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215发布日期:2018-11-16 20:2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能导致以下不利影响:坡体内的水将导致坡体结构自重增加,边坡下滑力也相应增加;坡体内的水会降低坡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边坡稳定性;坡体内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渗透力等影响边坡稳定性。“治坡先治水”,对于边坡工程而言,通常优先考虑的是对于水的处理,即如何防止雨水及坡面水入渗和如何降低坡体内部地下水位。现阶段采用的边坡结构都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使得水从表面深入地表进而渗入边坡土层,导致坡体结构自重增加最终诱发边坡下滑,造成滑坡事故,给让人们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土地本体,所述土地本体的上端左侧有边坡本体,所述边坡本体的内部插接有暗桩,所述边坡本体的右侧上端铺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端浇筑有混泥土层,所述混泥土层的中部铺设有铁网层,所述混泥土层的上表面开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之间开有疏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土工模层,所述土地本体在边坡本体的右端插接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的中部插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挡土墙的内腔下部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包括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插接柱、插接环、加强板和第二土工模层。

优选的,所述防渗层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水板和第一防水板,所述第二防水板的右端设有若干插接柱,所述第一防水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接环,所述插接柱和插接环分别均匀的排列在第二防水板的右端和第一防水板的左端,所述插接柱和插接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防水板和第一防水板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加强板,且两个加强板之间设有第二土工模层,所述加强板和第二土工模层均套接在插接环上。

优选的,所述暗桩设有若干个,所述暗桩均匀的插接在边坡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设有若干个,所述集水槽等距排列在混泥土层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疏水槽设有若干个,所述疏水槽等距排列在混泥土层的上表面的集水槽之间。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设有若干个,所述出水管道等距插接在挡土墙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通过设有集水槽和疏水槽的结构,能够快速的排除混泥土层的上表面水分,使得混泥土层的上表面不会出现积水,进而能够避免水分侵入混泥土层的内部;通过设有防渗层的结构,能够避免边坡本体的下端的积水侵入到边坡本体的内部,从而破坏边坡本体的内部结构,且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和第二土工模层能够有效的隔绝水分侵入边坡本体的内部下端,能够有效的保护边坡本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渗层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泥土层剖视图。

图中:1土地本体、2边坡本体、3暗桩、4混泥土层、5碎石层、6挡土墙、7出水管道、8防渗层、81第一防水板、82第二防水板、83插接柱、84插接环、85加强板、86第二土工模层、9铁网层、10集水槽、11第一土工模层、12疏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土地本体1,所述土地本体1的上端左侧有边坡本体2,所述边坡本体2的内部插接有暗桩3,暗桩3能够增大边坡本体2的强度,所述暗桩3设有若干个,所述暗桩3均匀的插接在边坡本体2的内部。所述边坡本体2的右侧上端铺设有碎石层5,碎石层5能够避免边坡本体2塌陷,所述碎石层5的上端浇筑有混泥土层4,混泥土层4能够起到隔水的作用,避免了水分侵入到边坡本体2的内部,所述混泥土层4的中部铺设有铁网层9,铁网层9为了加强混泥土层4的强度,所述混泥土层4的上表面开有集水槽10,集水槽10为了快速的排除混泥土层4的上表面水分,使得混泥土层4的上表面不会出现积水,进而能够避免水分侵入混泥土层4的内部,所述集水槽10设有若干个,所述集水槽10等距排列在混泥土层4的上表面。所述集水槽10之间开有疏水槽12,疏水槽12能够使得混泥土层4表面的水分快速流下,所述疏水槽12设有若干个,所述疏水槽12等距排列在混泥土层4的上表面的集水槽10之间。所述集水槽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土工模层11,第一土工模层11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侵入混泥土层4,所述土地本体1在边坡本体2的右端插接有挡土墙6,挡土墙6避免了边坡本体2泥土的流失,所述挡土墙6的中部插接有出水管道7,所述出水管道7设有若干个,所述出水管道7等距插接在挡土墙6的中部。所述挡土墙6的内腔下部设有防渗层8,防渗层8能够避免边坡本体2的下端的积水侵入到边坡本体2的内部,从而破坏边坡本体2的内部结构,通过第一防水板81、第二防水板82和第二土工模层86能够有效的隔绝水分侵入边坡本体2的内部下端,能够有效的保护边坡本体2,所述防渗层8包括第一防水板81、第二防水板82、插接柱83、插接环84、加强板85和第二土工模层86,所述防渗层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水板82和第一防水板81,所述第二防水板82的右端设有若干插接柱83,所述第一防水板8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接环84,所述插接柱83和插接环84分别均匀的排列在第二防水板82的右端和第一防水板81的左端,所述插接柱83和插接环8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防水板82和第一防水板81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加强板85,且两个加强板85之间设有第二土工模层86,所述加强板85和第二土工模层86均套接在插接环84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