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680发布日期:2018-09-18 19:58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体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体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进行采矿、采石的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山坡土体结构,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导致了坡体出现塌陷,土壤裂隙的产生;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了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土地贫瘠、植被破坏。遇到下雨天气时,矿山固体废渣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且,由于地下采空,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频繁发生,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对受损山体进行进行修复的基础是:做好破损山体的现场勘察,地质资料的收集。对破损山体立面因开山采石造成松动,容易塌方的岩石进行认真排查,对所在地的立地自然条件和植被状况进行细致调查,同时,注重调查破损面的形态特征,收集所在地的详细地质资料。对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资料进行汇总比较,对场地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确定破损山体修复与绿化景观营建的框架和功能定位,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形成科学的实施方案。

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对受损山体进行修复时,山体修复的结构是,先将受损坡面清理干净,消除山体崩塌、滑坡隐患,将螺纹钢管埋设在清理后的山体坡面内进行加固,然后在坡面内进行填充加固,加固后的坡面上植入草籽,在坡面上形成绿化带。但是,采用这种结构的山体坡面,由于被修复山体内部无支撑结构、加固结构,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山体内部存在崩塌隐患,并且坡面表面植壤土的附着力有限,存在水土流失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体修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山体修复内部无支撑、加固的结构,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被修复山体内部存在崩塌的安全隐患,并且坡面表面的植壤土的附着力弱,存在水土流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体修复结构,包括骨架层、填料层、喷浆层、坡面层和坡面根植层;

所述骨架层连接在待修复的坡体内,所述填料层填充在所述骨架层内,所述喷浆层铺设在所述填料层上,所述坡面层铺设在所述喷浆层上,所述坡面根植层铺设在所述坡面层形成的坡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锚杆支护层,

所述锚杆支护层连接在所述填料层内,并设置在所述骨架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层的数量为多层,所述填料层为与所述骨架层相对应的多层,每层填料层填充在每层骨架层内;

多层骨架层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坡面,并且下部分骨架层内填充的填料层的碎石的粒径取值范围在5cm-8cm之间,上部分骨架层内填充的填料层的碎石的粒径取值范围在2cm-3cm之间;

所述锚杆支护层的数量为多层,每层锚杆支护层连接在每层填料层内,并设置在多层骨架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层包括空心模块,所述空心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空心模块依次连接形成骨架层。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层包括空心模块,所述空心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空心模块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模块组;

所述模块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模块组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骨架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模块为圆柱体、多边体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模块的侧壁设有连接部,相邻空心模块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层为网状。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层采用多层金属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山体修复结构,包括骨架层、填料层、喷浆层、坡面层和浮雕层;

所述骨架层连接在待修复的坡体内,所述填料层填充在所述骨架层内,所述喷浆层铺设在所述填料层上,所述坡面层铺设在所述喷浆层上,所述浮雕层铺设在所述坡面层形成的坡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体修复结构,所述骨架层连接在待修复的坡体内,利用所述骨架层对山体内部进行支撑,起到加固山体内部的作用;所述填料层填充在所述骨架层内部,利用所述填料层对所述骨架层内部进行填充压实,加固了所述骨架层内部的结构;所述填料层填充在所述骨架层内,进行压实加固后,在所述填料层的上部铺设所述喷浆层,利用所述喷浆层对所述填料层的上面进行固化夯实;在所述喷浆层的上面铺设所述坡面层,使所述坡面层形成结构分明的坡面,坡面的外观效果好;在所述坡面层的上部铺设所述坡面根植层,所述坡面根植层形成绿化坡面。本实用新型在待修复的坡面内连接所述骨架层,对坡面内进行支撑,在所述骨架层内填充所述填料层,对所述骨架层内进行加固,在所述填料层的上部依次铺设喷浆层、坡面层和坡面根植层,使坡面的结构分明,加固了坡面、植被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山体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锚杆支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山体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山体修复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图标:100-骨架层;200-填料层;300-喷浆层;400-坡面层;500-坡面根植层;600-锚杆支护层;700-浮雕层;101-空心模块;102-模块组;10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山体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锚杆支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体修复结构,包括骨架层100、填料层200、喷浆层300、坡面层400和坡面根植层500;

所述骨架层100连接在待修复的坡体内,所述填料层200填充在所述骨架层100内,所述喷浆层300铺设在所述填料层200上,所述坡面层400铺设在所述喷浆层300上,所述坡面根植层500铺设在所述坡面层400形成的坡面上。

