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111发布日期:2019-01-13 16:18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开挖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岸边式取水头因为管理方便,不占用航道而成为新建取水工程的主流形式。目前,岸边式取水头通常采用开挖施工取水箱和两侧护岸挡墙以及进水槽作为基础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面积围堰施工和大范围、长周期降水。

目前,公告号为CN2033738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竖井式分层取水结构,它包括建于河岸边上的竖井式取水口,该竖井式取水口纵向依次呈阶梯状设有可分层取水的至少三个工作闸门,在工作闸门后设有与其相连的引水隧洞。

这种取水口虽然能够在非开挖的情况下进行取水,但由于在取水口处设有多个闸门,闸门还连接有引水隧洞,故取水口处的强度低,施工过程中存在坍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适用于通航条件下无法打围堰的河道,在不打围堰的情况下,便于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包括埋入地面设置的取水箱,所述取水箱两侧设置有用于挡住取水箱两侧土体的灌注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规的取水箱,例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取水口,由于具有一定下挖深度,在取水口周围还挖出了引水隧洞,容易造成取水口处的土体散落的情况,而增设了灌注桩后,灌注桩能够将取水箱两侧的土体挡住。

进一步设置:所述灌注桩在取水箱两侧,以取水箱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在取水箱两侧分布的前提下,能够对取水箱两侧的土体均起到阻挡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灌注桩设置为相互贴紧的至少两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的排数越多,其稳定程度越高。灌注桩用于抵抗桩后土的主动土压力,灌注桩自身越稳定,桩后土的主动土压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越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灌注桩中靠近水域的一排,其沿着水域边缘的长度大于背离水域一侧灌注桩的沿水域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排列的长度越大,灌注桩所能阻挡的土体面积越大,用于抵抗桩后土的主动土压力所受面积也越大。

进一步设置:所述取水箱背离水域的一侧设有紧贴取水箱箱壁的后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桩紧贴取水箱箱壁,相当于增厚了取水箱箱壁的厚度,使取水箱的整体可靠程度有所提升。

进一步设置:所述取水箱包括预制的沉井、位于沉井底部的底板、位于沉井背离水域一侧的取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井的底板与沉井组成完整的箱型结构,取水管设置在取水箱处,便于封底完成后,用泵通过取水管抽出沉井内的水,以便浇注底板。

进一步设置:所述沉井面向水域的一侧挖设有水槽,在水槽两侧设有边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槽即为水下开挖所要完成的施工对象,由于水槽挖在水底,水底泥土多为疏松状态,两侧边坡起到稳固水槽形状结构、降低水槽侧壁形变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槽和边坡的表面均设有用于提高水槽、边坡稳固程度的水下模袋混凝土护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下模袋混凝土护砌的强度和刚度明显大于水下淤泥,提高了水槽的自身稳定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取水箱面向水域的前后两侧设置灌注桩,提高了取水箱自身的稳固程度;

2、水槽的侧壁设置为斜面的边坡,并且在边坡和水槽上均设置水下模袋混凝土护砌,用以提高水槽的稳固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灌注桩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水槽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沉井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取水箱;2、灌注桩;3、后桩;4、沉井;5、底板;6、取水管;7、水槽;8、边坡;9、水下模袋混凝土护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岸边沉井加双排支护桩水下开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立方体的取水箱1,取水箱1埋入地面设置,并且靠近水域。

如图2所示,取水箱1面向水域一面设有灌注桩2,灌注桩2设置为圆柱形,相互靠近设置。在取水箱1背离水域一面设有另一排贴紧取水箱1的灌注桩2,本实施例中令其为后桩3。灌注桩2用于增强取水箱1侧壁处的土方、水域岸边土方的强度。

取水箱1面向水域和背离水域的两侧的灌注桩2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水域一侧的灌注桩2设置有至少两排,本实施例中采用两排,且相互靠紧,两排灌注桩2之间设有双轴深层搅拌桩。靠近水域的一排灌注桩2数量更多。此处的双轴深层搅拌桩用于挡住两灌注桩2之间的土方,使得两排灌注桩2在浇筑过程中,相互之间不易互相影响。

为了使取水箱1两侧的受力趋于相等,灌注桩2在取水箱1两侧对称设置。

在后桩3背离取水箱1的一侧也设有双轴深层搅拌桩,此处的双轴深层搅拌桩的作用相当于防渗膜。

在灌注桩2和后桩3中,靠近水域一侧的灌注桩2的排列长度最大,另一排灌注桩2和后桩3的排列长度相等。

如图3所示,挖泥船从水域中开始挖水槽7,水槽7呈梯形,且水槽7的两侧设有斜面的边坡8,水槽7、边坡8上均铺设有水下模袋混凝土护砌9。水下模袋混凝土护砌9用于提高水槽7和边坡8的稳定程度。

如图4所示,取水箱1包括沉井4和底板5,沉井4为预制件,将沉井4下沉至设计标高后,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封底时,从向沉井4底部输入混凝土。从取水箱1侧边伸入取水管6,封底完成后,用泵抽去沉井4内的水,水从取水管6内抽出。最后浇筑底板5。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