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渠陡坡段消能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8452发布日期:2018-11-02 21:15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引水渠陡坡段消能工。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山村放弃抽取地下水的进行灌溉和饮用的取水方式,但广大农村很多原有的引水渠道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年久失修,水量损失较大,很难起到很好的引水作用,加之近几年农业水利工程的有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引水建筑物在农村修建。目前,农村引水渠主要为明渠引水,但不能很好的解决大流量高流速水流流下时产生的冲刷,很多情况下需要修建大规模的消能工来进行消能,不同程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水渠陡坡段消能工,可以解决农村引水渠无法解决大流量高流速水流流下时产生的冲刷的问题,实用、消能效果明显、节约空间;特别适用于引水流量较大且水流流速较快的山区引水渠道陡坡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水渠陡坡段消能工,

采用粗砂垫层混凝土结构浇筑在山体上的沉砂池通过跌水建筑物与消力池连通;

沉砂池由引水段、进口连接段、冲沙廊道段以及出口连接段依次连接组成,进口连接段与冲沙廊道段之间设置有进水闸;

跌水建筑物中,与沉砂池出口连接段连接的上引水渠通过消能阶梯与下引水渠连接;

跌水建筑物及消力池两侧均砌有浆砌石挡墙。

沉砂池、跌水建筑物及消力池均设置于粗砂垫层混凝土结构上,粗砂垫层混凝土结构由粗砂垫层以及浇筑于粗砂垫层上表面的钢筋混凝土层组成。

沉砂池、跌水建筑物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环氧砂浆抹面层。

沉砂池两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挡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水渠陡坡段消能工,采用阶梯的形式的跌水建筑物进行消能,消能工对水流消能的机理主要是底面的阶梯增加了底面的“表面糙率”。当水流流过跌坎时,一方面由于阶梯产生落差跌流,在跌坎下游内部产生稳定的低压漩涡;另一方面阶梯跌坎顶不断产生小漩涡,并卷入大量空气,由此加剧了水流的紊动,加速了水流紊流边界层的发展,在一定的单宽流量条件下,沿程水气与水流充分掺混形成稳定的掺气水流,渠底面水深增大,流速相应减小,故耗散了水流的大量能量,大大增加了下泄时的消能率。水体的能量减小,从而达到减小水流对末端蓄水池或者田的冲刷,减少末端消能工的尺寸及等级。

在枯水季节,可以通过控制进水闸来进行检修和清砂。消力池要求低,避免了大面积的开挖,能够很好的应用山体原有的坡度,在坡度较大的引水渠段可以灵活的应用,为一种经济、高效消能的陡坡段引水渠形式。

实用、消能效果明显、节约空间;特别适用于引水流量较大且水流流速较快的山区引水渠道陡坡段,常用在坡比为1:3-1:10的斜坡上,水流流量最大为15立方米/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砂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引水渠陡坡段消能工,

采用粗砂垫层混凝土结构浇筑在山体上的沉砂池1通过跌水建筑物与消力池2连通;

沉砂池1由引水段6、进口连接段7、冲沙廊道段8以及出口连接段9依次连接组成,进口连接段7与冲沙廊道段8之间设置有进水闸10;

跌水建筑物中,与沉砂池1出口连接段9连接的上引水渠3通过消能阶梯4与下引水渠5连接,消能阶梯4为上凸形;

跌水建筑物及消力池2两侧均砌有浆砌石挡墙11。

沉砂池1、跌水建筑物及消力池2均设置于粗砂垫层混凝土结构上,粗砂垫层混凝土结构由粗砂垫层12以及浇筑于粗砂垫层12上表面的钢筋混凝土层13组成。

沉砂池1、跌水建筑物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环氧砂浆抹面层。

沉砂池1两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挡墙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采用阶梯的形式的跌水建筑物进行消能,消能工对水流消能的机理主要是底面的阶梯增加了底面的“表面糙率”。当水流流过跌坎时,一方面由于阶梯产生落差跌流,在跌坎下游内部产生稳定的低压漩涡;另一方面阶梯跌坎顶不断产生小漩涡,并卷入大量空气,由此加剧了水流的紊动,加速了水流紊流边界层的发展,在一定的单宽流量条件下,沿程水气与水流充分掺混形成稳定的掺气水流,渠底面水深增大,流速相应减小,故耗散了水流的大量能量,大大增加了下泄时的消能率。水体的能量减小,从而达到减小水流对末端蓄水池或者田的冲刷,减少末端消能工的尺寸及等级。

沉砂池1采用多段设计,在枯水季节,可以通过控制进水闸10来进行检修和清砂。消力池2要求低,避免了大面积的开挖,能够很好的应用山体原有的坡度,在坡度较大的引水渠段可以灵活的应用,为一种经济、高效消能的陡坡段引水渠形式。

实用、消能效果明显、节约空间;特别适用于引水流量较大且水流流速较快的山区引水渠道陡坡段,常用在坡比为1:3-1:10的斜坡上,水流流量最大为15立方米/秒。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