在图1中,山体修复结构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坡面。

骨架层100采用金属架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铁架的结构,先将待修复的坡体内浇筑混凝土基层,然后将骨架层100固定在混凝土基层上,对骨架层100的位置进行固定。

填料层200采用石料,将石料填充在骨架层100内,对骨架层100进行加固,加固后,在填料层200上进行喷浆,喷浆使用水泥、砂子、石子的混合物,喷浆厚度为2cm,形成喷浆层300。

在喷浆层300的上面铺设坡面层400,坡面层400采用金属网,对喷浆层300的上面进行平整加固,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坡面根植层500铺设在坡面层400上,坡面根植层500包括根植土壤和植物,在坡面层400上先铺设根植土壤,然后再将草籽或者植物种植在土壤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坡面根植层500可以采用空心柱的结构,空心柱的顶面开口,空心柱的底面具有封堵盖,封堵盖能够避免空心柱内的土壤流失,在空心柱内填充营养土后种植草籽,将多个空心柱按照一定的顺序拼接,固定在坡面层400上,形成模块化绿化墙、景观墙、景观花盆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坡面根植层500采用空心柱组件的结构,多个上述的空心柱拼接形成空心柱组件,并将多个空心柱组件再次进行拼接,固定在坡面层400上,形成模块化绿化墙、景观墙、景观花盆等。

相邻空心柱之间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相邻空心柱组件之间也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便于随时对景观墙的布置面积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还包括锚杆支护层600,

所述锚杆支护层600连接在所述填料层200内,并设置在所述骨架层100内。

在图2中,锚杆采用金属杆状,并且采用多根锚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多个锚杆倾斜插入填料层200内,利用多个锚杆对填料层200和骨架层100之间进行加固,倾斜设置锚杆能够在倾斜方向对填料层200和骨架层100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多个锚杆水平插入填料层200内,利用多个锚杆对填料层200和骨架层100之间进行加固,水平设置锚杆能够在水平方向对填料层200和骨架层100进行加固。

锚杆的插入端插入待修复的坡面内部,以对锚杆的插入端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层100的数量为多层,所述填料层200为与所述骨架层100相对应的多层,每层填料层200填充在每层骨架层100内;

多层骨架层100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坡面,并且下部分骨架层100内填充的填料层200的碎石的粒径取值范围在5cm-8cm之间,上部分骨架层100内填充的填料层200的碎石的粒径取值范围在2cm-3cm之间;

所述锚杆支护层600的数量为多层,每层锚杆支护层600连接在每层填料层200内,并设置在多层骨架层100之间。

在图1中,骨架层100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多层,并且每层骨架层100内均填充有填料层200,设置多层骨架层100,对整个坡面进行支撑,每层骨架层100内均铺设填料层200,加固了整个坡面的牢固性。

在图1中,骨架层100设置九层,下部分的四层骨架层100内填充的碎石的粒径较大,碎石的粒径取值为6cm,下部分的骨架层100内采用粒径较大的碎石结构,形成粗石料层,使坡面下部的根基稳定性好。

上部分的五层骨架层100内填充的碎石的粒径较小,碎石的粒径取值为2.5cm,上部分的骨架层100内采用粒径较小的碎石结构,形成细石料层,能够保证上部分骨架层100具有一定的松软度。

在每层填料层200内均插接有锚杆,多个锚杆形成锚杆支护层600,多个锚杆对多层骨架层100进行支撑加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层100包括空心模块101,所述空心模块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空心模块101依次连接形成骨架层100。

在图4中,骨架层100采用多个空心模块101的结构,空心模块101为金属空心柱体,采用金属柱体的结构,能够保证整个骨架层100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支撑力。

在图4中,多个空心模块101连接后,侧面形成一端面较高另一端面较低的三角形,因此,坡面内侧的空心模块101的高度较高,坡面外侧的空心模块101的高度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空心模块101的侧壁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加固了多个空心模块10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空心模块101的侧壁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随时对空心模块101进行拆卸,对骨架层100进行调整。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组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层100包括空心模块101,所述空心模块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空心模块101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模块组102;

所述模块组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模块组102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骨架层100。

在图5中,多个空心模块101连接后形成一个模块组102,多个模块组102连接形成骨架层100,每个模块组102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采用任意数量的空心模块101。

