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土工管袋污泥脱水技术的配套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0063发布日期:2018-09-18 20:0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和岩土工程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土工管袋污泥脱水技术的配套排水装置。该装置可快速排出高含水率污泥经土工管袋内脱水药物作用从其表面渗出的污水,以防止二次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背景技术:

在河湖等水体底泥清理过程中,会有大量含水率高的污染底泥产生。国内率先采用土工管袋污泥脱水技术处理底泥,将预处理后的底泥和脱水药剂经管道注入土工管袋中,利用重力和压力快速脱水固化减容,水从管袋表面渗出。一般的排水方法是使用水泥材料修建排水沟渠,但沟渠依附于土壤之上,受土质环境和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其结构缺乏稳定性、美观性,无法回收再利用,对后期场地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回收再利用的基于土工管袋污泥脱水技术的配套排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基于土工管袋污泥脱水技术的配套排水装置,它包括环绕土工管袋设置的闭合的集水槽,集水槽沿排水方向倾斜一定的坡度放置;在较低标高一侧的集水槽底板两端各预留有一个排水孔,两个排水孔通过法兰分别与一根垂直于底板且埋地布置的落水管连接,两根落水管再通过消能弯头分别与一根埋地布置的排水管连接,两根排水管平行布置后再通过消能弯头连接到第三根排水管的两端,第三根排水管的中部开孔并与埋地布置且与之垂直的排水口连接,排水口末端接入污水处理池。

具体的,所述集水槽是断面为U型的闭合四方形槽,采用不锈钢板由两侧板和底板焊接而成;沿排水方向倾斜0.03-0.05的坡度放置。

具体的,所述落水管为UPVC管。

具体的,所述排水管为UPVC管,两根平行布置的排水管沿排水方向按集水槽倾斜坡度埋地布置,排水管与落水管连接的消能弯头角度大于90°。

具体的,所述排水口为UPVC管,沿排水方向按集水槽倾斜坡度埋地布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土工管袋污泥脱水固化技术使用,主要包括集水部分和排水部分,其中集水部分即集水槽可直接放置于环绕土工管袋的沟槽中,材料易取、操作简便、可回收利用,能有效收集并快速排出高含水率污泥经土工管袋内脱水药物作用从管袋表面渗出的污水,防止二次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沿排水方向呈坡度设置能够充分利用污水自身重力,提高排水速率;集水槽围绕土工管袋设置可实现最大程度收集污水,防止溢漏;消能弯头的设置,能缓解排水管受所渗污水冲击的压力,防止污水倒灌,具有广泛的工程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水槽连接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配套排水装置,包括环绕土工管袋1(图中未画出)设置的集水槽2,集水槽2是断面为U型的闭合四方形槽,采用不锈钢板由两侧板和底板焊接而成,结合图2,两侧板相对设置,底板两侧边分别与两侧板焊接,从图2中可看到,U型集水槽2的结构弯角按90°阴阳角焊接,10是底板焊缝;集水槽2放置于环绕土工管袋四周的沟槽中,沟槽在施工过程中沿排水方向形成0.03-0.05的坡度设置。在较低标高一侧的集水槽2底板两端各预留有一个排水孔3,两个排水孔3通过法兰分别与一根垂直于底板且埋地布置的落水管4连接,落水管4为UPVC管。两根落水管4再通过消能弯头5分别与一根埋地布置的排水管6连接,排水管6为UPVC管,两根排水管6平行布置并沿排水方向按沟槽坡度埋地布置,消能弯头5的角度大于90°(具体角度根据沟槽坡度定)。两根排水管6再通过消能弯头7连接到第三根排水管8的两端,第三根排水管8为UPVC管,第三根排水管8的中部开孔并与埋地布置且与之垂直的排水口9连接,排水口9为UPVC管,沿排水方向按沟槽坡度埋地布置,排水口9末端接入污水处理池。

上述实施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改动,均应归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