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用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9609发布日期:2018-11-02 21:2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河道清淤一般是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但是河道淤泥中容易堆积有石块,现有的小型清淤装置对石块较多的淤泥清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清淤装置,设置一个类似船型结构的漂浮盒,通过控制漂浮盒后端的握持杆,人为控制漂浮盒的行进方向,体积小,可单人手推操作,而在漂浮盒下方设置蜗旋片,且蜗旋片自前连接块以半径逐渐变大的方式螺旋向后连接块延伸,通过驱动机的带传带动辊轴上的蜗旋片转动,将河道内的淤泥自浅到深地打散在水体内,清淤效率高,同时辊轴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钻头,将漂浮盒行进方向的石块顶开,配合蜗旋片的作用,可以将淤积在淤泥内的石块撑开,增强了清淤效果,又为了增强清淤深度,可以在承托板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利用配重块控制漂浮盒的吃水深度,也就是控制了清淤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清淤装置,包括漂浮盒,所述漂浮盒呈船体状且中间固定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将漂浮盒的下部隔离出密封舱,所述漂浮盒的后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密封罩;

所述承托板的上端面后部通过螺栓设置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的主轴上嵌套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嵌套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下部嵌套在从动轮上,所述从动轮处于所述密封罩内;

所述从动轮的轴线贯穿有辊轴,所述辊轴水平向前延伸且依次穿过后连接块和前连接块,所述后连接块和所述前连接块的上端分别一后一前地固定设置在所述漂浮盒的下端;

所述辊轴处于所述后连接块和所述前连接块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蜗旋片,所述蜗旋片自所述前连接块以半径逐渐变大的方式螺旋向所述后连接块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辊轴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钻头。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盒的后端面上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杆。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一个类似船型结构的漂浮盒,通过控制漂浮盒后端的握持杆,人为控制漂浮盒的行进方向,体积小,可单人手推操作。

2、本实用新型在漂浮盒下方设置蜗旋片,且蜗旋片自前连接块以半径逐渐变大的方式螺旋向后连接块延伸,通过驱动机的带传带动辊轴上的蜗旋片转动,将河道内的淤泥自浅到深地打散在水体内,清淤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中辊轴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钻头,将漂浮盒行进方向的石块顶开,配合蜗旋片的作用,可以将淤积在淤泥内的石块撑开,增强了清淤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强清淤深度,可以在承托板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利用配重块控制漂浮盒的吃水深度,也就是控制了清淤深度。

5、本实用新型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6、本实用新型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7、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握持杆,2-驱动机,3-驱动轮,4-漂浮盒,5-密封罩,6-后连接块,7-辊轴,8-蜗旋片,9-前连接块,10-钻头,11-承托板,12-密封舱,13-从动轮,14-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清淤装置,包括漂浮盒4,漂浮盒4呈船体状且中间固定设置有承托板11,承托板11将漂浮盒4的下部隔离出密封舱12,漂浮盒4的后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密封罩5;

承托板11的上端面后部通过螺栓设置有驱动机2,驱动机2的主轴上嵌套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上嵌套有传动带14,传动带14的下部嵌套在从动轮13上,从动轮13处于密封罩5内;

从动轮13的轴线贯穿有辊轴7,辊轴7水平向前延伸且依次穿过后连接块6和前连接块9,后连接块6和前连接块9的上端分别一后一前地固定设置在漂浮盒4的下端;

辊轴7处于后连接块6和前连接块9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蜗旋片8,蜗旋片8自前连接块9以半径逐渐变大的方式螺旋向后连接块6延伸。

辊轴7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钻头10,将漂浮盒4行进方向的石块顶开,配合蜗旋片8的作用,可以将淤积在淤泥内的石块撑开,增强了清淤效果。

漂浮盒4的后端面上端固定设置有握持杆1,便于使用时控制漂浮盒4的运动方向。

承托板11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配重块可以采用质量固定的砝码结构,例如配重块质量为一千克,通过控制配重块数量,控制漂浮盒4的吃水深度,也就是控制了蜗旋片8进入淤泥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一个类似船型结构的漂浮盒4,通过控制漂浮盒4后端的握持杆1,人为控制漂浮盒4的行进方向,体积小,可单人手推操作,而在漂浮盒4下方设置蜗旋片8,且蜗旋片8自前连接块9以半径逐渐变大的方式螺旋向后连接块6延伸,通过内燃机或电机等驱动机2的带传带动辊轴7上的蜗旋片8转动,将河道内的淤泥自浅到深地打散在水体内,清淤效率高,同时辊轴7的前端固定设置有钻头10,将漂浮盒4行进方向的石块顶开,配合蜗旋片8的作用,可以将淤积在淤泥内的石块撑开,增强了清淤效果,又为了增强清淤深度,可以在承托板11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利用配重块控制漂浮盒4的吃水深度,也就是控制了清淤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在本实用新型各个零部件所采用的材质方面,如果带有“弹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弹簧钢材质,也可以采用的是橡胶材质;如果带有“刚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钢材质,也可以采用的是硬质工程塑料材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