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8480发布日期:2018-11-02 21:1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



背景技术:

由于前期对生态环境不够重视,我国在长江、黄河、大运河等大江、大河上修建的大坝坝体都没有设置方便鱼类洄流的鱼梯。

这些大坝截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使栖息地破碎化,原有的水文规律和江湖关系均发生改变,影响了长江的鱼类资源,有些鱼类种群数量受到威胁,有些甚至从此消失。大坝的隔离使产卵场规模萎缩,江湖关系的改变使江湖洄游鱼类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鲤鱼等定居性鱼类明显增长。从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四大家鱼的分布和种群密度减少,四大家鱼资源量及鱼苗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大坝修建后引起下游河道冲刷,三口分流比减小。分流比与四大家鱼在渔获总量中所占比例为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2。三口分流水量与四大家鱼产量及中游及洞庭湖鱼苗产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监利鱼苗受产卵期流量、水位变化的影响,三峡工程蓄水后,四大家鱼鱼苗的资源量下降了90%以上,资源量也下降了50%以上,工程建设对鱼苗的影响更加直接,而对四大家鱼产量的影响相对有些滞后。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下游河道的冲刷,三口分流流量持续减少,四大家鱼产量也持续减少。

现有技术迫切需要一种由原坝体经过简单改造成形的、方便鱼类洄流的新型拦河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包括拦河坝本体,拦河坝本体上开设有过船通道,过船通道两端分别设有船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船通道一侧侧壁上设有N个门轴,每个门轴上铰接有一个铰接门,所述过船通道另一侧侧壁开有N个卡槽,上述卡槽与铰接门一一对应,铰接门展开时,可以卡入对应卡槽,铰接门也可贴靠在过船通道相应侧壁上,上述铰接门上沿高度自上游向下游依次递减,相邻铰接门上沿高度差不超过0.5米,其中N为正整数。

到了鱼类洄游季节,先将前后船闸门关闭,然后,将各个铰接门展开,并使其外端卡入对应卡槽内,然后打开下游船闸门,再打开游船闸门,上游的水依次流过各个铰接门,形成多级瀑布,由于相邻铰接门上沿高度差不超过0.5米,各个瀑布前后水面高度差不超过0.5米,下游鱼类,很容易跳过各个瀑布,到达上游水域。当洄游季节结束时,关闭上下游船闸门,然后将各个铰接门复原。然后过船通道及船闸门即可正常使用了。如此设计,鱼类洄游时,过船通道供鱼洄游通过,其他时间,还可以作为过船通道,正常使用。

作为优化,所述过船通道两侧分别设有基板,所述门轴及铰接门设置在过船通道一侧的基板上,卡槽设在过船通道另一侧的基板上。如此设计,只对现有拦河坝的过船通道作简单改造,添加上相应的基板即可形成一种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施工量小,投资少。

本实用新型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量小,投资少的优点,适合现有拦河坝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铰接门收拢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铰接门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的剖切结构示意图(沿过船通道的纵向竖直平分面剖切)。

图中:1为拦河坝本体、2为过船通道、3为船闸门、4为门轴、5为铰接门、6为卡槽、7为基板、8为伸缩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3所示,本便于鱼类洄游的带有船闸的拦河坝包括拦河坝本体1,拦河坝本体1上开设有过船通道2,过船通道2两端分别设有船闸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船通道2一侧侧壁上设有N个门轴4,每个门轴4上铰接有一个铰接门5,所述过船通道2另一侧侧壁开有N个卡槽6,上述卡槽6与铰接门5一一对应,铰接门5可展开,并卡入对应卡槽6,铰接门5也可贴靠、并锁定在过船通道2相应侧壁上,上述铰接门5上沿高度自上游向下游依次递减,相邻铰接门5上沿高度差不超过0.5米,其中N为正整数。优选铰接门5包括伸缩板8,如图1-2所示,铰接门5展开时,伸缩板8伸出,当铰接门5并拢到一侧时,伸缩板8缩入铰接门5。

所述过船通道1两侧分别设有基板7,所述门轴4及铰接门5设置在过船通道2一侧的基板7上,卡槽6设在过船通道2另一侧的基板7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