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姬菇菌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07258发布日期:2018-11-13 19:52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的使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姬菇菌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木霉是国内外多种木生菌及草生菌栽培中及菌种生产过程时发生最为广泛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真姬菇生长速度较慢,抑制杂菌的能力较差,而且易受栽培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与其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品种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势。菌种选育是真姬菇栽培步骤中最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受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使真姬菇栽培还只是局限在小范围,这不利于真姬菇产业的全面推广普及。现有真姬菇菌种的选育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变培养出抗绿色木霉活力强的真姬菇菌种,此方法工艺复杂、投入成本高,不便于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真姬菇菌种的选育方法,该方法克服现有真姬菇菌种在培养过程中易受绿色木霉病原菌污染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姬菇菌种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配制培养基:将洗净新鲜的马铃薯去皮,称取200g切成小块、小条或薄片,向其中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事先浸湿拧干的4层纱布过滤去渣,收集液汁,并向其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20g搅拌均匀,并补足水分定容至1000ml,即得到培养基;

第2步、装瓶灭菌:按照每瓶装入的量为三角瓶体积的60%,将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封口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第3步、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灭菌完成后,使培养液放冷后,倒入经过灭菌的多个培养皿中;

第4步、接种:在每个培养皿底盖上划黑线将面积2等分,并在距离平板中心3cm相对的两点上分别接种真姬菇母种和绿色木霉病原菌;

第5步、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都放到培养箱中并分别控温20~25℃避光密闭培养,逐日记录各个培养皿的菌落直径;

第6步、培养4~6天后,计算各个培养皿中真姬菇菌种对绿色木霉病原菌的抑菌率;

第7步、选择抑菌率较高培养皿中的真姬菇菌种即为所选育的目标菌种。

所述的第5步中,避光密封培养的温度是22℃。

所述的第6步中,培养时间是5天。

所述的第7步中,抑菌率为绿色木霉的菌落直径减去真姬菇菌落直径再除以绿色木霉的菌落直径所得的数值。

所述的第2步中,所述的三角瓶为玻璃瓶。

所述的第2步中,高压灭菌程序为121℃下保持30min。

所述的第4步中,接种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别用直径5mm的打孔器沿菌落边缘截取真姬菇和绿色木霉菌块接入培养基中。

所述的第1步中,在加入葡萄糖20g、琼脂20g搅拌的同时,还加入6-苄基氨基嘌呤3g。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选育方法不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变就可以成功培养出抗绿色木霉活力强的真姬菇菌种,此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选育的真姬菇菌种,抵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强,减少因为菌种污染接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用电,不消耗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实施例中,真姬菇对病原菌的抑菌率为绿色木霉的菌落直径减去真姬菇菌落直径再除以绿色木霉的菌落直径所得的数值。

实施例1菌种培育及对比

(1)、配制培养基:将洗净新鲜的马铃薯去皮,称取200g切成小块、小条或薄片,向其中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事先浸湿拧干的4层纱布过滤去渣,收集液汁,并向其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20g搅拌均匀,并补足水分定容至1000ml,即得到培养基;

(2)、装瓶灭菌:按照每瓶装入的量为三角瓶体积的60%,将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封口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3)、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灭菌完成后,等培养液温度冷却后,倒入经过灭菌的8个培养皿中;

(4)、接种:在每个培养皿底盖上划黑线将面积2等分,并在距离平板中心3cm相对的两点上分别接种真姬菇母种和绿色木霉病原菌;

(5)、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都放到培养箱中并分别控温22℃避光密闭培养,逐日记录各个培养皿的菌落直径;

(6)、培养5天后,计算各个培养皿中真姬菇菌种对绿色木霉病原菌的抑菌率;

(7)、选择抑菌率较高培养皿中的真姬菇菌种即为所选育的目标菌种。

重复上述步骤(1)到(6)共6次,得到6菌选育菌种。

再将上述选育得到的6株菌种以及2株未经过选育的原始菌种进行上述步骤(3)到(6),计算抑菌率,并进行相同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方案选育得到的菌种具有较高的抑菌率,抑菌率比选育前高4-6个百分点,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之后,相对于未选育处理的原始菌种来说,具有更高的产量,真姬菇单瓶产量达到230克以上,生长周期缩短15天,出菇提高15%以上。本发明在超出现有技术指标的基础上,菌种选育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投资更少,能源消耗更低,显然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实施例2选育过程温度的选择

依照实施例1,在步骤5中,分别将培养温度控制为20℃、22℃、25℃,作为三组,每组得到的抑菌率最高的菌种再进行培养和种植,结束后每组计算抑菌率和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22℃避光密闭培养选育得到的真姬菇菌种抑菌率最高,相比20℃或25℃抑菌率平均均高约1~2%。

实施例3选育过程时间的选择

依照实施例1,在步骤6中,分别将培养时间控制为4天、5天、6天,作为三组,每组得到的抑菌率最高的菌种再进行培养和种植,结束后每组计算抑菌率和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培养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选育的菌种抑菌率均不高,最优为5天,相比培养4天或6天平均抑菌率高约1~2%。

实施例4培养基的优化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还加入6-苄基氨基嘌呤。更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配制培养基:将洗净新鲜的马铃薯去皮,称取200g切成小块、小条或薄片,向其中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事先浸湿拧干的4层纱布过滤去渣,收集液汁,并向其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20g、6-苄基氨基嘌呤3g搅拌均匀,并补足水分定容至1000ml,即得到培养基。

再依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选育3组菌种,结果如下:(在选育出抑菌率高的菌种之后,再进行培养时,仍然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培养基)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在选育过程中的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氨基嘌呤,可以有效地促进菌种对于外界病害的应答响应,提高对于霉菌的抵抗力,能够获得出抑菌率更高的菌种,从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提高产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