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47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净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各区域河网发达,地形复杂,存在部分区域河道污水分散,旁路众多零散排污口难收集和控制等问题。特别是农村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粗排放,96%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线直排至就近水体,从而导致农村周边流域污染等问题。针对无法截污的旁路污水、农村生活污水、需应急治理的河道等水体,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该工艺混凝和过滤效果较低,占地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HRT)长,这样会产生以下缺陷:(1)处理效率低,沉淀池负荷4-8m3/(m2·h),过滤系统处理效率8-10m3·m2/h;(2)水力停留时间长,达30-60min;(3)占地面积大,10000t/d处理量,占地达800-1000m2,产水率低,仅约95%。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先进行混凝,再采用超磁分离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这种处理技术混凝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超磁分离耗电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除污率和产水率均较高的污水净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其包括涡流微絮凝装置、微滤机和加药罐,所述微滤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多层滤布,所述箱体上设有入水口;所述涡流微絮凝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级絮凝单元,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加药罐相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将涡流微絮凝装置和微滤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净化系统。其中,涡流微絮凝是把液体中存在的微小悬浮物质(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物残渣等)最大限度地分离出来,达到液体净化或回收有用悬浮物的目的。微滤是一种机械过滤方法。它适用于把液体中存在的微小悬浮物质,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物残渣等最大限度地分离出来,达到液体净化或回收有用悬浮物的目的。微滤与其它过滤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所采用的过滤介质—滤布的孔径特别小,在低的水力阻力下,具有较高的流速特性,使截留下来的悬浮物大小总是比这些滤布上的微孔大。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时,水体和储存于加药罐中的混凝剂由涡流微絮凝装置的进水口进入絮凝单元中,混凝剂与污染物形成微小而密实的絮体,随着污水在设备中的流动,在水力搅拌的作用下,增加絮体间碰撞几率,随着流速的梯度下降,充分利用絮凝过程中的接触絮凝作用,小絮体逐渐凝聚成大絮体,絮体随污水流入微滤机,在微滤作用下,絮体被截留下来。

本实用新型为组合集成的一套可移动式涡流微絮凝装置-微滤机一体化设备,采用该设备进行污水净化时水力停留时间短,可移动式快速消除黑臭、深度去除悬浮物、磷等污染物,快速改善水质,且其出水水质清澈无味,感官效果极佳,产水率高达99.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药罐设于所述箱体和/或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计量泵。加药罐的主要作用是溶解和储存混凝剂,通过在第一管道上设置计量泵,可将混凝剂定量加至涡流微絮凝装置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隔板,多级所述絮凝单元通过所述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均设有导流孔,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导流孔分别设于隔板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在隔板上设置导流孔以保证水体由初级絮凝单元流动至末级絮凝单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导流孔分别设于隔板的上端和下端,这样交替分布的导流孔可保证水体能够一上一下的流过多级絮凝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位于末级所述絮凝单元的出水处。导流挡板能改变水流的位置,保证最后一级出水是高位出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挡板上设有拉条。拉条可使得末级絮凝单元结构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絮凝单元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支撑平台,多层所述滤布均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支撑平台能保证箱体结构的稳定性,且其具有检修观测等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布的孔径为10um以下。采用所述滤布可截留水体中粒径大于10μm的粒子,去污效率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布上设有活动吸口,所述箱体内还设有负压抽吸泵,所述负压抽吸泵与所述活动吸口连接。负压抽吸泵能抽吸滤布上的污泥,然后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格栅渠和与所述格栅渠连通的提升泵池,所述提升泵池内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进水口连接。通过设置格栅渠可以对污水进行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管道混合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涡流微絮凝装置和微滤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为组合集成的一套可移动式涡流微絮凝装置-微滤机一体化设备,采用该设备进行污水净化时水力停留时间短,可移动式快速消除黑臭、深度去除悬浮物、磷等污染物,快速改善水质,且其出水水质清澈无味,感官效果极佳,产水率高达99.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水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水净化系统中涡流微絮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水净化系统中微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格栅渠,2为提升泵池,3为提升泵,4为管道混合器,5为加药罐,6为涡流微絮凝装置,61为壳体,62为絮凝单元,63为进水口,64为出水口,65为隔板,66为导流孔,67为导流挡板,68为拉条,69为排污口,7为微滤机,71为箱体,72为滤布,73为入水口,74为支撑平台,75为负压抽吸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其包括涡流微絮凝装置6、微滤机7和加药罐5,如图3所示,微滤机7包括箱体71,箱体71内设有多层滤布72,箱体71上设有入水口73;如图2所示,涡流微絮凝装置6包括壳体61,壳体61内设有多级絮凝单元62,壳体61上设有进水口63和出水口64,进水口63通过第一管道与加药罐5相连接,出水口64与入水口73连通。

本实用新型将涡流微絮凝装置和微滤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絮凝过程中的接触絮凝作用,小絮体逐渐凝聚成大絮体,絮体随污水流入微滤机,在微滤作用下,絮体被截留下来,以此实现污水净化处理。本实用新型为组合集成的一套可移动式涡流微絮凝装置-微滤机一体化设备,采用该设备进行污水净化时水力停留时间短,可移动式快速消除黑臭、深度去除悬浮物、磷等污染物,快速改善水质,且其出水水质清澈无味,感官效果极佳,产水率高达99.5%。

上述加药罐5的主要作用是溶解和储存混凝剂,加药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于箱体71和/或壳体61内。本实施例中,箱体71和壳体61中均设有加药罐,并且,为了将混凝剂定量加至涡流微絮凝装置6中,第一管道上设有计量泵。

优选地,壳体61内还设有隔板65,多级絮凝单元62通过隔板65隔开;隔板65上均设有导流孔66,且相邻两个隔板65上的导流孔66分别设于隔板65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在隔板65上设置导流孔66以保证水体由初级絮凝单元流动至末级絮凝单元;相邻两个隔板65上的导流孔66分别设于隔板65的上端和下端,这样交替分布的导流孔66可保证水体能够一上一下的流过多级絮凝单元。

为了改变水流的位置,保证最后一级出水是高位出水,壳体61内还设有导流挡板67,导流挡板67位于末级絮凝单元62的出水处。

为了使得末级絮凝单元62结构稳定,导流挡板67上设有拉条68。

进一步地,壳体61上设有多个排污口69,排污口69与絮凝单元62连通。

为了使得箱体71结构稳定,箱体71内还设有支撑平台74,多层滤布72均位于支撑平台74上。

优选地,滤布72的孔径为10um以下。采用所述滤布可截留水体中粒径大于10μm的粒子,去污效率高。

优选地,滤布72上设有活动吸口,箱体71内还设有负压抽吸泵75,负压抽吸泵75与活动吸口连接。负压抽吸泵74能抽吸滤布上的污泥,并将污泥排出。

为了对污水进行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格栅渠1和与格栅渠1连通的提升泵池2,提升泵池2内设有提升泵3,提升泵3通过第二管道与进水口63连接。

优选地,第二管道上设有管道混合器4,第一管道连接于管道混合器4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时,水体和储存于加药罐中的混凝剂由涡流微絮凝装置的进水口进入絮凝单元中,混凝剂与污染物形成微小而密实的絮体,随着污水在设备中的流动,在水力搅拌的作用下,增加絮体间碰撞几率,随着流速的梯度下降,充分利用絮凝过程中的接触絮凝作用,小絮体逐渐凝聚成大絮体,絮体随污水流入微滤机,在微滤作用下,絮体被截留下来。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