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孔口的双侧竖缝式鱼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583发布日期:2018-08-17 20:45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孔口的双侧竖缝式鱼道,属于鱼道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防洪、发电、供水等需要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拦河设施造成河流上下游水文条件改变,河流生境的连续性中断,鱼类的洄游通道阻断。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鱼类等生物的影响,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鱼道这种生态补偿工程应运而生。

鱼道是一种通过其内部结构(如隔板、孔、缝等)来改善水流流态、减小水流流速,使鱼类能顺利上溯的过鱼设施。鱼道流场特性是否满足鱼类洄游需求,直接决定鱼道设计与运行的合理性。目前,申请号为201210258999.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该结构未考虑到在一定下泄流量下,池室竖缝处流速较大,不利于鱼类洄游。

申请号为20162067012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潜孔竖缝式鱼道结构,该结构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水流流向,优化了池室流态,但该结构下鱼道的流场对四大家鱼等游泳能力较弱的鱼类洄流产生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优化池内流态,降低池室回流,消除水流能量以及增加过鱼通路的双侧竖缝式鱼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孔口的双侧竖缝式鱼道,包括鱼道边墙以及若干鱼池室,所述鱼池室由设置在所述鱼道边墙两边内壁上前后组对称设置的窄隔板分隔形成,位于所述窄隔板与水流方向相反一侧设有宽隔板,所述宽隔板位于所述鱼道中心位置处,两边采用钩状结构,与两侧的所述窄隔板形成竖缝,所述宽隔板中间位置设有孔口。

所述孔口为圆形,直径为最小过鱼宽度,中心距离所述鱼道底板距离为所述宽隔板高度的1/3~1/2。

所述鱼池室长度为所述竖缝4宽度的9~10倍。

相邻的所述宽隔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鱼道槽身断面宽度的4/3,所述宽隔板的宽度为所述鱼道槽身断面宽度的3/5~4/5,所述宽隔板的厚度为所述鱼道槽身断面宽度的1/10。

所述钩状结构的长度为所述宽隔板与所述窄隔板垂直距离的1/3~1/2。

所述鱼道边墙内壁、所述窄隔板和所述宽隔板均采用糙率较大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带孔口的双侧竖缝式鱼道结构形式,使水流充分消能的同时,能极大提高过鱼的机率,鱼类能够穿过竖缝洄游到上游,同时,宽隔板孔口位置处的流速较小,适合青鱼、草鱼等鱼类上溯,进而克服现有鱼道结构的不足,达到鱼道设置的过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孔口的双侧竖缝式鱼道,包括鱼道边墙1以及若干鱼池室5,槽身断面为矩形,左右对称,鱼池室5由设置在鱼道边墙1两边内壁上前后组对称设置的窄隔板21,22分隔形成,位于窄隔板2与水流方向相反一侧设有宽隔板3,宽隔板3位于鱼道中心位置处,两边采用钩状结构7,使得竖缝4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与两侧的窄隔板21,22形成竖缝4,宽隔板3中间位置设有孔口6,如图3所示,其中孔口6为圆形,直径为最小过鱼宽度,中心距离鱼道底板距离为宽隔板3高度的1/3~1/2,鱼池室5长度为竖缝4宽度的9~10倍,相邻的宽隔板3之间的距离为鱼道槽身断面宽度的4/3,宽隔板3的宽度为鱼道槽身断面宽度的3/5~4/5,宽隔板3的厚度为鱼道槽身断面宽度的1/10,钩状结构7的长度为宽隔板3与窄隔板2垂直距离的1/3~1/2,鱼道边墙1内壁、窄隔板2和宽隔板3均采用糙率较大的材料,通过边壁的摩擦、沿程摩阻来消除上下游水头的多余能量。

本实用新型鱼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孔口6和双侧竖缝4的结合能够减小水流流速,改善水流流态,更好的为鱼类洄流创造条件,使得鱼类穿过鱼道更加容易,对减少水利工程对鱼类等生物的影响以及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