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474发布日期:2019-01-13 16:2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



背景技术:

道路的大量建设,离不开路基的施工建设,路基施工中使原地面的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在路基两侧形成了大量的坡面。如果路基正适逢通过坡度较大或构造不良的地带,还有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建设道路附近的居民带来生存隐患,让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而且道路建设也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中,一定要确保路基的强度,采取措施增加其稳定性。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是保证路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措施。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多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使用时,防护装置所使用的砖内多使用砾石等不宜冲刷的土体填充,用来保护边坡土体,但坡面土体很容易饱和,土体容易被雨水冲蚀造成滑坡或坍塌,并且雨水较多砖内容易积攒雨水,对砖内的植被产生伤害,且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骨架自身差异沉降使其接缝处断裂、漏水,导致雨水冲刷边坡,造成边坡防护装置发生沉降,无法起到防护作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以解决现有的路基的坡面防护装置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使用时,防护装置所使用的砖内多使用砾石等不宜冲刷的土体填充,用来保护边坡土体,但坡面土体很容易饱和,土体容易被雨水冲蚀造成滑坡或坍塌,并且雨水较多砖内容易积攒雨水,对砖内的植被产生伤害,且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骨架自身差异沉降使其接缝处断裂、漏水,导致雨水冲刷边坡,造成边坡防护装置发生沉降,无法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包括预制块、水流挡板、水流通道、边坡、植被、引水管道、排水沟和固定柱;每个所述预制块之间均通过水泥砂浆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所述预制块的底部均固定设有一个固定柱,且通过固定柱插入边坡可将每个所述预制块固定在边坡的一侧;每个所述预制块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一个水流挡板,且每个预制块的内部种植有植被;每个所述预制块的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引水管道,且每个所述预制块的每侧均设有一个水流通道;每个所述引水管道均穿过其一侧的水流通道并延伸到水流通道的内部底侧;所述边坡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沟。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挡板的厚度尺寸是预制块的厚度尺寸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块的内部采用两层填充料填充,顶层采用中、粗砾填料填充,底层使用种植土填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水流通道为向下凹陷结构,且凹陷的底部低于预制块的底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预制块的外形为正六边形,铺设的时候每个所述预制块的顶角为最顶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个倒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水流挡板与引水管道的设置,可将大部分从路面流下的水流阻挡,使大部分水流流到水流通道中,能减少水流流速,阻挡水流冲刷预制块内的土体,有效防止边坡内部土体被雨水冲蚀,造成边坡土体滑坡,当自然降水量过大,雨水在预制块内积攒过多时,引水管道可将雨水排出到水流通道中,防止预制块内产生积水,导致预制块内部植被过涝而死亡,无法对边坡提供防护作用。

预制块通过水泥砂浆连接的设置,将各个预制块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其不会因骨架自身差异沉降而造成连接处断裂、漏水,导致雨水冲刷边坡,造成边坡防护装置发生沉降,无法起到防护作用,且当边坡土体发生沉降时防护装置也不会随土体沉降而沉降,不会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时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预制块-1;水流挡板-2;水流通道-3;边坡-4;植被-5;引水管道-6;排水沟-7;固定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基的坡面防护设备,包括预制块1、水流挡板2、水流通道3、边坡4、植被5、引水管道6、排水沟7和固定柱8;每个预制块1之间均通过水泥砂浆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每个预制块1的底侧均设有一个固定柱8,且通过固定柱8插入边坡4可将每个预制块1固定在边坡4的一侧;每个预制块1的顶部两侧均各设有一个水流挡板2,且每个预制块1的内部种植有植被5;每个预制块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两个引水管道6,且每个预制块 1的每侧均设有一个水流通道3;每个引水管道6均穿过对应的水流通道3并延伸到水流通道3的内部底侧;边坡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沟7。

其中,所述水流挡板2的厚度尺寸是预制块1的厚度尺寸的三分之一,当降水量较大时雨水会从路面流到边坡4的顶部,而边坡4的顶部通过固定柱8 固定有由若干预制块1组成的防护装置,水流就会留到每个所述预制块1上,并被水流挡板2所阻挡,水流挡板2的厚度尺寸是预制块的厚度尺寸的三分之一,可以将大部分流下的水流阻挡,有较好的挡水的作用,能减缓水流流速,阻挡水流冲刷预制块1内的土体,防止水流冲蚀边坡内部土体,使预制块1内不会积水,造成不均匀沉降,也能防止预制块内部植被过涝而死亡。

其中,所述预制块1的内部采用两层填充料填充,顶层采用中、粗砾填料填充,底层使用种植土填充,底层的种植土可保证植被健康生长,植被可以覆盖边坡表层土壤,防止裂缝产生,且植被根系可加强路基的稳定性,顶层使用中,粗砾可防止雨水冲刷冲蚀导致土体流失。

其中,每个所述预制块1的外形为正六边形,铺设的时候每个所述预制块1 的顶角为最顶部,当雨水落到预制块1的顶部时顶角就会将雨水分流到两侧的水流挡板2上,使雨水被水流挡板2阻挡,流到预制板1两侧的水流通道3中,有利于水流挡板2阻挡水流,减缓水流流速。

其中,每个所述水流通道3为向下凹陷结构,且凹陷的底部低于预制块1 的底部,引水管道6的一侧设在预制块1的底部,另一侧穿过水流通道3的底部一侧,使引水管道3为向下倾斜的结构,当预制块1内部积攒雨水时,雨水就会顺着引水管道3向下排出到水流通道3内,防止预制块1内积攒过多雨水,渗透到边坡4土体的内部,造成土体塌陷,也能防止植被涝死。

其中,每个所述固定柱8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3个倒刺,当通过固定柱8 插入边坡4固定防护装置时,固定柱8底部两侧的倒刺会增加固定柱8的抓地力,使防护装置能够牢固的固定在边坡4上。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由若干预制块1通过水泥砂浆相连接组成的防护装置通过固定柱8固定在边坡4上,将防护装置固定好以后再根据边坡4的高度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排水沟7,将排水沟7的一侧插入边坡4的内部进行固定,当雨天时可避免上方流下的水渗透边坡4底部的土体,防止底部土体沉降,并将水流排到合适地点,随后在每个预制块1中均填充一层种植土与中、粗砾填料,便于种植植被5并防护边坡4的表层土体不被雨水冲蚀,当有雨水从路面流到边坡防护装置上时,安装在各个预制块1上的水流挡板2就会将大部分水流阻挡,并将水流引入到水流通道3中,当雨水在预制块1内积攒较多时,部分水流就会通过引水管道6排出到水流通道3中,防止预制块1内的植被5由于积水过多而涝死,能较好的为边坡4进行防护,防止雨水冲蚀导致土体流失,发生沉降或土体滑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