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4525发布日期:2018-10-26 18:31阅读:1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场挖装运机械的清洁装置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



背景技术:

作为工程建设中一种主要的工程开挖机械设备,挖掘机的发展相对较快。挖掘机是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挖掘机挖掘的物料主要是土壤、煤、泥沙以及经过预松后的土壤和岩石。挖掘机的铲斗在其作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业过程是以斗齿切削土壤并将土壤装入斗内,提升,回转,卸土,回转再挖掘。

目前,在使用挖掘机作业时,普遍存在着铲斗内部泥土不易卸载干净问题,降低了铲斗的有效斗容量,增加了铲斗内部需要清理的周期,降低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能够解决传统挖装运机械铲斗积土严重,工作时使用不力的问题,改善挖掘机的使用效果,在雷雨季节、地区湿度大的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尤为广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包括底网面和设于底网面两侧的侧网面,所述侧网面通过外扣件与铲斗侧板相连,所述底网面前端通过铰链与铲斗底板相连,底网面后端通过气弹簧与铲斗底板相连,所述气弹簧与电机相连,所述电机固定在铲斗后侧。

优选地,所述底网面包括多个钢环和多个环套,所述环套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钢环,一个钢环连接四个环套。

优选地,所述侧网面包括多个小圆环和多个钢丝,所述钢丝编织成网,交错处用小圆环固定。

优选地,所述底网面上还设有多个铰,底网面与侧网面通过所述铰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扣件上开有多个螺孔,所述螺孔与螺栓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大大缓解了了铲斗在下斗铲土时,土料黏在铲斗内壁的不良情况;

2、有效清空每一次铲土的铲斗空间,增加了铲斗的有效斗容量;

3、能够将铲斗内的泥土充分卸料,提高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

4、减少了铲斗需要清理的周期;

5、结构简单,使用、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的侧视图;

图2 为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中底网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3 为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中侧网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 为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中弹簧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底网面1、钢环1.1、环套1.2、铰1.3、侧网面2、小圆环2.1、钢丝2.2、外扣件3、螺孔3.1、铲斗侧板4、铰链5、铲斗底板6、气弹簧7、电机8、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粘土的挖掘机铲斗网架,包括底网面1和设于底网面1两侧的侧网面2,所述侧网面2通过外扣件3与铲斗侧板4相连,所述底网面1前端通过铰链5与铲斗底板6相连,铰链5便于底网面1以平行于斗齿的方向为轴转动,底网面1后端通过气弹簧7与铲斗底板6相连,所述气弹簧7与电机8相连,所述电机8固定在铲斗后侧。所述电机8控制气弹簧7伸缩,将铲斗内的泥土充分卸料。相比伸缩杆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气弹簧7两端有连接头更好固定。

优选地,所述底网面1包括多个钢环1.1和多个环套1.2,所述环套1.2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钢环1.1,一个钢环1.1连接四个环套1.2。这样的设置使得底网面1结构更稳定,并且更贴合在铲斗表面。

优选地,所述侧网面2包括多个小圆环2.1和多个钢丝2.2,所述钢丝2.2编织成网,交错处用小圆环2.1固定。这样的设置使得侧网面2结构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底网面1上还设有多个铰1.3,底网面1与侧网面2通过所述铰1.3连接。铰1.3将底网面1与侧网面2连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外扣件3上开有多个螺孔3.1,所述螺孔3.1与螺栓9配合。通过螺栓9将外扣件3固定在铲斗侧板4上。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安装时,先将铰链5、气弹簧7和电机8固定在铲斗上,铲斗侧板4上提前开孔。将底网面1的底端接在铰链5上,顶端接在气弹簧7上。将侧网面2接在外扣件3上,用螺栓9将外扣件3固定在铲斗侧板4上。将底网面1与侧网面2用铰1.3连成一体,安装完毕。本实用新型所有的配件均可方便地更换,大大节约了成本。

使用铲斗挖土时,底网面1和侧网面2组成的网面大大缓解了了铲斗在下斗铲土时,土料黏在铲斗内壁的不良情况。卸料时,开启电机8,带动气弹簧7伸缩,将铲斗内的泥土充分卸料,有效清空每一次铲土的铲斗空间,增加了铲斗的有效斗容量,提高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