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259发布日期:2018-11-13 19:5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各城市根据城市空间形态、旅客出行等特征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应运而生,国铁地下出站厅、市政配套下沉广场、地铁站厅均紧密衔接、空间上呈立体式交互,建设时序存在交叉。

目前多数交通枢纽站在空间上地下负一、二层为市政配套工程、国铁出站厅层,部分地下三层为地铁站厅层,建设过程中涉及深基坑的开挖,此类深基坑多采用桩(墙)+内支撑体系。常规情况下,为减小基坑安全风险,多采用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支护开挖;实际过程中,因项目业主、建设工期、使用需求的不同,需调整为先浅后深或同步施工的原则进行基坑支护与开挖,基于此,导致部分整个基坑工程中深、浅区基坑围护结构承受水平力产生偏压问题。因此在深浅基坑中,同步开挖过程中需解决围护结构偏压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先浅后深的基坑开挖方法多数情况下需要在基坑内增设一些内支撑结构,如专利号为“CN104746520A”的名为“一种用于先浅后深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方法”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介绍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在浅基坑底部增设支撑牛腿,然后在牛腿与深基坑之间增设水平内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牛腿与水平内支撑结构解决深浅基坑中的坑偏压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进行受力传递,但是需要在浅基坑内增设多余的支撑牛腿结构,实际上增加了整个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深浅基坑内支撑结构存在施工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边缘位置的地下连续墙以及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交界处的隔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浅基坑底部的支撑梁和位于深基坑内的中部内支撑;所述的支撑梁为铺设于浅基坑内结构基础下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梁沿水平方向布置于于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所述的中部内支撑为沿水平方向支撑于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内支撑与支撑梁持平且分置于隔墙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梁包括沿水平横向布置的横梁和沿水平纵向布置的纵梁;所述的横梁和纵梁穿插连接形成支撑于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的网状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和纵梁连接处下方布置有暗墩;所述的暗墩为支撑于横梁和纵梁交接处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暗墩下端沿竖直方向布置于浅基坑坑底。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墙上端浇筑有沿水平纵向布置的中间梁;所述的中间梁与横梁、中部内支撑持平;所述的横梁、中部内支撑与中间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浅基坑内设置有与中间梁持平的腰梁;所述的腰梁为固定在浅基坑内的地下连续墙内壁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与中间梁固定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的横梁和纵梁支撑于腰梁与中间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地下连续墙上端布置有冠梁;所述的冠梁围绕的环状空间内布置有顶部内支撑0;所述的顶部内支撑0为沿水平方向支撑于环状冠梁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内支撑0与中部内支撑沿竖向间隔布置,顶部内支撑0通过深基坑和浅基坑内的竖向立柱支撑于深基坑和浅基坑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梁与浅基坑内结构基础间隔2~10cm。

一种深浅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沿深基坑和浅基坑周边施工地下连续墙和隔墙,在深基坑和浅基坑中间施工立柱;

2)、在基坑开挖区域开挖基坑至顶部内支撑底面处,在地下连续墙顶部施工冠梁和挡土墙,在基坑内浇筑顶部内支撑,使其与冠梁和立柱固定连接;

3)、继续向下开挖至浅基坑底面处,在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内壁上施工腰梁,于浅基坑内施工支撑梁,在隔墙上端浇筑中间梁,于深基坑内浇筑中部内支撑,使其与支撑梁持平;

4)、于浅基坑内的横梁和纵梁上施工浅基坑结构基础和侧墙,对深基坑区域继续开挖至深基坑底部处,在隔墙和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之间施工底部内支撑,于深基坑底面处施工深基坑结构基础和侧墙;

5)、拆除底部内支撑,继续在深基坑内施工深基坑侧墙至中部内支撑,拆除中部内支撑,施工深基坑侧墙至顶部内支撑处,拆除顶部内支撑,进行深基坑和浅基坑顶部封顶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于浅基坑内施工支撑梁的方法为:在浅基坑底面处开挖沟槽,施工暗墩,于暗墩上浇筑纵横交错布置的纵梁和横梁,使横梁与深基坑内的中部内支撑持平。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在深基坑和浅基坑中间施工立柱的方法为:在深基坑和浅基坑内进行钻孔施工立柱桩基础,于立柱桩基础上安装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深基坑和浅基坑之间设置相对布置的中部内支撑和支撑梁,有效对基坑结构进行了维护,直接针对浅挖区偏压抗压不足进行了设计,受力明确,使两个基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梁结构简单,与基础梁错峰式的布置,既不影响浅基坑结构基础施工,又可以作为中部内支撑的传力结构;

3、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和浅基坑施工方式简单、高效,施工于结构基础下的支撑梁体系不需要拆除,可直接埋设于地下,提高部分地基基础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结构简单,施工方法高效、简便,在提高了基坑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拆撑过程,优化了施工步骤,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深基坑和浅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施例深基坑和浅基坑顶部内支撑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深基坑和浅基坑支撑梁与中部内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浅基坑结构基础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施例深基坑底部内支撑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施例深基坑底部内支撑拆除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施例深基坑中部内支撑拆除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施例深基坑和浅基坑支撑梁与中部内支撑俯视图;

