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水容器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5588发布日期:2019-03-27 10:2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水容器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水容器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所述储水容器可以是浴缸、水槽等具有落水口并需要设置溢水口的储水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类似浴缸、清洁池、水槽等或者具有相当积水深度或积水面积的储水容器的排水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1、塞头,排水/储水比较麻烦,不够美观;

2、弹跳式/翻板式,排水的时候需要伸入到水里面,不够卫生;储水的时候需要弯腰下去,不够便捷;

3、溢水口转盘控制式,操作手感并不佳;

4、台面安装的台控型,通常操作零件安装在台面上,打理不方便;

5、溢水口按压式,其一种款式的按钮每次动作完成后复位,不易辨别排水/储水模式,容易误操作;还有一种款式的按钮利用了圆珠笔的按压结构,这种结构,按钮是浮动而手感不好,也不容易判别排水/储水模式,且寿命不长,容易损坏,手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水容器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其按钮处在溢水口处并能操控储水容器的下水装置,操作方便且能指示下水装置的排水/储水模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水容器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包括下水盖机构、连接钢丝,所述下水盖机构包括下水盖及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升降控制机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提供有上下运动部件以及具有供上下运动部件运动的通孔的固定部件,所述连接钢丝的一端和所述上下运动部件连接,另一端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控制机构提供上下两个停留位,使所述上下运动部件能停留在不同的高度以及借助外力按压和弹簧蓄能和释放而在下停留位和上停留位之间运行并相应推拉所述连接钢丝,使传动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对应下水盖关闭或打开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对应下水盖打开或关闭状态;

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横向按钮组件,所述横向按钮组件设置有按钮,横向按钮组件通过关节部件和所述上下运动部件连接,对应上下运动部件停留在上停留位和下停留位,所述按钮具有横向位置前后的按入停留位和弹出停留位,按入停留位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工作状态对应,弹出停留位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工作状态对应。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或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设置有将上下运动部件自下往上方向顶的所述弹簧,所述弹簧在施加按压外力于按钮时蓄能,在所述外力解除后释放能量;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对应所述上下两个停留位设置有上下两个挡位以及处在两个挡位之间的滑槽,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还设置有与所述挡位及所述滑道配合的挡钩。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摇臂和拨杆,所述摇臂和拨杆通过轴连接而同步转动,所述钢丝和摇臂连接,下水盖连接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搁置在拨杆上;所述拨杆转动至对应第一工作状态的角度位置为低位,所述拨杆转动至对应第二工作状态的角度位置为高位。

所述横向按钮组件包括横向滑动件、转动杆、轴、摇臂,所述按钮与横向滑动件连接;所述拨杆和摇臂通过轴连接而同步转动,所述摇臂和关节部件转动连接,所述横向滑动件和和转动杆活动卡接,横向滑动件和转动杆之间能够相互推动并在上下运动部件停留在上下两个停留位时,横向滑动件、按钮也被定位。

所述转动杆和摇臂分别连接于轴的两侧。

所述横向滑动件上具有控制槽,横向滑动件通过控制槽和转动杆的连接部位活动卡接。

所述关节部件的一端设置关节球,上下运动部件上端连接球罩,所述关节球被卡在球罩和上下运动部件的上端之间。

所述按钮的尺寸小于储水容器溢水口面盖的内孔,当处于按入停留位时,所述按钮处在所述内孔的里面。

储水容器溢水装置的溢水体连接溢水管,溢水体中设置所述横向滑动件、转动杆,所述横向按钮组件中的轴可转动地与溢水体连接,储水容器溢水口面盖与溢水体连接,在溢水体中安装有横向滑动件的导向部件,导向部件用从横向正面旋入的螺丝连接在溢水体上。在溢水体旁侧设有带有可打开盖的安装隔腔,在安装隔腔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件,摇臂、关节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隔腔中,安装隔腔具有供关节部件运动的空间。

所述固定部件的下部连接支架,所述弹簧处在支架中并向上顶所述上下运动部件。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升降控制机构、横向按钮、溢水口三者的配合,按钮处在溢水口处并能操控储水容器的下水装置,操作方便且能指示下水装置的排水/储水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扭滑块和拨杆在放水状态时的位置和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扭滑块和拨杆在积水状态时的位置和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3的A-A剖视图,其中的有网格线的按压板为放水状态时的按压板位置,无网格线的按压板为储水状态时的按压板位置。

图7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3的C-C剖视图,其中的有网格线的摆杆为放水状态时的摆杆位置,无网格线的摆杆为储水状态时的摆杆位置。

图9为图3的D-D剖视图,其中的有网格线的连杆为放水状态时的连杆位置,无网格线的连杆为储水状态时的连杆位置。

图10为为图3的E-E剖视图。

图11为滑动轴的单向滑槽和挡位部位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例中储水容器以浴缸为例。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储水容器的溢水按压式下水装置,包括下水盖机构、连接钢丝2,所述下水盖机构包括下水盖1及其传动机构。

