浇筑至桩孔的设计标高,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

所述的上段桩孔1的长度大于湿陷性土层的厚度1m,所述的桩孔的长度方向与地面的水平面垂直。该方法用于桩基础施工时,在上述步骤(3)中,需在桩孔中加入钢筋笼,再进行浇筑。

使用上述的制备方法批量制作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先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数个上段桩孔1;

(2)依次再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

(3)使用浇筑材料逐个浇筑数个桩孔,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

所述的静压挤密成孔法是使用静压桩机挤压上段桩孔1。

该方法用于桩基础施工时,在上述步骤(3)中,需在桩孔中加入钢筋笼,再进行浇筑。

施工过程中,先如图1所示,将静压桩机就位,再如图2所示,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上段桩孔1,再如图3所示,拔出静压桩机的钻头,再如图4所示,长螺旋钻机的钻头自上段桩孔1底部向下钻取下段桩孔2,再如图5所示,长螺旋钻机的旋转阶段,再如图6所示,拔出长螺旋钻机的钻头,再如实施例8所示,加入放置钢筋笼,再如图9所示,对桩孔进行浇筑。

实施例3:

所述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的上段桩孔1的长度大于湿陷性土层的厚度2m,通过预留注浆管进行桩底后注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陷性土体桩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上段桩孔:使用静压挤密成孔法挤压形成上段桩孔;(2)下段桩孔:使用长螺旋钻机贯穿上段钻孔并继续向下方土壤旋转钻取下段钻孔,形成桩孔;(3)使用浇筑材料自下而上浇筑至桩孔的设计标高,待浇筑材料凝固,形成桩基或复合地基增强体。本发明可以在桩间距较小的需求下,预先批量挤土成孔再批量浇筑,避免了常规的沉管灌注桩、静压或锤击预制混凝土桩,在相同条件下,桩间距较小,进行批量施工形成的挤土效应导致已施工桩产生的断桩、桩身开裂等质量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同和;孙文怀;张满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同和
技术研发日:2018.12.29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