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复合型加固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218发布日期:2018-09-11 1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复合型加固桩,其特征为,包括外桩体、内桩体、桩基组件和桩盖;

外桩体为圆柱体结构,外桩体中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浇注槽,第一浇注槽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结构,第一浇注槽的底部设有圆柱体结构的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设有正四棱台结构的第一限位块,第一浇注槽的底部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一圈第一注砂腔;

内桩体包括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的内桩底座和圆柱体结构的内桩管,内桩管同轴的固定在内桩底座上,内桩底座与第一浇注槽间隙配合,内桩体设置在外桩体中,内桩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块间隙配合,内桩管上设有第一通道,内桩底座上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一注砂腔相连通,内桩底座上设有第一定位柱;

多个桩基组件依次套设在内桩管的外部、并叠放在内桩底座的上方;

桩基组件包括外插接环、内限位环和上固定环;

外插接环的外壁为正六边形结构,外插接环的底部设有三个第一定位槽,外插接环的顶部设有三个第二定位柱;

内限位环包括第一内限位环和第二内限位环,第一内限位环竖直且贴合在外插接环内壁上设置,第二内限位环水平的固定在第一内限位环的底部,第二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内桩管贴合设置;

上固定环包括第一上固定环和第二上固定环,第一上固定环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一上固定环竖直的固定在外插接环的顶部、使第二定位柱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定位槽中,第二上固定环水平的固定在第一上固定环的顶部,第二上固定环的内壁与内桩管贴合设置,第一上固定环的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柱;

第一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柱或第三定位柱对应设置,内桩底座的第一定位柱插入式的设置在位于其上方的桩基组件的第一定位槽中实现定位,桩基组件通过第三定位柱插入式的设置在位于其上方的桩基组件的第一定位槽中实现定位;

外插接环、内限位环、上固定环和内桩管围绕形成第二注砂腔,内桩管上设有若干与第二注砂腔相连通的注砂通道;

桩盖套设在内桩管的顶部,桩盖底部设有第三定位槽,位于最顶端的桩基组件的第三定位柱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三定位槽中,桩盖上设有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相连通;

通过第三通道向第一注砂通道和第二注砂通道中注入水泥砂浆;

桩盖的顶部设有端板,端板的底部设有塞盖,塞盖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三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复合型加固桩,其特征为,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第三定位柱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复合型加固桩,其特征为,注砂通道为内小外大的圆台形结构,注砂通道外侧的孔径为其内侧孔径的两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复合型加固桩,其特征为,塞盖的高度小于第三通道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复合型加固桩,其特征为,内桩管的外壁上轴向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凸条,第一限位凸条与设置在第二内限位环和第二上固定环内壁上的第一限位插槽相契合实现限位,外桩体的内壁上轴向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插槽,第二限位插槽与设置在外插接环和第一上固定环外壁上的第二限位凸条相契合实现限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