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雨水收集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396发布日期:2019-01-22 22:3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园林雨水收集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林雨水收集亭。



背景技术:

雨水作为一种清洁水源,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收集就显得很有意义,可把雨水收集后系统储存,应用于绿地灌溉、路面喷洒、冲厕、冲洗车辆以及用于补充景观水,可有效缓解城市供水压力,避免水资源的不足和城市水灾的发生。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独特的风景,对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自然降水的不稳定性,目前园林的灌溉主要是通过人工用自来水进行灌溉。

园林亭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建筑景观,它依托于园林的环境地貌;与园林风景交相辉映。园林亭能够起到遮阳、遮雨等作用,方便人们在生活和游玩中进行休憩。

授权公告号为CN2019818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园林亭子,亭子底板和亭子顶板之间竖立根主柱,6根主柱组成六棱柱形,在每两根主柱之间的下部水平安装五根扶手,在扶手的下面有座椅并由支撑架支撑,在无扶手的两主柱之间的下面是进亭引道在每两根主柱之间的上部亭子顶板下面是风窗,在亭子顶板和盖板之间倾斜安装6根雨棚盖板,6根雨棚盖板组成六棱锥形,在每两根雨棚盖板之间横向安装装饰雨棚板,在亭子的顶部有亭顶,6根雨棚盖板的下端有装饰翘角。

授权公告号为CN2019818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桶,蓄水桶上设有净化斗,净化斗包括壳体、过滤板和导流斜板,过滤板和导流斜板均设于壳体内,导流斜板位于过滤板的上方,导流斜板纵向等距分布,导流斜板上分别设有导流槽和漏水孔,漏水孔均匀分布在导流槽之间,壳体的底部对角设置有矩形挡条,矩形挡条将过滤板限位在壳体内。

参照上述对比文件,目前上的园林亭只能实现基础的休闲使用功能,不具备雨水收集功能,园林中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大多通过专门的雨水收集装置,这样造成重复建设,建筑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雨水收集亭,能够在实现园林亭的基础功能上,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亭,包括用来收集雨水的亭盖、在竖直设置且与亭盖固定连接的立柱、固定在地面上且与立柱固定连接的底座以及用来存储雨水的储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座、立柱和亭盖构成了园林雨水收集亭的主体结构,使园林收集亭具有园林亭的基本功能;亭盖具有雨水收集功能,并且通过亭盖在降雨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储水箱对亭盖汇集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

较佳的,所述亭盖的外型为盘状,所述亭盖的上部设置有集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亭盖的外型为盘状,且亭盖的上部设置有集水腔,从而雨水掉落到亭盖上,亭盖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容纳。

较佳的,所述集水腔设置有由四周向中间汇集雨水的坡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集水腔内设置由四周向中间聚集的坡面,能够对雨水起到更好的聚集效果,是雨水能够自发的向集水腔中部进行汇集,减少雨水在收集过程中的损耗。

较佳的,所述立柱为空心管结构;所述储水箱与立柱固定连接,并且储水箱通过立柱与集水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立柱采用空心管结构,集水腔中的雨水的通过立柱进入到储水箱中,进而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存储。

较佳的,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对雨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集水腔中的雨水经过过滤网对雨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在进入到储水箱中;从而进入储水箱中雨水的固体杂质。

较佳的,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对水中固体颗粒进行吸附过滤的竹炭吸附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储水箱的进水口处设置竹炭吸附网,对进入储水箱的雨水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吸附,从而对进入储水箱中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净化。

较佳的,所述储水箱下方的立柱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龙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出水管将储水箱中的水与外界连通,并通过水龙头控制水流的流出,从而方便人们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利用。

较佳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洗手池;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废水室,所述洗手池与废水室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底座上表面设置洗手池,并且在底座内部设置与洗手池连通的废水室,方便使用水龙头进行日常清洁,并对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

较佳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连通废水室与外界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流进出的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底座上设置连通废水室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进而将废水室中的水进行排出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雨水收集亭设置有储水箱,并且通过盘状亭盖上的集水腔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立柱将集水腔中汇集的雨水连通引流到储水箱中,从而实现雨水收集亭的雨水收集功能;

2.在储水箱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和竹炭吸附网;通过过滤网和竹炭吸附网对进出储水箱雨水中较大的固体杂质和较小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从而对进而储水箱中的雨水进行净化;

3.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吸收和在底座内部设置与吸收池连通的废水室,从而方便人们使用水龙头进行清洁工作和对使用后的废水再次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园林雨水收集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园林雨水收集亭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亭盖;11、集水腔;122、立柱;3、底座;31、洗手池;32、废水室;4、储水箱;5、过滤网;6、竹炭吸附网;7、出水管;71、水龙头;8、排水管;81、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园林雨水收集亭,参照图1,包括亭盖1、立柱2、底座3和储水箱4。底座3固定在地面上,立柱2竖直固定在底座3上,亭盖1固定在立柱2上端。亭盖1、立柱2和底座3构成了园林雨水收集亭的主体结构。储水箱4对用来存储收集的雨水。

参照图1和图2,亭盖1的外型为盘状,亭盖1上部设置有集水腔11,亭盖1通过集水腔11在降水过程中对降落到亭盖1上的雨水进行收集,从实现亭盖1的雨水收集功能。立柱2采用空心管结构,储水箱4与立柱2固定连接,储水箱4通过立柱2与集水腔11相连通,从而集水腔11收集的雨水能通过立柱2汇聚到储水箱4中进行存储。集水腔11内部还设置有由四周向中间的坡面111,通过坡面111的设置,更有利于雨水在集水腔11中的汇集,从而减少在收集过程中集水腔11内的雨水损耗。

储水箱4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过滤网5和竹炭吸附网6。过滤网5位于竹炭吸附网6的上方;竹炭吸附网6内放置有具有吸附作用的竹炭颗粒。集水腔11中的雨水先经过过滤网5对雨水中的较大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再经过竹炭吸附网6,通过竹炭吸附网6中竹炭颗粒的吸附作用对水中的固体小颗粒进行吸附。园林雨水收集亭通过在储水箱4的进水口处设置过滤网5和竹炭吸附网6,从而对进入储水箱4的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储水箱4下方的立柱2上连通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上设置有水龙头71。通过出水管7将储水箱4中的水引出,通过出水管7上的水龙头71控制水流的流出。

底座3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洗手池31;底座3内部设置有废水室32,废水室32与洗手池31相连通。通过底座3上表面的洗手池31设置和底座3内部废水室32的设置,方便人们通过水龙头71进行洗手等清洁工作,并能够对使用后的废水进行二次收集。

底座3还设置有连通废水室32与外界的排水管8,排水管8上设置有控制水流进出的水阀81。通过排水管8和设置在排水管8上的水阀81将废水箱中的废水进行排出处理。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雨水降落到亭盖1上,沿集水腔11内部的坡面111向集水腔11的中部进行汇集,通过立柱2流向储水箱4。流向储水箱4的雨水先后通过过滤网5和竹炭吸附网6对雨水中较大的固体杂质和较小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从而使进入储水箱4中的雨水更加清洁。通过出水管7和设置在储水管上的水龙头71能够将储水箱4中的水进行引出,从而对收集净化后的雨水进行利用。通过在底座3上设置洗手池31和设置在底座3内部与洗手池31内部连通的废水室32,方便人们利用水龙头71进行清洁并对清洁利用后的废水进行二次收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