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升降控制机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提供有上下运动部件3以及具有供上下运动部件3运动的通孔40的固定部件4,上下运动部件3一般为条形件,固定部件4成套状处在上下运动部件3之外,固定部件4可以由几个部分连接组成。所述连接钢丝2的一端和所述上下运动部件3连接,另一端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控制机构提供上下两个停留位,使所述上下运动部件3能停留在不同的高度以及借助外力按压和弹簧蓄能和释放而在下停留位和上停留位之间运行并相应推拉所述连接钢丝2,使传动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对应下水盖关闭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与第一工作状态相反,因此对应下水盖打开状态。

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横向按钮组件,所述横向按钮组件设置有按钮5,并将按钮5连接到上下运动部件3上同时将横向力转为上下方向的力。

横向按钮组件通过关节部件50和所述上下运动部件3连接,对应上下运动部件3停留在上停留位和下停留位,所述按钮5具有横向位置前后的按入停留位和弹出停留位,按入停留位与传动机构的第一工作状态对应,弹出停留位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工作状态对应。本实用新型使所述按钮5能对应两个工作状态稳定地处于两个位置,使得使用者能够明显区分不同的工作状态。

所述按钮5的尺寸小于出水容器的溢水口面盖6的内孔60,本实用新型与溢水装置结合在一起时,当处于按入停留位时,所述按钮5处在所述内孔60的里面,使溢水口外沿对按钮5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储水容器处于积水状态下误触发按钮5而排水,对于弹出停留位,即可设计为按钮突出于微溢水口或者齐平溢水口,外观美观。

所述横向按钮组件包括横向滑动件51、转动杆52、轴53、摇臂54、关节部件50,所述按钮5与横向滑动件5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拨杆52和摇臂54通过轴53连接而同步转动,所述摇臂54和关节部件50转动连接,所述横向滑动件51和和转动杆52活动卡接,使得它们彼此的连接部位既连接在一起,又在转动杆52转动时能适应性避让,横向滑动件51和转动杆52之间能够相互推动并在上下运动部件3停留在上下两个停留位时,横向滑动件51也被定位。优选地,在所述横向滑动件51上设置控制槽510,控制槽510的走向沿着转动杆52的连接部位520在转动时的轨迹,横向滑动件51通过控制槽510和转动杆的连接部位520活动卡接。

所述转动杆52和摇臂54分别连接于轴53的两侧,使得升降控制机构能处于储水容器溢水装置的侧面,节省安装空间。优选地,在装配关系和位置上,所述转动杆52和摇臂54的夹角是锐角,并且,转动杆52始终是向下倾斜,摇臂54始终是略上翘的,上翘角度不超过40°,转动杆52和横向滑动件的连接部位、摇臂54和关节部件50的连接部位在横向上始终是处在从轴52到按钮的范围中。从而提供工作的灵敏性、增加手感并减节省安装空间。

所述关节部件50的一端设置关节球501,上下运动部件上端连接球罩31,所述关节球501被卡在球罩31和上下运动部件3的上端之间。

储水容器溢水装置的溢水体60,也即处在溢水口背面的安装壳体,连接溢水管61,溢水体60中设置所述横向滑动件51、转动杆52,轴53可转动地与溢水体60连接,储水容器溢水口面盖6与溢水体60用螺丝连接,从而将结合储水容器溢水装置的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储水容器上。在溢水体60中可单独安装横向滑动件51的导向部件62,导向部件用从横向正面旋入的螺丝连接在溢水体上。在溢水体60旁侧设有带有可打开盖63的安装隔腔64,在安装隔腔64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件4,摇臂53、关节部件50设置在所述安装隔腔64中,安装隔腔64具有供关节部件50运动的空间。从而既方便安装,又节省空间及保证连接强度。

所述固定部件4的下部连接支架41,所述弹簧7处在支架41中并向上顶所述上下运动部件3。所述弹簧7也可处于固定部件4内部而处在上下运动部件3和固定部件4之间,所述弹簧7也可处于其它位置,只要使上下运动部件能够得到从头部到尾部(即从下往上)方向的抬、拉的力的任何位置。在外力施加按压于按钮5时所述弹簧7蓄能,在所述外力解除后所述弹簧7释放能量。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对应所述上下两个停留位设置有上下两个挡位以及处在两个挡位之间的滑道,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还设置有与所述挡位及所述滑槽配合的挡钩。

所述两个挡位、滑槽可以设置在上下运动部件3上,也可设置在固定部件4等固定不动的部件上,并以设置在上下运动部件上为优选:

