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0072发布日期:2018-09-18 20:0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造成局部地区水质恶化。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整治,在各地建成了大量水流域环境基础保护设施,其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大的比重,有效提升了区域性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然而,对于农村和部分城镇地区,由于污水量小且不集中,杂质含量多,容易造成污水管道淤堵;管道淤堵后导致检查井中垃圾沉积严重,沉泥通常不能得到有效清理,造成井内产生大量臭气,严重影响了工程沿线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小流量污水管易淤堵、易产生臭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包括带有井盖的井体,所述井体上连接有进水主管和排污主管,井体底部为沉泥区,所述排污主管进口处设置有位于井体内的污水溢流堰,排污主管上通过顺水三通连接有位于井体外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延伸至地面以上,且冲洗管末端设置有冲洗泵接口,所述沉泥区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地面以上的负吸式排泥管,所述负吸式排泥管进口处设置有防堵篦子,负吸式排泥管出口处设置有抽吸泵接口。

为了尽可能地收集居民污水和增加排水量,所述进水主管和排污主管同轴设置,所述进水支管高于排污主管。

为了便于污泥沉降和排出,所述沉泥区底部为坡面结构。

为了有效拦截固体杂质进入排污主管,所述污水溢流堰的上沿与排污主管的水平中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快捷,能够解决污水管道淤堵等问题,同时有效的减少井内产生臭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包括带有井盖1的井体2,井体2前后两侧连接有进水主管3、进水支管4和排污主管5,井体2底部为坡面结构的沉泥区6。其中,进水主管3和排污主管5同轴设置,进水支管4高于排污主管5,可以提高居民污水收集量和增大排污量。排污主管5进口处安装有位于井体2内的污水溢流堰7,其上沿与排污主管5的水平中线重合,使有效遮挡面积大约为排污主管5横截面的1/2。为了防止管道淤堵,在排污主管5的井外部分还通过顺水三通8连接有位于井体2外的竖直冲洗管9,该冲洗管9延伸至地面以上,且其末端安装有便于连接冲洗泵的冲洗泵接口10。上述沉泥区6最低处连接有延伸至地面以上的负吸式排泥管11,该负吸式排泥管11进口处安装有防堵篦子12,出口处连接有抽吸泵接口13,用于连接抽吸泵进行排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防堵、防臭,可沿排污管线间隔一定距离单独设置,或者与普通检查井同时使用,即间隔数个普通检查井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查井。

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原理:

正常使用时,居民污水经进水支管4收集汇入检查井井体2内,并通过排污主管5排出,排污主管5进口处安装的污水溢流堰7将污水中的体积较大的物体挡与管道之外。同时,在冲洗污水下主管5时起到挡水,防止冲洗水进入检查井的作用。管道使用一段时间后,将冲洗管9与冲洗泵相连,用大量高流速水流对排污主管5进行清洗,起到防止管道淤堵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原理:

首先,由于冲洗管9和负吸式排泥管11出口均延伸至地面以上,正常情况下,其均与大气相通,使沉泥区6底部的微生物可进行好氧呼吸,井内所产生的臭气量将大大减少;

其次,当井内沉泥区6中的沉泥达到一定量时,可将抽吸泵与抽吸泵接口13连接,经负吸式排泥管11将污泥吸出,从根源上解决臭气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包括农村及城镇等缺水地区,污水流量小且不集中,管道容易淤积堵塞的问题,其结构简单、精巧,具有高效、节能、方便、易于维护管理,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