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157发布日期:2019-01-02 22:06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区排水设施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里通常会建造各种景观区域,供人们参观游览。为了防止雨水积聚,景观区域的道路内都是设置排水沟。

现有公开号为CN10276723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排水沟,其包括预制的进水盖板和沟式雨水渠,雨水渠由大小不同两个同向倒梯形沟槽,按上大下小连通布置。

但是,景观区域中设置上述排水沟,只能将积聚后的雨水排入下水道中;而且雨水冲刷景观区域的过程中,会带走泥土中植物的养分,不利于景观区域的生态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其具有能够收集并利用雨水,从而促进景区生态发展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一端连通有嵌于地面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一端连接有位于蓄水池内的抽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穿过地面的喷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中积聚的雨水流入蓄水池内,则景区内的植物需要浇水时,打开抽水泵,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蓄水池内的雨水抽出,然后通过喷水管喷洒到植物上;收集并利用雨水对植物进行浇灌,雨水中还含有植物的养分,从而能够促进景区的生态发展。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顶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盒能够防止杂物进入蓄水池内,从而保证蓄水池的清洁以及抽水泵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盒穿过进水口,且顶壁对称设置有与蓄水池外顶壁接触的定位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盒通过定位支板与蓄水池外顶壁接触,进而能够方便取出过滤盒,从而能够方便对过滤盒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板上设置有第一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第一拉环能够方便取出过滤盒,从而能够方便对过滤盒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顶壁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壁与地面齐平;所述蓄水池顶壁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定位筒,所述抽水泵位于定位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固定板,取出定位筒,即可取出抽水泵,从而能够方便对抽水泵进行更换或者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筒穿过蓄水池顶壁,且定位筒顶壁设置有与蓄水池外顶壁接触的定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筒通过定位环与蓄水池外顶壁接触,能够方便取出定位筒,从而能够方便对抽水泵进行更换或者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上对称设置有第二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第二拉环能够方便取出定位筒,从而能够方便对抽水泵进行更换或者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斗能够防止杂物堵塞抽水管,从而能够保证抽水泵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蓄水池与抽水泵,从而产生能够收集并利用雨水,进而促进景区生态发展的效果;

2、采用了固定板与定位筒,从而产生能够方便对抽水泵进行更换或者维修的效果;

3、采用了过滤盒与过滤斗,从而产生能够延长抽水泵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的爆炸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过滤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沟;11、防护格栅;2、蓄水池;21、进水口;22、排水管;3、过滤盒;31、定位支板;32、第一拉环;4、定位筒;41、定位环;42、第二拉环;5、抽水泵;51、抽水管;52、喷水管;53、过滤斗;531、过滤孔;6、固定框;61、固定板;62、第一支板;63、第二支板;64、支孔;65、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景区生态水循环系统,参照图1,其包括排水沟1,排水沟1顶壁开口处设置有防护格栅11,防护格栅11顶壁与地面齐平;排水沟1端部连通有蓄水池2,蓄水池2嵌于地面。

参照图2,蓄水池2外顶壁凸出设置有固定框6,固定框6开口处盖设有固定板61,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1顶壁与地面齐平;固定框6内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板63,固定板61两端搭接在第二支板63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1上开设有拉孔65,从而方便取出固定板61。

参照图2,蓄水池2顶壁穿设有定位筒4,定位筒4顶壁开口处设置有定位环41;定位环41与蓄水池2外顶壁接触,且定位环41上对称设置有第二拉环42。

参照图2,定位筒4内设置有抽水泵5;抽水泵5一端连接有抽水管51,另一端连接有喷水管52;抽水管51穿过定位筒4底壁,且伸入蓄水池2内;抽水管51远离抽水泵5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斗53,过滤斗53靠近蓄水池2内底壁。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抽水泵5连接有三个喷水管52,且三个喷水管52通过四通管与抽水泵5连接;固定框6侧壁开设有用于喷水管52穿过的支孔64,且喷水管52穿过支孔64后伸出地面。

参照图2,排水沟1内底壁与蓄水池2外顶壁齐平,且蓄水池2顶壁开设有与排水沟1连通的进水口21;固定框6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支板62,防护格栅11(参照图1)一端搭接在第一支板62上,另一端同样呈搭接设置,从而能够方便将其取出;进水口21内穿设有过滤盒3。

参照图2,蓄水池2远离进水口21的端壁穿设有排水管22;本实施例中排水管22靠近蓄水池2顶壁,且与下水道连通。

参照图3,过滤盒3顶壁对称设置有定位支板31,定位支板31底壁与蓄水池2外顶壁接触;定位支板31上设置有第一拉环32,第一拉环32与定位支板31通过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过滤盒3呈柔性设置,则将过滤盒3取出时不会与第一支板62(参照图2)干涉。

参照图4,过滤斗53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531,从而能够防止杂物进入其中。

工作原理如下:

景区中的雨水汇聚在排水沟1中,然后通过进水口21排入蓄水池2内;

景区内的植物需要浇灌时,启动抽水泵5;抽水泵5通过抽水管51将蓄水池2内的雨水抽出,然后通过喷水管52排出;喷水管52穿过地面,从而能够对植物进行浇灌;

蓄水池2能够收集雨水,通过抽水泵5能够利用雨水,且雨水中含有泥土的养分,从而能够促进景区的生态发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