上下运动部件3的表面设有上下两个挡位,分别为第一挡位71和第二挡位72,所述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分别处于上下运动部件3表面的不同高度,第一挡位靠近上下运动部件3的头部;所述上下运动部件3的表面具有使上下运动部件3自第一挡位与挡钩钩部32配合运动至第二挡位与挡钩钩部配合的挡钩钩部第一单向滑槽,所述上下运动部件3的表面还具有使上下运动部件3自第二挡位与挡钩钩部配合运动至第一挡位与挡钩钩部配合的第二单向滑槽;所述第一单向滑槽包括自第一挡位起始的第一滑道段81以及与第一滑道段连接的通向第二挡位的第二滑道段82,其连接处较第二挡位更加远离上下运动部件3的头部;所述第二单向滑槽包括自第二挡位起始的第三滑道段83以及与第三滑道段连接的第四滑道段84,其连接处较第二挡位更加远离上下运动部件3的头部,第四滑道与第一滑道接通或连接至第一挡位。

所述两个挡位、滑槽可以设置在上下运动部件3上时,所述挡钩则相应设置在固定部件4等固定不动的部件上,所述挡钩钩连在固定部件4上,所述固定部件4外设有固定挡钩的圈簧,或者采用其它方法固定连接在固定部件4上。

要实现滑槽和挡钩钩部32的单向相对运动,既可以通过滑槽的槽壁设计而实现,也可通过滑槽的槽底设计而实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槽底设计来实现,使开关动作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其方案为:第一滑道段与第二滑道段呈台阶状连接,在连接处91,第二滑道段的槽底面低于第一滑道段的槽底面;第三滑道段与第四滑道段呈台阶状连接,在连接处92,第四滑道段的槽底面低于第三滑道段的槽底面;第二滑道段在接近第二挡位处具有向下的台阶93;第四滑道段与第一滑道段呈台阶状连接,在连接处94,第一滑道段的槽底面低于第四滑道段的槽底面。

对于升降控制机构,可以设置上下运动部件3的轴向运动导向结构,防止上下运动部件3转动,通过挡钩一定程度的摆动而与不转的上下运动部件3上的滑槽相配合;也可以不设置轴向运动导向结构,允许上下运动部件3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来实现滑槽与挡钩的配合,但使用中没有本前者手感好。

钢丝2可以通过与上下运动部件3的头部螺纹连接的螺帽33与上下运动部件3连接,钢丝上端连接头21被卡接在上下运动部件3和螺帽33之间,而与上下运动部件3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摇臂11和拨杆12,所述摇臂11和拨杆12通过轴13连接而同步转动,所述钢丝的下端连接头22和摇臂11卡接,下水盖1螺纹连接或用其它方式和其下方的升降连接杆14连接,下水盖的下方还可设置密封垫,所述升降连接杆14和拨杆12之间不连接,而是在需要上抬及处在放水状态时,升降连接杆14的端部搁置在拨杆12上。所述传动机构也可以是可转动的多节连杆,钢丝和其中一节连杆的中部连接。

所述拨杆12转动至对应第一工作状态的角度位置为低位,略向下倾斜,所述拨杆12转动至对应第二工作状态的角度位置为高位。所述拨杆的支撑位120最好是弧面或圆柱面形,提高与升降连接杆14的配合效果。

附图标号15为下水装置的外筒,其装在储水容器的落水口处,溢水管61连接到外筒侧面的连接口150上,外筒的侧面还设置传动盒151,摇臂11处在其中,轴13穿过外筒筒壁,拨杆12在外筒15内与轴13连接。

操作时,在按钮5上施加压力,横向滑动件51滑动,转动杆52和摇臂54同步转动,通过关节部件1带动上下运动部件运动,在所述压力撤除后,依靠弹簧7的回复力而使得上下运动部件进入到其中一个停留位,而按钮5也相应稳定地处在按入或弹出位置,并根据其所处的位置,相应指示储水容器处在积水状态还是放水状态。

在图1-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工作状态对应下水盖关闭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与第一工作状态相反,因此对应下水盖打开状态,所述按钮5的按入停留位与下水盖关闭状态对应,弹出停留位与下水盖提升打开状态对应;按钮能够清晰和遵循人的反应习惯地清晰指示储水容器的下水盖的当前位置,并且在处于积水状态时使溢水口外沿对按钮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积水使用状态下误触发按钮而排水。也可相反设置,即第一工作状态对应下水盖打开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与第一工作状态相反,因此对应下水盖关闭状态,这样,所述按钮5的按入停留位与下水盖打开状态对应,弹出停留位与下水盖提升关闭状态对应,按钮同样能够指示下水盖的当前位置;但由此,在打开开始阶段能够主要依靠手的按压力,可以减轻对弹簧的要求,对于储水较深的使用场合操作更为实用,这可以通过改变传动机构的摇臂11和拨杆12角度而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控制机构也可颠倒设置,即上下位置互换设置,左右位置互换设置、前后位置互换设置、动静关系互换等,发生这些变化的结构均和本实用新型等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