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00357发布日期:2019-04-13 01:0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调垂盘法调垂系统是对调垂盘法系统的改造,主要包括:调垂架、液压顶升装置组成,其主要调垂原理与调垂盘法调垂系统基本相同。调垂盘通过地锚与硬地坪连接,再通过控制相互正交的四点液压顶升装置,实现支承柱垂直度的调节;液压调垂盘法调垂系统通过对调垂盘系统的自动化改造,能有效的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并且调垂速度很快,但对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较高,现有的施工方法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和物力,同时操作难度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施工方法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和物力,同时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调制台,包括机体、单方向调节杆手柄、支撑底座和调节支顶,所述机体下表面四角处固定焊接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设置能够对所述机体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机体内壁顶部固定焊接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与所述机体内壁固定焊接,所述连接横杆上安装调节支顶,所述调节支顶与所述连接横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横杆右端还固定安装前后可移动端固定翼,所述前后可移动端固定翼的设置能起到对所述调节支顶限位的作用,所述机体上表面轴向均布设置多个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与所述机体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调节杆上端固定焊接单方向调节杆手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侧壁顶部安装吊环,所述机体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焊接螺纹套筒。

一种基于所述的液压调制台的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步骤如下:s1、全场地硬化,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全硬化:300厚砖渣找平、夯实后浇筑200厚c30混凝土面层,内配hrb335级φ12螺纹钢单层双向间距200mm;

s2、放线、埋设护筒;

s201、从各轴线引出桩位线,允许偏差为5mm,桩位中心点处用射钉标记,并用红油漆画出以桩位中心为圆心、桩半径为半径的控制圆,标明桩号,在硬地坪上用墨线弹出沿轴线方向和垂直轴线方向十字线,在二方向上用切割机切出线槽,并用红油漆标出三角方向标记,轴线及桩位线放好后,然后进行自检;

s202、开挖护筒坑眼、进行护口管埋设,在埋设时应保持筒身垂直,上口水平,护筒中心以“十字”架中心为准,对准桩位中心;护筒采用3mm钢板卷制而成;护筒埋入原土20cm,护筒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20mm,护筒埋设应垂直、四周用粘土回填密实,回填必须对称进行以免护筒跑位;

s203、护筒埋设好后,及时复核桩位,若有误差大于规范要求,则重新埋设;

s3、钻孔,泥浆采用膨润土造浆,钻头直径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及根据试成孔的情况而定,钻进保证开孔的垂直度,尤其在35米深以上控制在1/300,针对以上要求,成孔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开孔钻进时要减压低速,放慢钻进速度,保证钻杆的垂直度;钻进时密切注意桩架的稳定情况,护筒、土体是否有下陷情况,发现偏斜,立即提杆,重复扫孔,直至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成孔后百分百检测保证桩孔的垂直度;

s4、第一次清孔,用高压泵通过导管对桩底进行循环清理,严格控制沉渣深度,控制在5cm以下;需先进行试成孔,按照成孔情况结合土层条件的选用不同性能的泥浆护壁,一清返浆比重<1.30,二清返比重≤1.2,粘度控制在18~22秒,含砂率≤5%;成孔过程中,排出的泥浆应先进入泥浆沉淀池,过程中采用除砂机,降低泥浆的含砂量及比重,然后再进入循环池利用;

s5、钢筋笼加工、安装,钢筋笼制作必须在平台上制作,必须保证钢筋笼直径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运输过程中保证笼身不变形;钢筋笼制作时笼身必须平直;上下节钢筋笼搭接位置预留钢筋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安放钢筋笼前测定标高尺寸,确定吊筋长度,采用8根φ25的钢筋用作引笼上下节笼主筋位置应对正;钢筋笼不得强行下笼,下笼时应缓慢下放,注意垂直居中下放避免碰撞土壁;吊筋应牢固,以免钢筋笼坠落;钢筋笼内按要求设φ60钢管作为声测管,当桩径d<800mm时,不得少于2根;当桩径800<d<1600mm时,不得少于3根;当桩径d>1600mm时,不得少于4根;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测呈对称形状布置;

s6、调垂架立柱调垂;

s601、圆管柱调垂,现场采用一种内部带有微型激光发射器的高精度倾斜仪,通过激光发射器的光束找出倾斜仪在钢格构柱柱管上的安装面,在钢格构柱柱管竖起后即可利用倾斜仪的输出实时监测钢格构柱柱管的倾斜状态;通过程序设计,倾斜仪可以直接与电脑连接或配套的显示仪表连接,直观的反映出被测物的垂直度,倾斜角度和偏移尺寸,把安装有倾角传感器的基板放置到格构柱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放置光靶,让传感器底面和光靶相对,固定后基板与格构柱的母线垂直,定位架与硬地坪通过预埋件或膨胀螺丝进行连接,保持与地面的牢固、平整,定位架的高度为700mm,为方便调垂架的校正,钢管柱高度加工时也相应增加长度至自然地坪以上800mm,桩帽在定位架内,立柱(钢管柱)的顶端用滑板夹紧后,紧固螺栓与桩帽固定,为保证桩帽与立柱同一水平线需在现场拼接,桩体与定位架固定以后,通过测量装置显示,用千斤顶将其在所需调整方位(共八个)进为行校正;

