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860发布日期:2019-01-29 17: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加固及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道的铺设会遇到软土地基等需要加固处理的地质情况。沿海地区发展迅猛,地质条件差而地下管道密集。在这种地区建设工程,往往会由于地基承载力低而造成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管道破坏、路面开裂等问题。因此软土地基下的地下管道相比一般管道而言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供热、供电、燃气、输油、供水等公共管道设施被称之为“城市生命线”,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管道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巨大的社会不良影响。

目前处理软土地基常用的方法是换填法或改良土体法,施工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加固,并且对地下管道设施的保护显得愈发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使土工袋地基加固技术有效应用于地下管道设施的维护,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避免地下管道发生变形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包括:土工袋、地下管道、回填压实地基土、坑基开挖面、水泥固化处理层及地面,在地面下方安装所述地下管道处挖设基坑,在所述基坑中填装土工袋,且在所述基坑两侧及地下管道下方填装有回填压实地基土,在所述地下管道对应的地面上方设置有水泥固化处理层。

所述基坑深度小于等于三米。

所述基坑呈坡形,且基坑底部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圆弧形。

所述土工袋在所述基坑中逐层交错排列堆叠至地面高度,且所述土工袋对所述地下管道形成包围。

所述地下管道下方填装的回填压实地基土距离基坑底部的高度为20-30cm,其厚度为所述地下管道外径的二分之一。

所述土工袋在所述地下管道的两侧同时对称进行摆放,以保证所述地下管道不会产生位移。

所述水泥固化处理层的厚度为30-50cm。

所述基坑中土工袋的最小铺设宽度大于路面宽度,且土工袋的最小铺设宽度与路面宽度的差值为基坑最大深度值的二分之一。

所述土工袋之间的缝隙用施工现场开挖的地基土充填,且每层土工袋用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整平和夯实。

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的有益效果:

1、高效便捷,可将现场开挖的地基土直接装入土工袋使用,铺设时沿着基坑开挖面逐层交错排列堆放至路面即可,从而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袋装砂土形式进行,在保持原土质的良好透水性能的条件下,可有效避免地震震动引起的细砂、粉砂等液化发生;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水性较强的粗颗粒土进行地基处理,保障地基土的透水性能,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增强北方寒冷地区地基、路基的整体抗冻胀性能;

2、经济环保,土工袋价格低廉,可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避免材料运输,经济实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效果显著,土工袋以似拱形截面形式结合地下管道共同作用成为整体结构,借助地下管道外壁形成拱形地基基础,合理改变地基土应力传达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土体的抗压性能,保障地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避免地下管道发生变形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1-土工袋,2-地下管道,3-回填压实土,4-基坑开挖面,5-水泥固化处理层,6-路面,7-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包括:土工袋1、地下管道2、回填压实地基土3、坑基开挖面4、水泥固化处理层5及地面6,在地面6下方安装所述地下管道2处挖设基坑7,所述基坑7深度小于等于三米,所述基坑7是采用自然放坡形式进行开挖,使所述基坑7呈坡形,即基坑7底部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圆弧形,在所述基坑7中填装土工袋1,且在所述基坑7两侧及地下管道2下方填装有回填压实地基土3,其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能力,以避免地下管道2变形,且地下管道2下方的回填压实地基土3要求达到压实度90%以上,在所述地下管道2对应的地面6上方设置有水泥固化处理层5,所述水泥固化处理层5的厚度为30-50cm,土工袋1、地下管道2、回填压实地基土3、坑基开挖面4、水泥固化处理层5及地面6相互结合,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进而有效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袋1在所述基坑7中逐层交错排列堆叠至地面6高度,且所述土工袋1对所述地下管道2形成包围。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管道2下方填装的回填压实地基土3距离基坑7底部的高度为20-30cm,其厚度为所述地下管道2外径的二分之一,以保证里面荷载通过土工袋1直接传达至深部地基土,避免地下管道2承压。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袋1在所述地下管道2的两侧同时对称进行摆放,以保证所述地下管道2不会产生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7中土工袋1的最小铺设宽度大于路面6宽度,且土工袋1的最小铺设宽度与路面6宽度的差值为基坑7最大深度值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袋1之间的缝隙用施工现场开挖的地基土充填,且每层土工袋1用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整平和夯实。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工袋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基础的一次施工过程:

在地面6下方安装所述地下管道2处挖设基坑7,将开挖的地基土直接装入土工袋1中,并将土工袋1的封口缝结牢固,验收合格后堆放与所述基坑7边待用;将基坑7边填装好的土工袋1逐层交错排列于基坑7中距离基坑7底部20-30cm处;在所述地下管道2两侧继续逐层交错堆放土工袋1,并在所述地下管道2下方分层填装回填压实地基土3;待所述地下管道2安装验收合格后,继续在所述基坑7中逐层交错堆放土工袋1,对所述地下管道2形成包围,并在所述基坑7两侧的坑基开挖面4分层填装回填压实地基土3;在所述地下管道2对应的地面6上方设置有水泥固化处理层5。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