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落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684发布日期:2019-01-22 22:3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落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槽落水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落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槽上安装有落水器,落水器能够用于过滤厨余垃圾,从而使水与垃圾分离,避免厨余垃圾堵塞下水管。

现有的落水器,其功能比较单一,也没有对垃圾以及食材的分离的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造成落水器的堵塞,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落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层落水器,包括:座体、内胆、滤器篮以及支盖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螺栓座以及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内胆后与所述螺栓座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内胆固定在所述座体内,所述滤器篮上设置有螺杆件,所述固定螺栓内设置有内孔,所述滤器篮设置在所述内胆中且所述螺杆件穿设在所述内孔中,所述支盖体设置在所述内胆上且封堵住所述滤器篮的开口。

较佳的,所述支盖体为盘状结构,且所述支盖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支盖体固定设置有球面螺帽。

较佳的,所述滤器篮呈杯状结构,且所述滤器篮的周面以及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

较佳的,所述滤器篮的底部设置有塞头,所述螺杆件包括拉杆螺帽以及杆体,所述拉杆螺帽位于所述滤器篮的底部上表面,所述杆体位于所述塞头的底部且所述杆体与所述拉杆螺帽连接,从而使所述塞头与所述滤器篮连接。

较佳的,所述内胆的底部具有逐渐变小的下水部,所述下水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过滤孔,所述塞头封堵在所述下水部的开口处,从而将所述第二过滤孔与所述第三过滤孔隔开。

较佳的,所述杆体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塞头上设置有帽状的垫片,所述垫片扣在所述塞头上,且所述杆体的阶梯部抵触在所述塞头的底部。

较佳的,所述座体具有环形的第一边沿,所述内胆具有与所述第一边沿对应的环形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上设置有下垫圈,所述下垫圈上设置有上垫圈,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上垫圈抵触连接,且所述下垫圈上开设环形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横截面为锯齿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功能比较完善可靠,能对垃圾以及食材的进行分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落水器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落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座体;110、螺栓座;120、固定螺栓;130、内孔;140、第一边沿;150、下垫圈;151、凹槽部;160、上垫圈; 200、内胆;210、下水部;220、第三过滤孔;230、第二边沿; 300、滤器篮;310、第二过滤孔;320、塞头;330、垫片;400、支盖体;410、第一过滤孔;420、球面螺帽;500、螺杆件;510、拉杆螺帽;520、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落水器,包括:座体100、内胆200、滤器篮300以及支盖体400,所述座体100上设置有螺栓座110 以及固定螺栓120,且所述固定螺栓120穿过所述内胆200后与所述螺栓座110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内胆200固定在所述座体内,所述滤器篮300上设置有螺杆件500,所述固定螺栓120内设置有内孔130,所述滤器篮300设置在所述内胆200中且所述螺杆件500穿设在所述内孔130中,所述支盖体400设置在所述内胆 200上且封堵住所述滤器篮300的开口。

座体100以及内胆200均为杯状结构,座体100用于安装在水槽上,内胆200用于安装在座体100上,更进一步来说,内胆 200实际上是封堵在座体100上,避免较大的垃圾掉落到座体100 内,滤器篮300也为杯状结构,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内胆200比座体100小,滤器篮300比内胆200小。

并且座体100上设置有螺栓座110以及固定螺栓120,固定螺栓120能够螺纹连接在螺栓座110内,固定螺栓120的螺帽抵触在内胆200上,螺栓座110位于内胆200的底部,当固定螺栓 120与螺栓座110连接的时候,内胆200就被固定在螺栓座110 上了;螺杆件500能够穿设在内孔130中,从而使滤器篮300能够固定在内胆200中,支盖体400直接封堵在滤器篮300的上部。

从结构上来说,支盖体400起到第一次过滤作用,避免较大的垃圾掉入到滤器篮300内,滤器篮300起到第二次过滤作用,避免稍大的垃圾进入到内胆200中,内胆200起到第三次过滤,将剩余的较大的垃圾过滤掉,这样的双层过滤结构不仅简单可靠,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下水道堵住。

