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311发布日期:2018-11-28 00:2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板,特别涉及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



背景技术:

防水板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制成的一种防渗材料。在建筑、交通、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广泛运用。防水板主要功能是防止液体的渗漏和气体的挥发,防水板在岩石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为防渗和隔离,但是同时也起到加强和防护的作用。它主要应用在:土石坝、堆石坝、砌石坝、混凝土坝、尾矿坝、污水库坝、渠道、蓄液池等工程的防渗等等。

但是现有的防水板结构简单,强度一般,容易破裂且破裂后会散落,不具有聚拢性,使得使用效果减效,且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需要利用工具,很是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圆柱空心环,且板体与圆柱空心环为一体成型,所述圆柱空心环均匀分布在板体上,所述板体和圆柱空心环之间形成凹腔,所述凹腔顶端设有支撑镂空板,所述支撑镂空板的四周固定连接在圆柱空心环顶端内壁,所述圆柱空心环凸出于板体端面,且板体位于圆柱空心环凸出于板体的端面设有强力板,所述强力板上设有穿孔,以及穿孔的形状与圆柱空心环的外形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和圆柱空心环内均设有网格布。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位于凹腔之间设有镂空直条,所述镂空直条与凹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一端设有插接条,以及板体另一端设有与插接条相对应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柱。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条一端端面设有与插接柱相对应的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体内设置网格布,利用网格布增加板体的牢固度,且通过在板体与圆柱空心环之间形成的凹腔内设置支撑镂空板,以及在板体一侧表面设置强力板,使得板体强度强,不易变形。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体的凹腔之间设置镂空直条,便于在使用时,需要将板体裁割时,可直接从镂空直条处撕扯,方便省力,无需借助其他工具。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体一端设置插接条以及在板体另一端设置与插接条相匹配的插接槽,需要将多组防水板组合时,将防水板一端的插接条插入另一组防水板的插接槽内,两者连接方式简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的板体与圆柱空心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的插接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接条;2、板体;3、凹腔;4、镂空直条;5、支撑镂空板;6、网格布;7、强力板;8、圆柱空心环;9、穿孔;10、插接槽;11、插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包括板体2,所述板体2上设有圆柱空心环8,且板体2与圆柱空心环8为一体成型,所述圆柱空心环8均匀分布在板体2上,所述板体2和圆柱空心环8之间形成凹腔3,所述凹腔3顶端设有支撑镂空板5,所述支撑镂空板5的四周固定连接在圆柱空心环8顶端内壁,所述圆柱空心环8凸出于板体2端面,且板体2位于圆柱空心环8凸出于板体2的端面设有强力板7,所述强力板7上设有穿孔9,以及穿孔9的形状与圆柱空心环8的外形相同。

其中,所述板体2和圆柱空心环8内均设有网格布6。

其中,所述板体2上位于凹腔3之间设有镂空直条4,所述镂空直条4与凹腔3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板体2一端设有插接条1,以及板体2另一端设有与插接条1相对应的插接槽10,所述插接槽10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柱11。

其中,所述插接条1一端端面设有与插接柱11相对应的插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增强型耐穿刺防水板,工作时,由于板体2和圆柱空心环8内设置网格布6,利用网格布6增加板体2和圆柱空心环8的牢固度,且通过在板板体2和圆柱空心环8之间形成的凹腔3内设置支撑镂空板5,以及在板体2一侧表面设置强力板7,使得耐穿刺防水板强度强,不易变形,由于,板体2的凹腔3之间设置镂空直条4,当需要将板体2裁割时,可根据需求直接从镂空直条4处用力撕扯即可,方便省力,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当需要组合多组防水板时,由于在板体2一端设置插接条1以及在板体2另一端设置与插接条1相匹配的插接槽10,安装时,将防水板一端的插接条1插入另一组防水板的插接槽10内,两者即可连接,方式简便,且成本低,其中插接槽10内插接柱11插入插接条1底端的插孔中,使得两者连接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