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洼地-渗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5543发布日期:2019-01-29 17:58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洼地-渗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低影响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洼地-渗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硬质路面的增加导致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一定程度上破坏城市生态系统,并危及城市饮用水安全。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模式是将大量城区雨水直接排放,导致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和整个流域地表水体及地下水的水文循环。

生物滞留池作为一种治理污染的生态技术,对径流具有净化和缓解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的生物滞留池的运行过程中,对种植层土壤基质有较高要求,下部填料层多分为生物炭层、滤料层和砾石层,极大的增加了成本,对于土壤不良或土壤渗透系数低的区域,难以承担大土方量的种植土换填和多层填料的填筑带来的经济成本,且对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传统生物滞留池的工艺,并设置储水装置,集中处理一定范围内的雨水后直接排放,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易管理,易维护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亦适用于雨水花园的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易管理,易维护的一种洼地- 渗渠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洼地-渗渠结构,包括种植土层、渗渠、储水箱装置,所述种植土层和渗渠之间覆盖土工布作为滤膜,所述渗渠由陶粒层和盲管组成,盲管与储水箱装置相连,所述储水箱装置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是顶部盖板、滤料 k1、中隔板、汇水区、滤料k2、溢流管和储水区,储水装置中每层滤料与中隔板之间覆盖土工布作为滤膜,防止发生填料的堵塞。

所述种植土层覆土厚度为150mm~250mm,其表面下凹成梯形,坡脚处堆放大块置石,以储水箱装置为低点,两侧种植土层的纵向坡度为1%~5%,横向断面边坡的坡度为 20%~25%。

所述渗渠由陶粒层和盲管组成,陶粒层厚度为200mm~300mm,在渗渠2/3处设置盲管,盲管表面包裹土工布作为滤膜,盲管直径根据雨水径流量计算值而定。

所述储水箱装置内壁设有卡槽,用以固定中隔板,顶部盖板由支撑架和滤网组成,顶部盖板上部铺设鹅卵石,滤料k1铺设于顶部盖板和第一层中隔板之间,滤料厚度为150mm~200mm,滤料k2铺设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中隔板之间,滤料厚度为200~250mm,滤料k1的渗透系数小于滤料k2的渗透系数,汇水区位于两层滤料之间,并连同两侧渗渠内的盲管,汇水区深度为500mm~600mm,储水区位于装置最底部,深度为800mm~1000mm,用以储存顶部和两侧洼地渗滤后的雨水,并在上部一侧设置溢流管,用以排出多余的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1-种植土层,2-渗渠,21-陶粒层,22-盲管,3-储水箱装置,31-顶部盖板, 32-滤料k1,33-中隔板,34-汇水区,35-滤料k2,36-溢流管,37-储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体是一种洼地-渗渠结构,包括种植土层(1)、渗渠(2)、储水箱装置 (3)。所述种植土层(1)和渗渠(2)之间覆盖土工布作为滤膜,所述渗渠(2)由陶粒层 (21)和盲管(22)组成,盲管(22)与储水箱装置(3)相连,所述储水箱装置(3)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是顶部盖板(31)、滤料k1(32)、中隔板(33)、汇水区(34)、滤料k2(35)、溢流管(36)和储水区(37),储水装置中(3)每层滤料与中隔板(33)之间覆盖土工布作为滤膜,防止发生填料的堵塞。

所述种植土层(1)覆土厚度为150mm~250mm,其表面下凹成梯形,坡脚处堆放大块置石,以储水箱装置(4)为低点,两侧种植土层(1)的纵向坡度为1%~5%,横向断面边坡的坡度为20%~25%。

所述渗渠(2)由陶粒层(21)和盲管(21)组成,陶粒层(21)厚度为200mm~300mm,陶粒直径为18mm~20mm,在2/3处设置盲管(21),盲管(21)采用热塑性合成树脂加热熔化后通过喷嘴挤压出纤维丝叠置,并将其相接点熔结而成的三维立体多孔材料,盲管(21) 表面包裹土工布作为滤膜,盲管(21)直径根据雨水径流量计算值而定。

所述储水装置(3)外壁由镀锌钢板一体化压制而成,内壁设有卡槽,用以固定中隔板(33),顶部盖板(31)由支撑架和滤网组成,滤网厚0.3mm~10mm,网孔孔径为0.8mm~100mm,顶部盖板上部铺设鹅卵石,滤料k1铺设于顶部盖板(31)和第一层中隔板(33)之间,滤料厚度为150mm~200mm,滤料k2(35)铺设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中隔板(33)之间,滤料厚度为200~250mm,滤料k1(32)的渗透系数小于滤料k2(35)的渗透系数,汇水区(34)位于两层滤料之间,并连同两侧洼地下的盲管,汇水区(34)深度为500mm~600mm,储水区 (37)位于装置最底部,深度为800mm~1000mm,用以储存顶部和两侧洼地渗滤后的雨水,并在上部一侧设置溢流管(36),用以排出多余的雨水。

工作原理:初期雨水进入洼地后,一部分雨水经由种植土层(1)过滤下渗至渗渠(2),经由盲管(22)进入储水箱装置(3)的汇水区(34),经二次过滤净化后进入储水区(37),一部分雨水经由洼地表层进入储水箱装置(3)经两层滤料的过滤净化后进入储水区(37)进行储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