s602、方管柱调垂,方柱调垂与圆柱类似,现场还采用了另外一种激光垂准仪快速调垂法:方柱起吊前,把安装有激光垂准仪的基板放置到格构柱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放置光靶,让传感器底面和光靶相对,固定后基板与格构柱的母线垂直,方柱上事先开好螺栓孔,采用120t履带吊下放立柱,当立柱下放到位时,在立柱两侧用螺栓固定在调垂架上,用撬棍调整方柱位置,直到方柱与调垂架固定完成;初步调整方柱顶标高,标高允许偏差±1cm,方柱与调垂架固定完成后,利用履带吊整体吊起,利用事先放好的纵横向定位线方柱精确定位,方柱位置定位好后,通过垂准仪气泡显示,用千斤顶将其在所需调整方位(共八个)进为行校正,直至垂准仪气泡居中、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层层严格把关,如发生垂直度未符合设计要求禁止进入下道工序;

s7、二次清孔,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并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砼导管,通过砼导管连接循环泵组进行第二次清孔,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砼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同时注意补充清浆保证泥浆液面的高度,二次清孔完毕后,均由专人测量孔深及孔底沉渣,如孔内泥浆各项指标不符和设计和规范要求则应重新进行清孔直至合格为止;

s8、灌注桩采用商品混凝土;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水下c40,水坍落度在180-220mm之间,初凝时间6-8小时;

s801、导管下入孔内之前应仔细检查连接丝扣、密封槽的好坏,并编号、丈量、记录长度,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一般控制在50cm左右;

s802、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在第二次清孔后30min内进行,若超过30min应重新测量孔底泥浆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重新清孔;

s803、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导管埋深应控制在3~10m,最小埋深不得小于2m,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提管长度不得超过6m,最佳提管长度为2.5m,应经常测定混凝土面高度,确定提管长度,切不可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以上,单桩灌注时间宜不大于8小时;

s804、当混凝土灌注高出桩顶1-2米左右,开始从钢管外侧填入直径2-4cm的石子,填至自然地面,钢管外侧填碎石和内侧混凝土的浇筑同时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了简易液压调垂架法调垂系统,施工工艺操作简单、快捷,确保了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要求;与气囊法调垂系统和调垂架(盘)法调垂系统相比,调垂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优势;本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逆作法项目一柱一桩调垂施工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液压调制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单方向调节杆手柄、3-支撑底座、4-吊环、5-调节支顶、6-连接横杆、7-螺纹套筒、8-前后可移动端固定翼、9-螺纹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液压调制台,包括机体1、单方向调节杆手柄2、支撑底座3和调节支顶5,所述机体1下表面四角处固定焊接支撑底座3,所述支撑底座3的设置能够对所述机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机体1内壁顶部固定焊接连接横杆6,所述连接横杆6与所述机体1内壁固定焊接,所述连接横杆6上安装调节支顶5,所述调节支顶5与所述连接横杆6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横杆6右端还固定安装前后可移动端固定翼8,所述前后可移动端固定翼8的设置能起到对所述调节支顶5限位的作用,所述机体1上表面轴向均布设置多个螺纹调节杆9,所述螺纹调节杆9与所述机体1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调节杆9上端固定焊接单方向调节杆手柄2;

所述机体1侧壁顶部安装吊环4,所述机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焊接螺纹套筒7。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实施例1所述的液压调制台的采用液压调垂架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s1、全场地硬化,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全硬化:300厚砖渣找平、夯实后浇筑200厚c30混凝土面层,内配hrb335级φ12螺纹钢单层双向间距200mm;

s2、放线、埋设护筒;

s201、从各轴线引出桩位线,允许偏差为5mm,桩位中心点处用射钉标记,并用红油漆画出以桩位中心为圆心、桩半径为半径的控制圆,标明桩号,在硬地坪上用墨线弹出沿轴线方向和垂直轴线方向十字线,在二方向上用切割机切出线槽,并用红油漆标出三角方向标记,轴线及桩位线放好后,然后进行自检;

s202、开挖护筒坑眼、进行护口管埋设,在埋设时应保持筒身垂直,上口水平,护筒中心以“十字”架中心为准,对准桩位中心;护筒采用3mm钢板卷制而成;护筒埋入原土20cm,护筒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20mm,护筒埋设应垂直、四周用粘土回填密实,回填必须对称进行以免护筒跑位;

s203、护筒埋设好后,及时复核桩位,若有误差大于规范要求,则重新埋设;

s3、钻孔,泥浆采用膨润土造浆,钻头直径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及根据试成孔的情况而定,钻进保证开孔的垂直度,尤其在35米深以上控制在1/300,针对以上要求,成孔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开孔钻进时要减压低速,放慢钻进速度,保证钻杆的垂直度;钻进时密切注意桩架的稳定情况,护筒、土体是否有下陷情况,发现偏斜,立即提杆,重复扫孔,直至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成孔后百分百检测保证桩孔的垂直度;

