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0639发布日期:2019-01-25 17:4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积系统,具体是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现有市政雨水蓄积系统,容易发生管道堵塞,蓄积效率低,缺乏过滤系统,导致长时间的雨水蓄积产生变质、发臭等。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堵塞和效率低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包括蓄积池、抽水管、水泥板和过滤板,所述蓄积池的左右两侧嵌入设有对称的抽水管,所述蓄积池的顶端嵌入设有两块水泥板,且两块水泥板底端均嵌套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与蓄积池紧密贴合,所述蓄积池内部中端紧密贴合有混凝土支柱,且混凝土支柱内部贯穿设有呈倒“T”状的引水管,所述水泥板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过滤井盖,所述蓄积池四周紧密贴合有砖层,且砖层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棱角砖和蜂窝砖,所述砖层的顶端覆盖有植物层,且砖层的底端覆盖有土层,且砖层与土层之间贯穿设有测流管,且测流管嵌入蓄积池中,所述过滤板的内部嵌入设有支撑钢条,且过滤板外表面嵌入设置有引水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板厚度约为五至十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板厚度为八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板均向内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板其向内的角度与混凝土支柱呈五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蜂窝砖内部含有大量的气孔,且气孔与气孔之间相互贯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板的大小均与蓄积池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通过水泥板其向内的角度与混凝土支柱呈五度,使其扩大蓄积雨水的面积,将整个蓄积系统比作一个超大的“漏斗”,从而解决了蓄积效率低的问题。

2.本实用通过混凝土支柱内部贯穿设有呈倒“T”状的引水管,水泥板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过滤井盖,在水泥板将雨水用过引水管引入蓄积池时,此时雨水会经过滤井盖进行初步的过滤,使其大大降低了杂物的进入,且雨水进入蓄积池时是经过滤再流入引水管,从而解决了管道堵塞的情况。

3.本实用通过两块水泥板底端均嵌套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与蓄积池紧密贴合,使其在将过滤井盖流下的雨水通过过滤板再次过滤,尽可能的降低杂物的进入,且过滤板均可独立拆卸进行清理,从而解决了长期蓄积的雨水发生变质、发臭的情况。

4.本实用通过蜂窝砖内部含有大量的气孔,且气孔与气孔之间相互贯通,使其可以将落到水泥板以外植物层上雨水进行一个缓慢的渗透蓄积,不仅提供了植物层生长时的水分,且将多余的雨水通过植物层的过滤进行一个蓄积。

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蓄积效率高,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蓄积系统,提高了蓄积的实用性,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积池,101-混凝土支柱,2-抽水管,3-水泥板,301-过滤井盖,4-引水管,5-砖层,501-棱角砖,502-蜂窝砖,6-测流管,7-植物层,8-土层,9-过滤板,901-支撑钢条,902-引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雨水蓄积系统,包括蓄积池1,混凝土支柱101,抽水管2,水泥板3,过滤井盖301,引水管4,砖层5,棱角砖501,蜂窝砖502,测流管6,植物层7,土层8,过滤板9,支撑钢条901,引水凹槽902,蓄积池1的左右两侧嵌入设有对称的抽水管2,蓄积池1的顶端嵌入设有两块水泥板3,水泥板3厚度为八厘米,使其有效的提高地面的称重能力,且提高了其自身的使用寿命,且两块水泥板3底端均嵌套有过滤板9,过滤板9的大小均与蓄积池1一致,使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便于更换或清理过滤出来的杂物,从而提高了蓄积的水质,且过滤板9与蓄积池1紧密贴合,蓄积池1内部中端紧密贴合有混凝土支柱101,水泥板3其向内的角度与混凝土支柱101呈五度,便于将地面的水都倾向与内部的引水管4,使其更好的将雨水储蓄起来,从而提高雨水储蓄的高效性,且混凝土支柱101内部贯穿设有呈倒“T”状的引水管4,水泥板3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过滤井盖301,蓄积池1四周紧密贴合有砖层5,且砖层5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棱角砖501和蜂窝砖502,蜂窝砖502内部含有大量的气孔,且气孔与气孔之间相互贯通,使其可以降低水气的蒸发,且有效的灌溉植物层7,砖层5的顶端覆盖有植物层7,且砖层5的底端覆盖有土层8,且砖层5与土层8之间贯穿设有测流管6,且测流管6嵌入蓄积池1中,过滤板9的内部嵌入设有支撑钢条901,且过滤板9外表面嵌入设置有引水凹槽902。

工作原理,首先将过滤井盖301和过滤板9进行清理,下雨时由于水泥板3有一个角度,使其扩大蓄积雨水的面积,将整个蓄积系统比作一个超大的“漏斗”,从而解决了蓄积效率低的问题,在蓄积雨水的过程中水泥板3内部的滤井盖301和过滤板9近期进行一个快速的过滤,同时水泥板3将雨水通过引水管4引入蓄积池1时,且雨水会经过滤井盖301进行初步的过滤,使其大大降低了杂物的进入,且雨水进入蓄积池1时是经过滤再流入引水管4,从而解决了管道堵塞的情况,然后将落在植物层7雨水也会逐渐的往下渗透,且通过棱角砖501和蜂窝砖502,使其可以将落到水泥板1以外植物层7上雨水进行一个缓慢的渗透蓄积,不仅提供了植物层生长时的水分,且将多余的雨水通过植物层的过滤进行一个蓄积,最后将蓄积的雨水层层的过滤后进行一个蓄积,且可以通过抽水管2将续集的雨水将其抽出进行使用。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