其中:1—地下连续墙;2—隔墙;3—中部内支撑;4—横梁;5—纵梁;6—暗墩;7—中间梁;8—腰梁;9—冠梁;10—顶部内支撑;11—立柱;12—底部内支撑;13—立柱桩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8,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在深基坑与浅基坑底部对应处布置中部内支撑3,通过深基坑内的中部内支撑与浅基坑底部的支撑梁持平,进行受力传导,形成良好的支撑结构,既避免了在浅基坑中部增设一道支撑后期需拆除的问题,又解决了深浅基坑坑偏压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边缘位置的地下连续墙1以及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交界处的隔墙2,隔墙2将地下连续墙1围绕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形成深基坑和浅基坑。

本实施例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三道,如图2~7所示,由上至下分别为顶部内支撑10、中部内支撑3和底部内支撑12,其中顶部内支撑10为沿水平方向支撑于深基坑和浅基坑顶部冠梁9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冠梁9为固定在地下连续墙1上端的钢筋混凝土梁体结构。本实施例在深基坑和浅基坑内布置有多根立柱11,立柱11的下端通过钻孔施工的方式布置有立柱桩基础13,立柱11固定在立柱桩基础13上,用于支撑顶部内支撑10。

本实施例在隔墙2上端浇筑有沿水平纵向布置的中间梁7,中部内支撑3我浇筑于深基坑地下连续墙1和中间梁7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中间梁7与浅基坑地下连续墙1之间浇筑有支撑梁。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梁包括沿水平横向(本实施例的横向指图8的上下方向,纵向指图8的左右方向,竖直方向指图8中的垂直图纸的方向)布置的横梁4和沿水平纵向布置的纵梁5,横梁4和纵梁5穿插连接形成支撑于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1和隔墙2之间的网状支撑结构。为了形成良好的支撑结构,本实施例的横梁4与中部内支撑3持平,两者分置于中间梁7的两侧,形成水平支撑结构。

横梁4和纵梁5连接处下方布置有暗墩6,暗墩6为支撑于横梁4和纵梁5交接处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浅基坑内设置有与中间梁7持平的腰梁8,腰梁8为固定在浅基坑内的地下连续墙1内壁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8与中间梁7固定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横梁4和纵梁5支撑于腰梁8与中间梁7之间。

横梁4和纵梁5形成的支撑梁既可以作为水平传力结构,也可以作为浅基坑结构基础的承载结构,本实施例的横梁4位于浅基坑结构基础的下方,两者间隔2~10cm。

如图5所示,底部内支撑12位于中部内支撑3的下方,用于单独对深基坑进行支护,顶部内支撑12为沿水平方向支撑于深基坑地下连续墙1与隔墙2之间的支护结构。

实际上,并不限于三道内支撑结构,可以在顶部内支撑10与中部内支撑3之间布置多道内支撑结构,也可以在底部内支撑12与中部内支撑3之间布置多道内支撑结构,只要能够满足支护要求即可。

具体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沿深基坑和浅基坑周边放线,施工地下连续墙1和隔墙2,在深基坑和浅基坑中间施工立柱1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需要在深基坑和浅基坑周边形成围护结构,围护结构有钻孔灌注桩、旋喷桩和地下连续墙1组成,施工立柱11时先于深基坑和浅基坑内施工立柱桩基础13,然后在立柱桩基础13上施工立柱11;

2、在基坑开挖区域开挖基坑至顶部内支撑10底面处,在地下连续墙1顶部施工冠梁9和挡土墙,在基坑内浇筑顶部内支撑10,如图2所示,使其与冠梁9和立柱11固定连接;

3、继续向下开挖至浅基坑底面处,在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1内壁上施工腰梁8,于浅基坑内施工支撑梁,支撑梁施工时在浅基坑底面处开挖沟槽,施工暗墩6,于暗墩6上浇筑纵横交错布置的纵梁5和横梁4,在隔墙2上端浇筑中间梁7,于深基坑内浇筑中部内支撑3,如图3所示,使其与支撑梁持平;

4、于浅基坑内的横梁4和纵梁5上施工浅基坑结构基础和侧墙,如图4所示,对深基坑区域继续开挖至深基坑底部处,在隔墙2和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1之间施工底部内支撑12,如图5所示,于深基坑底面处施工深基坑结构基础和侧墙;

5、拆除底部内支撑12,安装钢管横撑,如图6所示,继续在深基坑内施工深基坑侧墙至中部内支撑3,拆除中部内支撑3,如图7所示,施工深基坑侧墙至顶部内支撑10处,拆除顶部内支撑10,进行深基坑和浅基坑顶部封顶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