采用模块组102的结构,便于对骨架层100进行安装和拆卸。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模块101为圆柱体、多边体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心模块101采用圆柱体的结构,多个圆柱体连接形成骨架层10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空心模块101采用六棱柱体的结构,多个六棱柱体连接形成骨架层10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空心模块101采用三角体的结构,多个三角体连接形成骨架层10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空心模块101采用四棱柱体的结构,多个四棱柱体连接形成骨架层10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空心模块101采用不规则柱体的结构,在不规则柱体的前后外侧壁分别设有凸起柱,在柱体的左右外侧壁分别设有凹陷槽,以使相邻的不规则柱体之间通过凸起柱和凹陷槽卡合连接,形成骨架层100。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模块101的侧壁设有连接部103,相邻空心模块10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103连接。

如图10所示,空心模块101的侧壁设有连接部103,连接部103为形成在空心模块101外侧壁的凸起柱,或者凹陷槽,以使相邻空心模块101之间通过连接部103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层400为网状。

在图1中,坡面层400采用钢丝网的结构,利用钢丝网对喷浆层300下部进行加固,并且便于固定坡面根植层500。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层400采用多层金属网。

实际使用时,钢丝网可以铺设多层,便于固定坡面根植层50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山体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山体修复结构,包括骨架层100、填料层200、喷浆层300、坡面层400和浮雕层700;

所述骨架层100连接在待修复的坡体内,所述填料层200填充在所述骨架层100内,所述喷浆层300铺设在所述填料层200上,所述坡面层400铺设在所述喷浆层300上,所述浮雕层700铺设在所述坡面层400形成的坡面上。

在图3中,骨架层100内填充填料层200后,在填料层200的上面进行喷浆,喷浆后铺设坡面层400,在坡面层400的上面进行打印浮雕,对原浮雕进行复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体修复结构,在被修复山体内部植入3D骨架,该骨架强度大、嵌套结合紧密牢固、形状可灵活控制,以顺应山体自然形态进行修复,避免人工痕迹,使被修复山体更自然美观;在骨架基础上进行回填、坡面打印、复绿施工,可使被修复山体更牢固,防止山体崩塌、滑坡,防止水土流失。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山体修复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一种山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清土

对破损的山体坡面表面上的散土、受损自由面的松动区域进行清理;

由于破损的山体坡面表面有很多散土,采用机械设备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散土进行清理,使清理后的坡面整洁。

b.安装锚杆

将锚杆安装在清理后的山体坡面内,对锚杆进行固定;

将多个锚杆安装在坡面内进行固定,使锚杆的插入端插入坡面内部。

c.安装骨架

在山体坡面内安装骨架,并进行固定;

在山体坡面内浇筑混凝土,将底部的第一层骨架层100固定在混凝土内进行固定。

d.铺设填料

骨架固定完毕后,在骨架内铺设填料,使锚杆设置在填料内;

第一层骨架固定后,在第一层骨架内铺设粒径为6cm的碎石填料,并使锚杆设置在填料内。

e.喷浆

在填料层200上喷射浆料,形成喷浆层300;

喷浆时,使用水泥、河沙、石子的配比为1:1.5:1.7,还包括一定量的速凝剂和水,使用水泥为P〃C32.5R的水泥,砂子选用中粗砂,河沙的粒径取值范围在0.035~0.05cm之间,选用河沙的粒径为0.04cm,含水率不大于5%,河沙严禁含有黄土及杂物,石子的粒径取值范围在0.5cm-1.5cm之间,选用石子的粒径为0.6cm,速凝剂掺量为5%,速凝剂型号为J85型,水不得使用含有酸、碱或油,喷浆厚度为2cm。

重复上述步骤c-e,在第一层骨架层100的上部依次铺设多层骨架,在每层骨架内均铺设填料,并且多层骨架的截面形成三角形,使锚杆插接在多层填料层200之间,并进行固定;

第一层骨架铺设完毕后,在第一层骨架的上部铺设第二层骨架,第二层骨架按照上述步骤c-e进行,按照上述方式铺设多层骨架,锚杆设置在多层填料层200之间固定。

f.铺设坡面

在最上面的骨架层100的喷浆层300上铺设坡面层400;

在最上面的喷浆层300上铺设金属网,避免金属网上面的水土流失,金属网采用钢丝网,钢丝的直径为0.3cm,钢丝的抗拉强度不少于420Mpa。

g.美化坡面

在坡面层400的坡面上栽植树木、草坪,形成坡面根植层500,或者在坡面上打印艺术浮雕,形成浮雕层700。

在坡面层400上铺设植草砖,并进行播种,形成坡面根植层500;或者直接在坡面层400上根植土壤,然后再将草籽或者植物种植在土壤内,形成坡面根植层500。

或者在坡面层400上打印艺术浮雕,复原艺术浮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