s4、第一次清孔,用高压泵通过导管对桩底进行循环清理,严格控制沉渣深度,控制在5cm以下;需先进行试成孔,按照成孔情况结合土层条件的选用不同性能的泥浆护壁,一清返浆比重<1.30,二清返比重≤1.2,粘度控制在18~22秒,含砂率≤5%;成孔过程中,排出的泥浆应先进入泥浆沉淀池,过程中采用除砂机,降低泥浆的含砂量及比重,然后再进入循环池利用;

s5、钢筋笼加工、安装,钢筋笼制作必须在平台上制作,必须保证钢筋笼直径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运输过程中保证笼身不变形;钢筋笼制作时笼身必须平直;上下节钢筋笼搭接位置预留钢筋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安放钢筋笼前测定标高尺寸,确定吊筋长度,采用8根φ25的钢筋用作引笼上下节笼主筋位置应对正;钢筋笼不得强行下笼,下笼时应缓慢下放,注意垂直居中下放避免碰撞土壁;吊筋应牢固,以免钢筋笼坠落;钢筋笼内按要求设φ60钢管作为声测管,当桩径d<800mm时,不得少于2根;当桩径800<d<1600mm时,不得少于3根;当桩径d>1600mm时,不得少于4根;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测呈对称形状布置;

s6、调垂架立柱调垂;

s601、圆管柱调垂,现场采用一种内部带有微型激光发射器的高精度倾斜仪,通过激光发射器的光束找出倾斜仪在钢格构柱柱管上的安装面,在钢格构柱柱管竖起后即可利用倾斜仪的输出实时监测钢格构柱柱管的倾斜状态;通过程序设计,倾斜仪可以直接与电脑连接或配套的显示仪表连接,直观的反映出被测物的垂直度,倾斜角度和偏移尺寸,把安装有倾角传感器的基板放置到格构柱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放置光靶,让传感器底面和光靶相对,固定后基板与格构柱的母线垂直,定位架与硬地坪通过预埋件或膨胀螺丝进行连接,保持与地面的牢固、平整,定位架的高度为700mm,为方便调垂架的校正,钢管柱高度加工时也相应增加长度至自然地坪以上800mm,桩帽在定位架内,立柱(钢管柱)的顶端用滑板夹紧后,紧固螺栓与桩帽固定,为保证桩帽与立柱同一水平线需在现场拼接,桩体与定位架固定以后,通过测量装置显示,用千斤顶将其在所需调整方位(共八个)进为行校正;

s602、方管柱调垂,方柱调垂与圆柱类似,现场还采用了另外一种激光垂准仪快速调垂法:方柱起吊前,把安装有激光垂准仪的基板放置到格构柱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放置光靶,让传感器底面和光靶相对,固定后基板与格构柱的母线垂直,方柱上事先开好螺栓孔,采用120t履带吊下放立柱,当立柱下放到位时,在立柱两侧用螺栓固定在调垂架上,用撬棍调整方柱位置,直到方柱与调垂架固定完成;初步调整方柱顶标高,标高允许偏差±1cm,方柱与调垂架固定完成后,利用履带吊整体吊起,利用事先放好的纵横向定位线方柱精确定位,方柱位置定位好后,通过垂准仪气泡显示,用千斤顶将其在所需调整方位(共八个)进为行校正,直至垂准仪气泡居中、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层层严格把关,如发生垂直度未符合设计要求禁止进入下道工序;

s7、二次清孔,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并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砼导管,通过砼导管连接循环泵组进行第二次清孔,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砼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同时注意补充清浆保证泥浆液面的高度,二次清孔完毕后,均由专人测量孔深及孔底沉渣,如孔内泥浆各项指标不符和设计和规范要求则应重新进行清孔直至合格为止;

s8、灌注桩采用商品混凝土;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水下c40,水坍落度在180-220mm之间,初凝时间6-8小时;

s801、导管下入孔内之前应仔细检查连接丝扣、密封槽的好坏,并编号、丈量、记录长度,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一般控制在50cm左右;

s802、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在第二次清孔后30min内进行,若超过30min应重新测量孔底泥浆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重新清孔;

s803、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导管埋深应控制在3~10m,最小埋深不得小于2m,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提管长度不得超过6m,最佳提管长度为2.5m,应经常测定混凝土面高度,确定提管长度,切不可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以上,单桩灌注时间宜不大于8小时;

s804、当混凝土灌注高出桩顶1-2米左右,开始从钢管外侧填入直径2-4cm的石子,填至自然地面,钢管外侧填碎石和内侧混凝土的浇筑同时进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采用了简易液压调垂架法调垂系统,施工工艺操作简单、快捷,确保了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要求;与气囊法调垂系统和调垂架(盘)法调垂系统相比,调垂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优势;本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逆作法项目一柱一桩调垂施工难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