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670发布日期:2018-09-18 19:5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和恢复,而其中,渣体型边坡的植被恢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程,现行的渣体边坡防护治理方法中,都会在坡体上进行设置加固装置,如专利公告号CN2923823Y的一种混凝土边坡植被恢复结构,在这个专利中,通过在岩土层上由内到外依次铺设有砼喷层和基质层来达到巩固边坡的目的,即在岩体上铺上一层混凝土,这种在边坡岩体上整体铺设混凝土的方法虽然对于边坡的巩固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混凝土将渣体边坡的内部岩体与外部种植土和植被相隔绝,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边坡的土质,因而整体铺设混凝土不利于改善边坡的土质。而在植被恢复的结构中,常常采用有利于植被生长的装置,如专利公告号为 CN202269225U上的一种快速恢复矿山植被的纸质生态盘,该专利提出将植被生长在生态盘中,该生态盘的盘体表面分布凹坑,凹坑底部设置有漏水孔,凹坑底部设置有生长基质,这种生态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但还存在的缺点是该漏水孔设置在底部,在使用过程中水分很容易流失,因而不能有效的存储水分供植被根系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采用蜂巢形的网格框架,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在网格框架底部设置固定网,能够对山坡进行有效的固定和植被恢复,且均采用可降解材料,使植被的根部能够与山坡的岩石直接接触,对山坡土壤进行改善,同时加入储水层,对植被生长所需水分提供保证,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包括网格框架,所述网格框架的网格采用六棱形结构,且网格框架整体采用蜂巢形结构,所述网格框架底部间隔性设置通孔,且网格框架内部的网格侧壁均设置过水孔,所述网格框架底部的通孔内部设置固定钉,所述固定钉上端的顶帽与网格框架的网格底壁接触安装,所述网格框架下方设置储水层,所述储水层的上表面与网格框架的下表面贴合,且储水层下方依次设置隔水板和固定网,所述固定钉刺穿储水层、隔水板和固定网,且固定钉与固定网下方的岩层固定连接,所述网格框架的网格内部填充种植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网格框架上方设置加固框架,所述加固框架与网格框架的网格壁上边缘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网格框架的网格侧壁均开设过水孔,且每个侧壁的过水孔高度一致均处于网格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网为铁丝网,且固定网镶嵌在隔水板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钉为六棱形钉,且网格框架底部的通孔内间隔性布置固定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采用蜂巢形的网格框架,鉴于蜂巢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网格框架变形,同时网格框架的网格侧壁中间位置均设置过水孔,使不同的网格之间水分能够相互流通,而且在网格框架下端设置储水层,对多余的水分进行收集和储藏,防止植物缺水死亡,而且下方设置隔水板,防止水分下渗,同时由于隔水板和网格框架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所以待植物种植一定时间后,植物的根部能够与下端岩石直接接触,对岩石表层的土壤进行改善,从根本上解决陡坡土壤流失的问题,而且此时固定网和加固框架依然能够对岩石的固定起到作用,不会造成泥石流滑坡和岩石掉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格框架底部示意图。

图中:1网格框架、2加固框架、3隔水板、4固定钉、5过水孔、6储水层、7固定网、8种植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包括网格框架1,网格框架1的网格采用六棱形结构,且网格框架1整体采用蜂巢形结构,网格框架1底部间隔性设置通孔,且网格框架1内部的网格侧壁均设置过水孔5,网格框架1底部的通孔内部设置固定钉4,固定钉4上端的顶帽与网格框架1的网格底壁接触安装,网格框架1下方设置储水层6,储水层6的上表面与网格框架1的下表面贴合,且储水层6下方依次设置隔水板3和固定网7,固定钉4刺穿储水层6、隔水板3和固定网7,且固定钉4与固定网7下方的岩层固定连接,网格框架1的网格内部填充种植土8,网格框架1上方设置加固框架2,加固框架2与网格框架1的网格壁上边缘贴合,加固框架2能够在网格框架1降解后对种植土8进行固定,网格框架1的网格侧壁均开设过水孔5,且每个侧壁的过水孔5高度一致均处于网格的中间位置,保证各个网格之间水分能够进行流通,且每个网格内部能够保存一定量的水分,固定网7为铁丝网,且固定网7镶嵌在隔水板3内部,对表层岩石进行固定,固定钉4 为六棱形钉,且网格框架1底部的通孔内间隔性布置固定钉4,有效的将网格框架1固定在岩石表面,储水层6采用储水材料制作,且隔水板3和网格框架1均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保证安装一定时间后,植被的根部能够与岩石直接接触,对岩石表层的土壤进行改造。

在使用时:将网格框架1、隔水板3和储水层6均通过固定钉4与岩石固定,然后在网格框架1的网格内部填充种植土8,在种植土8内部种植植被,下雨的雨水直接进入网格内部,且通过过水孔5在不同的网格内部流动,且多余的水分通过底部通孔进入储水层6,待植被缺水时,储水层6能够为植被提供生存用水,且种植一段时间后,隔水板3和网格框架 1降解,植被的根部直接与岩石接触,对岩石表层土壤进行改善。

本实用新型采用蜂巢形的网格框架1,鉴于蜂巢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网格框架1变形,同时网格框架1的网格侧壁中间位置均设置过水孔5,使不同的网格之间水分能够相互流通,而且在网格框架1下端设置储水层6,对多余的水分进行收集和储藏,防止植物缺水死亡,而且下方设置隔水板3,防止水分下渗,同时由于隔水板3和网格框架1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所以待植物种植一定时间后,植物的根部能够与下端岩石直接接触,对岩石表层的土壤进行改善,从根本上解决陡坡土壤流失的问题,而且此时固定网7和加固框架2依然能够对岩石的固定起到作用,不会造成泥石流滑坡和岩石掉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