除此之外,当拉开支盖体400后,能够通过滤器篮300进行过滤清洗,当清洗食材的时候,从食材上清洗下去的垃圾能够从滤器篮300中通过,食材则被滤器篮300挡住,这样就能够起到分离食材中的垃圾的作用,此外,如果是很多厨余垃圾在滤器篮 300内,那么较小的垃圾可以通过滤器篮300流出,然后再将较大的垃圾倒出,这样能将不会导致下水道堵住的垃圾排出,在实际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大大减小了需要倒的垃圾量;这种双层落水器的功能比较完善可靠,能对垃圾以及食材的进行分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落水器的堵塞。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支盖体400为盘状结构,且所述支盖体40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410,所述支盖体400固定设置有球面螺帽420。

第一滤空能够将水过滤掉大体积垃圾后进入到滤器篮300,从而避免滤器篮300内因存在大体积垃圾而导致下水不流畅,球面螺帽420位于支盖体400的上部,且支盖体400的下部具有螺丝,通过螺丝拧入到球面螺帽420内,从而使球面螺帽420固定在支盖体400上,球面螺帽420起到拉手作用,这样便于提起支盖体400。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滤器篮300呈杯状结构,且所述滤器篮300的周面以及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310。

优选的,第二过滤孔310的孔径最小,第二过滤孔310能够起到中间过滤效果,由于第一过滤孔410比第二过滤孔310大,所以一定体积的垃圾能够流到滤器篮300中,而滤器篮300内的第二过滤孔310比较小,这样就能够直接将那些大体积的容易堵住下水道的垃圾给拦截在滤器篮300内,剩下较小的垃圾则能够通过下水道排出。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滤器篮300的底部设置有塞头320,所述螺杆件500包括拉杆螺帽510以及杆体520,所述拉杆螺帽510位于所述滤器篮300的底部上表面,所述杆体520位于所述塞头的底部且所述杆体520与所述拉杆螺帽510连接,从而使所述塞头320与所述滤器篮300连接。

优选的,塞头320实际上是通过螺杆件500固定在滤器篮300 上的,并且拉杆螺帽510位于滤器篮300的上端,杆体520从塞头320的底部穿过滤器篮300,最终于拉杆螺帽510连接,并且拉杆螺帽510能够起到提手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将滤器篮300提起,并且杆体520能够穿设到固定螺栓120内,这样就能够固定住滤器篮300。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内胆200的底部具有逐渐变小的下水部210,所述下水部2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过滤孔220,所述塞头320封堵在所述下水部210的开口处,从而将所述第二过滤孔与所述第三过滤孔隔开。

塞头320能够塞住下水部210,从而使水槽蓄水,当滤器篮 300提起时,塞头320与下水部210分离,这样就可以下水,水能够从下水部210流出第三过滤孔220。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杆体520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塞头320上设置有帽状的垫片330,所述垫片330 扣在所述塞头320上,且所述杆体520的阶梯部抵触在所述塞头 320的底部。

优选的,帽状的垫片330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阶梯状的杆体520,其阶梯部正好可以将塞头320的底部压向滤器篮300。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座体100具有环形的第一边沿140,所述内胆200具有与所述第一边沿140对应的环形的第二边沿230,所述第一边沿140上设置有下垫圈150,所述下垫圈150上设置有上垫圈160,所述第二边沿230与所述上垫圈160抵触连接,且所述下垫圈150上开设环形的凹槽部 151,所述凹槽部151的横截面为锯齿状。

优选的,座体100与内胆200均具有外翻的边沿部,其中,第一边沿140与第二边沿230之间具有缓冲密封用的下垫圈150 以及上垫圈160,下垫圈150具有环形的凹槽部151,凹槽部151 的横截面为锯齿状,这种形状的下垫圈150,具有非常好的缓冲密封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