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河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675发布日期:2018-09-14 20:3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河闸,属于水利工程领域。手动操作,适用于有较高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调控河水流量。



背景技术:

拦河闸是河道上用以调节上下游水位和控制水流流量的水工建筑物,闸门启闭是拦河闸最重要的工作环节。闸门的启闭力主要包括2个部分,一是闸门的自重,二是上下游水位差引起的水闸闸门与水闸墩墙之间的摩擦力。闸门启闭机按动力传送方式可分为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按启闭机的安装状况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按闸门与启闭机连接方式可分为柔性、刚性和半刚性连接;按闸门的特征类别分为平面闸门启闭机、弧形闸门启闭机和人字闸门操作机械等。拦河闸的闸门启闭力一般都很大,需要有专门的动力系统。

现有的拦河闸,一般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闸室有底板、 闸门、 启闭机、闸墩、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上游连接段有上游防冲槽、铺盖、翼墙、上游护坡等,下游连接段有护坦、海曼、下游防冲槽、翼墙、下游护坡等。另外,还有必要的管理房和供电设施。建设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能耗大,维护要求高,对城市景观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拦河闸在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启闭省力、运行维护简便、景观效果好的拦河闸。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拦河闸,它包括分层隔板、上层胸墙、下层截流墙、闸孔和闸门;所述上层胸墙设于分层隔板的一端,墙顶高程高于上游最高水位;所述下层截流墙设于分层隔板的另一端,墙脚固定于河床中;所述的分层隔板的面高程低于上下游最低水位,分层隔板上开有圆孔,圆管状的闸孔竖直固定于分层隔板的圆孔上,闸孔的管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出水口,闸孔顶部与上层胸墙同高;所述闸门为圆管状,以动配合间隙置于闸孔内,闸门的管壁上分布与闸孔管壁对应的出水口,闸门采用浮体材料,或通过设置浮体,或为空腔,使其整体容重略小于1。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闸门顶部还设有安全防坠格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巧妙构造在于只要极小的启闭力就可实现闸门的任意开度,不再需要动力装置。闸门的自重由其自身的浮力平衡;由于闸门圆管各个门叶所受的侧向水压力都是径向的,其合力为零,因此,上下游水位差引起的水闸闸门与闸孔墩墙之间的摩擦力也为零。

2.本实用新型的上部结构体量小,闸孔圆管多向出流,并可根据需要在一块分层隔板上任意布置若干个闸孔圆管,可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十分轻便地人力启闭的拦河闸,闸门圆管灵活转动即可调控过水流量。投资省,用地省,运行维护简便,景观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河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拦河闸处于关闭状态时闸孔和闸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拦河闸处于开启状态时闸孔和闸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层隔板;2.上层胸墙;3.下层截流墙;4.闸孔;5.闸门;6.安全防坠格栅;7.上游水位;8.下游水位; 9.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河闸的结构示意图;拦河闸包括分层隔板1、上层胸墙2、下层截流墙3、闸孔4和闸门5。分层隔板1面高程低于上游水位7和下游水位8,并兼顾下游分层隔板上景观水深要求,上层胸墙2和下层截流墙3之间的分层隔板上开有圆孔;上层胸墙设于分层隔板前端,墙顶高程高于上游最高水位;下层截流墙设于分层隔板后端,墙脚固定于河床9中;使下层水体只能通过分层隔板上的圆孔向上流动;闸孔4是竖直固定在分层隔板上的圆管,管底对准隔板上的圆孔,管侧均匀分布若干出水口,管顶与上层胸墙同高;闸门5也是圆管,其外径与闸孔圆管内径相同,之间保留动配合间隙,闸门的管侧分布与闸孔圆管上对应的出水口,管顶布设安全防坠格栅6,闸门圆管通过设置浮体或空腔使其整体容重略小于1。闸门的启闭只要极小的启闭力,人力即可轻松实现闸门的任意开度。

参见附图2,当闸孔4和闸门5的出水口相互错开时,拦河闸处于关闭状态。

参见附图3,它是拦河闸开启状态下闸孔和闸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当闸孔4和闸门5的出水口相对应时,拦河闸处于开启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