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环保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181发布日期:2019-01-02 22:07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环保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环保雨水口,属于管道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是径流雨水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目前,为了控制道路径流雨水量及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一般是将道路绿化带设为下凹式绿地、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设为透水铺装,以实现控制径流及其污染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具备绿化带下凹条件的道路,如绿化带宽度过于狭小、原种植树木繁茂、已建设备基础及地下管线繁多等,只能通过设置雨水口以实现对道路杂物及泥沙的截留,降低一部分径流污染,但是现有的雨水口功能单一仅仅只能对初期雨水中携带的杂物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对已经污染的初期雨水并不能做到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集过滤、蓄水、净化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环保雨水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环保雨水口,包括第一进水箅、第二进水箅及填料,所述第一进水箅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箅上,所述第一进水箅包括第一侧板、设置在第一侧板底端的卡接板和设置在卡接板底端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底面中部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为圆形,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镂空圆孔,所述第一侧板内侧面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手提把手,所述第二进水箅包括第二侧板和设置在第二侧板底端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顶面中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镂空圆孔,所述第二侧板内侧面顶端设置有卡口,所述第二侧板内侧面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手提把手,所述填料装填于所述第二进水箅内。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生态多孔纤维棉,所述填料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微型动物。

优选的,所述卡接板的大小与卡口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与遮挡板底部在第二进水箅内部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遮挡板设置在所述溢流口正上方,所述遮挡板的半径与所述溢流口底面半径大小相同。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路面雨水沿道路横坡漫流进入所述第一进水箅,夹带的树叶、垃圾等大型杂物被截留于第一进水箅上,起到过滤效果;经过过滤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箅上的第一镂空圆孔进入所述第二进水箅中,被所述填料吸收,所述填料为生态多孔纤维棉可以吸收雨水达到蓄水效果;所述填料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微型动物通过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摄取营养然后生长繁育,并在填料内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此生物污泥即为生物膜,生物膜能够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实现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净化效果;当进入第二进水箅的雨水超过所述填料的吸收容积时,多余的水会通过填料空隙及第二进水箅底部第二镂空圆孔进入市政排水系统;若进入第二进水箅的雨水流量远大于通过填料空隙的流量,多余的水则通过第二进水箅中部的溢流口快速排入市政排水系统。若第一进水箅上的杂物堵塞住第一镂空圆孔,可利用第一进水箅上的第一手提把手取出第一进水箅,及时倾倒杂物;若第二进水箅内填料老化失效,可利用第二进水箅上的第二手提把手取出第二进水箅,及时换填填料。

本实用新型既能够过滤大型杂物、蓄滞雨水、净化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有效控制道路径流量及径流污染,同时保障在雨量较大时道路雨水的顺利排除,降低道路积涝风险,适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和市政道路的新、改、扩建项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进水箅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进水箅的剖视图。

图中:10、第一进水箅;11、第一侧板;12、卡接板;13、第一底板;14、遮挡板;15、第一镂空圆孔;16、第一手提把手;20、第二进水箅;21、第二侧板;22、第二底板;23、溢流口;24、第二镂空圆孔;25、卡口;26、第二手提把手;30、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4所示,一种新型环保雨水口,包括第一进水箅10、第二进水箅20及填料30,所述第一进水箅10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箅20上,所述第一进水箅10包括第一侧板11、设置在第一侧板11底端的卡接板12和设置在卡接板12底端的第一底板13,所述第一底板13底面中部设置有遮挡板14,所述遮挡板14为圆形,所述第一底板13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镂空圆孔15,所述第一侧板11内侧面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手提把手16,所述第二进水箅20包括第二侧板21和设置在第二侧板21底端的第二底板22,所述第二底板22顶面中部设置有溢流口23,所述溢流口23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第二底板2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镂空圆孔24,所述第二侧板21内侧面顶端设置有卡口25,所述第二侧板21内侧面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手提把手26,所述填料30装填于所述第二进水箅20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填料30为生态多孔纤维棉,所述填料30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微型动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卡接板12的大小与卡口25的大小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溢流口23的高度与遮挡板14底部在第二进水箅20内部的高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遮挡板14设置在所述溢流口23正上方,所述遮挡板14的半径与所述溢流口23底面半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路面雨水沿道路横坡漫流进入所述第一进水箅10,夹带的树叶、垃圾等大型杂物被截留于第一进水箅10上,起到过滤效果;经过过滤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箅10上的第一镂空圆孔15进入所述第二进水箅20中,被所述填料30吸收,所述填料30为生态多孔纤维棉可以吸收雨水达到蓄水效果;所述填料30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微型动物通过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摄取营养然后生长繁育,并在填料30内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此生物污泥即为生物膜,生物膜能够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实现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净化效果;当进入第二进水箅20的雨水超过所述填料30的吸收容积时,多余的水会通过填料30空隙及第二进水箅20底部第二镂空圆孔24进入市政排水系统;若进入第二进水箅20的雨水流量远大于通过填料30空隙的流量,多余的水则通过第二进水箅20中部的溢流口23快速排入市政排水系统。若第一进水箅10上的杂物堵塞住第一镂空圆孔15,可利用第一进水箅10上的第一手提把手16取出第一进水箅10,及时倾倒杂物;若第二进水箅20内填料30老化失效,可利用第二进水箅20上的第二手提把手26取出第二进水箅20,及时换填填料30。

本实用新型既能够过滤大型杂物、蓄滞雨水、净化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有效控制道路径流量及径流污染,同时保障在雨量较大时道路雨水的顺利排除,降低道路积涝风险,适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和市政道路的新、改、扩建项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