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距离粪便吸取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1420发布日期:2018-12-21 20:0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距离粪便吸取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短距离粪便吸取运输装置,属于用于液体或黏性物质泵输送的管道系统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农村而言,村道普遍存在狭窄的问题,车宽必须控制在1m以内,车长在2m以内,这就导致普通的大型抽粪车辆无法进入,且村道中会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车辆以人力为主,相应的车身总重量也不宜超过2吨;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分布较多,而每个公共厕所的容量都不大,平均在1-2m3左右,而农村化粪池则存在分布过于分散,常见的掏粪车多是需要进行经常充电的无法持续供电类型,长期在外作业时,取电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垃圾分类的不彻底,化粪池中会有卫生巾、塑料袋等垃圾,普通抽取泵容易卡死,从而导致电机烧坏。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生活污水处理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短距离粪便吸取运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短距离粪便吸取运输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上装载有发电机、电动机、真空泵和装粪筒,所述发电机与电动机连接,为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真空泵的驱动,真空泵与装粪筒之间接有真空管;装粪筒顶部设置吸粪管,吸粪管的另一端接入待抽吸粪池;真空管和吸粪管上各设置一防溢阀,装粪筒侧壁设置液位仪,防溢阀与液位仪连接,装粪筒中液位达到设定高度,液位仪将该信号传递给防溢阀,防溢阀关闭,停止抽粪;装粪筒末端设置排污口,该排污口设置排污开关,排污开关打开,排污口进行排污。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车体设置有车轮,以实现车体的可移动性。基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和使用过程的灵活性,将车体设置为可移动形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投入。

所述的真空管与吸粪管同轴线设置。真空管将装粪筒抽为真空,吸粪管在该真空条件下将粪便等液态垃圾抽入装粪筒中,可快速高效的将粪便等液态垃圾进行转移。

所述的装粪筒底部设置有底座,装粪筒通过底座固定在车体上。更优选的,所述的装粪筒为圆柱中空筒结构,底座为平底、内凹弧形顶结构,装粪筒通过该内凹弧形顶与底座固定,进而实现其在车体上的固定。装粪筒位置的固定,避免了在行进过程中,因路况不稳所造成的装粪倾斜。

所述的车体长L1为2m,宽D1为1m;装粪筒长L2为1m,宽D2为0.8m。

所述的排污口设置有若干个中转桶,用于将装粪筒中的垃圾进行排空转移。

将本申请应用于粪便等液体抽吸:抽粪时,先打开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电机带动电动机工作,电动机工作带动真空泵抽取装粪筒中的空气,使真空泵形成真空体,此时,将抽粪管接入粪便池中,粪便从抽粪管进入装粪筒;当粪便装满或到达设定高度时,液位仪把该信号传输到防溢阀,抽粪完毕;抽粪完毕后,把整个装置推到外部空旷处,空旷处会设置中转桶;卸粪时打开排污开关和防溢阀,粪便从装粪筒中自流到预设的中转桶内,待粪便全部流出后,关闭排污开关,卸粪工作完毕,将运输车转移至下一个工作位点,即可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抽粪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后视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 发电机;2. 电动机;3. 真空泵;4. 装粪筒;41. 底座;5. 真空管;51. 防溢阀一;52. 法兰一;6. 吸粪管;61. 防溢阀二;62. 法兰二;7. 排污口;71. 排污开关;8. 车体;81. 车轮;9. 液位仪。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短距离粪便吸取运输装置,结合图1和图2,包括车体8,车体8上装载有发电机1、电动机2、真空泵3和装粪筒4,发电机1与电动机2连接,为电动机2供电;电动机2为真空泵3的驱动,真空泵3与装粪筒4之间接有真空管5,真空管5上安装有防溢阀一51,真空管5与装粪筒4的顶部之间以法兰一52连接;装粪筒4顶部还设置有吸粪管6,吸粪管6一端通过法兰二62固定在装粪筒4的顶部,另一端接入待抽吸粪池;吸粪管6上设置有防溢阀二61,装粪筒4侧壁设置液位仪9,防溢阀一52、防溢阀二62分别与液位仪9连接,装粪筒4中液位达到设定高度,液位仪9将该信号传递给防溢阀一52、防溢阀二62,防溢阀一52、防溢阀二62关闭,停止抽粪;装粪筒4末端设置排污口7,该排污口7设置排污开关71,排污开关71打开,排污口7即可进行排污。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车轮:车体8设置有车轮81,以实现车体8的可移动性。基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和使用过程的灵活性,车轮81转动带动车体8以及其上装载的发电机1、电动机2、真空泵3以及装粪筒4等物品随之移动,车体8设置为上述可移动形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投入。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3,真空管5与吸粪管6同轴线设置(即图3中的水平虚线)。真空管5将装粪筒4抽为真空,吸粪管6在该真空条件下将粪便等液态垃圾抽入装粪筒4中,可快速高效的将粪便等液态垃圾进行转移。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装粪筒4底部设置有底座41,装粪筒4通过底座41固定在车体8上。优选的,装粪筒4为圆柱中空筒结构,结合图4,底座41为平底、内凹弧形顶结构,装粪筒4通过该内凹弧形顶与底座41固定,进而实现其在车体8上的固定。装粪筒4位置的固定,避免了在行进过程中,因路况不稳所造成的装粪倾斜。

在本申请中,结合图3,车体8长L1为2m,宽D1为1m;装粪筒4长L2为1m,宽D2为0.8m。

在上述方案中,排污口7还可以对应设置若干个中转桶,用于将装粪筒4中的垃圾进行排空转移。

将本申请应用于粪便等液体抽吸:抽粪时,先打开发电机1进行发电,发电机1带动电动机2工作,电动机2工作带动真空泵3抽取装粪筒4中的空气,使真空泵3形成真空体,此时,将抽粪管6接入粪便池中,粪便从抽粪管6进入装粪筒4;当粪便装满或到达设定高度时,液位仪9把该信号传输到防溢阀一51、防溢阀二62,抽粪完毕;抽粪完毕后,把整个装置推到外部空旷处,空旷处会设置中转桶;卸粪时打开排污开关71和防溢阀一51、防溢阀二62,粪便从装粪筒4中自流到预设的中转桶内,待粪便全部流出后,关闭排污开关71,卸粪工作完毕,将运输车转移至下一个工作位点,即可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抽粪工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