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7878发布日期:2018-12-11 20:4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新时代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开采活动等工程已经形成大量严重的裸露岩质边坡。这些裸露的岩质边坡通常呈现边坡高陡、坡面凹凸严重不平、浮石松石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极大的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当今人们应该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目前,传统技术对边坡生态修复实践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管理成本高,植物发芽和后期的生长生存条件差,坡面表层土的冲刷和滑移问题严重,后期植被恢复效果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结构,以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管理成本高,植物发芽和后期的生长生存条件差,坡面表层土的冲刷和滑移问题严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护坡层和固定件,所述护坡层铺设在经过平整后的坡面上,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护坡层包括自下而上的聚丙烯网层、生态纸浆层、椰丝反滤层和纤维织物层。

其中,所述护坡层的底端处设置压脚或水沟。

其中,所述纤维织物层向坡顶延伸出所述护坡层顶端,所述纤维织物层的伸出所述护坡层顶端的部分通过开挖的水平沟槽和回填素土反压,所述水平沟槽深度不小于30cm。

其中,所述护坡层的上游端和下游端通过固定件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钉或L形钉。

其中,所述U型钉或L形钉材质为8#铁丝,所述U型钉或L形钉的长度大于300mm。

其中,所述护坡层为多张,相邻两张所述护坡层之间采用搭接的方式,相邻两张所述护坡层之间搭接的位置通过U型钉或L形钉连接,所述U型钉均匀布设在所述护坡层中,相邻两个U型钉或L形钉的间距为1m。

其中,所述护坡层与坡面之间喷播设置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坡面之间设置有金属丝网层。

其中,所述护坡层的上表面铺设厚度为1~2cm的种植土层。

其中,在所述坡面为陡坡的情况下,所述陡坡与护坡层之间设置生态棒或植生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护坡结构中,将护坡层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经过平整后的坡面上,特别是自下而上分别为聚丙烯网层、生态纸浆层、椰丝反滤层和纤维织物层,在便于固定护坡的同时,采用生态环保的材料层,可根据项目情况事先加入保水剂、营养液和肥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植物种子的发芽和后期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护坡层还可以异地移植,快速防护;护坡层的聚丙烯网层在边坡表层中起到加筋加固作用,能够固定表层土壤,结合生态纸浆层、椰丝反滤层和纤维织物层可增加地面粗糙度,减少坡面的径流量,减缓雨水速度,缓解雨水对坡面表层土的冲刷,从而有效防止表层土体的滑移;护坡层中的纤维织物层的覆盖起到了保墒保水的作用,在少雨干旱地区特别有利于播灌草种的出苗生长,提高了植被的存活率;护坡层的铺建简易、快捷,维护管理粗放,养护管理成本低廉,方案经济可行;后期植被恢复效果好,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明显,护坡层能够生物降解、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护坡结构中护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纤维织物层;2、椰丝反滤层;3、生态纸浆层;4、聚丙烯网层;5、水沟;6、U型钉;7、素土;8、外延部分;9:护坡层;10: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护坡层9和固定件,所述护坡层9铺设在经过平整后的坡面上,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护坡层9包括自下而上的聚丙烯网层4、生态纸浆层3、椰丝反滤层2和纤维织物层1。

上述实施例中,将护坡层9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经过平整后的坡面上,特别是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聚丙烯网层4、生态纸浆层3、椰丝反滤层2和纤维织物层1(四层整体结构),在便于固定护坡的同时,采用生态环保的材料层,可根据项目情况事先加入保水剂、营养材料和肥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植物种子的发芽和后期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护坡层9还可以异地移植,快速防护;护坡层9的聚丙烯网层在边坡表层中起到加筋加固作用,能够固定表层土壤,结合生态纸浆层3、椰丝反滤层2和纤维织物层1可增加地面粗糙度,减少坡面的径流量,减缓雨水速度,缓解雨水对坡面表层土的冲刷,从而有效防止表层土体的滑移;护坡层9中的纤维织物层1的覆盖起到了保墒保水的作用,在少雨干旱地区特别有利于播灌草种的出苗生长,提高了植被的存活率;护坡层9的铺建简易、快捷,维护管理粗放,养护管理成本低廉,方案经济可行;后期植被恢复效果好,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明显,能够生物降解、无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护坡层9的底端处设置压脚或水沟5,通过压脚或水沟5,形成阶梯式的边坡作业,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水沟5,也便于形成排水系统,及时排水,减轻边坡雨水冲刷防护的压力。

具体地,所述纤维织物层1向坡顶延伸出所述护坡层9顶端,所述纤维织物层1的伸出所述护坡层9顶端的部分(具体为图1中的外延部分8)通过开挖的水平沟槽和回填的素土压实7固定,防止护坡层9自重下移,固定方式牢固便捷。如有必要,也可采用砼(混凝土块),护坡层9与伸出的纤维织物层1部分在坡顶叠缝处连接,打入固定件(采用下文所述的U型钉6或L型钉)将叠缝固定,叠缝两端打入U型钉6或L型钉,中间用U型钉6或L型钉(每米打设8个)或穿丝连接,然后回填素土将复合纤维织物进行压实。

优选地,所述护坡层9的上游端和下游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为了防止护坡层9受水流侵蚀产生位移,需要对其进行端部处理,护坡层9的上下游端部固定工程结构可以混凝土块或素土,也可采用其他固定件。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钉6或L型钉。在施工面上铺设护坡层9后,使其与施工面牢固结合,在施工面上打设上述两种施工固定件。

具体地,护坡层9为多张,相邻两张护坡层9之间采用搭接的方式,相邻两张护坡层9之间搭接的位置通过U型钉6或L型钉连接,U型钉6或L型钉均匀布设在护坡层9中,相邻两个U型钉6或L型钉的间距为1m。

优选地,所述U型钉或L形钉材质为8#铁丝,所述U型钉或L形钉的长度大于300mm。

优选地,所述护坡层9与坡面之间喷播设置有基材层10,所述基材层10与所述坡面之间设置有金属丝网层。为了使护坡层9与坡面更好地结合,在两者之间喷播基材层10,特别是对于岩质坡面,设置基材层10,有利于增强坡面的附着力。

优选地,所述护坡层9的上表面铺设厚度为1~2cm的种植土层,护坡层9铺设完成后,在施工面的表面撒上一定量的种植土,同时可以调整坡面表面的凹凸。另外,应考虑草种发芽的适宜温度,选择合适的时间施工,且要预留一定时间,使草在涨水前发芽成活。

优选地,在所述坡面为陡坡的情况下,所述陡坡与护坡层9之间设置生态棒或植生板。若坡面较陡,厚层基材附着力不够,采取生态棒、植生板等措施,有利于护坡层9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